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评《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刘永华关于会馆研究,史界过去已做过大量工作,涌现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专著有30年代全汉的《中国行会制度史》(新生命书局1934年版)、40年代窦季良的《同乡组织的研究》(正中书局1945年版)、60年代何炳棣的...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们常常听说一个名词叫“护心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有这样的句子:“瑁急闪,正中后心,护心镜打缺一半。”此外,还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情节,赵云与曹军杀得天昏地暗,酣战之时,幼主阿斗就在他护心镜后甜睡……这个小细节,却引起了盔甲研究者的热烈争论。  相似文献   
13.
清康熙二三十年间,各地为舒缓差役负担过重和不均问题,相继推行了里甲赋役制度改革,增图就是在徽州推行的一项改革举措。其做法是在原图之外增立新图,允许粮户脱离原图,组合成新图。参与增图的民众,地域构成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本都粮户,也有来自距离较远的其他地域的粮户;他们之间大多本无密切的亲属关系,主要为了获取图甲组织中的制度身份而参与增图。不过增立新图后,围绕钱粮缴纳及新图的运作,这些粮户之间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关系,甚至出现了同姓修谱之举和全图建立会社的情形,显示了王朝制度在清代社会关系、群体、组织的生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一车炭,干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是唐代诗人自居易所作叙事诗《卖炭翁》片段。所谓宫使,即宫市之使,是指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宫府承办,向民间采购的人员,这有点类似于“特需供应”采购者。  相似文献   
15.
Zougong, the most important local deity at Sibao, Tingzhou Prefecture, was worshipped by local villagers at least from the Yuan and the Ming dynasties on. The Zou lineages in the area regarded Zougong as their common ancestor. Existing literature usually identifies Zougong as Zou Yinglong, a zhuangyua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owever, such identification appeared only in the late Ming period when local elites of several Zou lineages consciously tried to unite and consolidate their lineages. Before that, Zougong was a mighty ritual master in a series of magic contest stories popular at Tingzhou, rather than a zhuangyuan. The change of his identity from ritual master to zhuangyuan was a result of convergence of Taoist tradition, gentry culture and local culture, which may be called “cultural hybridization,” rather than a simple process by which local culture gave way to gentry culture. Translated by Zhou Weiwei from Lishi Yanjiu 历史研究 (Historical Research), 2007, (3): 72–87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喜爱读史书。他在一套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中的《南史·陈庆之传》的天头囤了四个圈,还批了“陈庆之传”四个字。1969年,他重读陈庆之传,又在天头评注道:“再读陈庆之传,心神往之。”  相似文献   
17.
乾隆元年除夕(1737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坐困穷愁,多亏好友王溯山送了米来,才免于饥饿度年。他感慨之余写下《丙辰除夕述怀》,其中有“商陆火添红,屠苏酒浮碧”两句,既是贺岁应景,大概也是真心祈福。  相似文献   
18.
女子持帚即为“婦(妇)”,可见女人拿扫帚的样子极其平常,但也有例外--那位“上扫天,下扫地”的女神“扫晴娘”。当代作家汪曾祺曾饱含感情地回忆:堂姐会在连阴雨天,剪个纸人粘在墙上,一手拿簸箕,一手拿帚,风一吹就摇动起来,她就是扫晴娘。神的是“扫晴娘扫了一天,第二天多少会放晴”。  相似文献   
19.
清代广东"不落家"史料一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华 《民俗研究》2000,(2):191-192
关于福建惠安与广东顺德、南海和香山等地近代乡村中存在的“自梳女”和“不落家”习俗,自早期的林惠祥教授至七十年代的托普莱(Marjorie Topley)及近年的苏耀昌(So Alvin)、斯多卡(Janice  相似文献   
20.
这张时间轴上,浓缩着中国步枪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从中亦可以看到,老枪和他们的主人一同走过的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