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据《晋书》记载,1600多年前南北朝的北魏时,鲜卑乞伏氏在称秦王建西秦之前,占据今榆中县、靖远县及平川区旱平川一带,并筑有麦田城。笔者依据古文献经过数年考证,发现麦田城在早平川西南隅的月河河口。而且,在鲜卑乞伏氏筑城二百多年之后。西魏在初置会州时又以麦田城为会州州治,直至隋唐到宋初。  相似文献   
12.
刘再聪 《文献》2006,(4):88
《旧唐书》卷110《李光弼传》记: 二年,贼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严、牛廷玠等四伪帅率众十馀万来攻太原.光弼经河北苦战,精兵尽赴朔方,麾下皆乌合之众,不满万人.……乃躬率士卒百姓外城掘壕以自固.  相似文献   
13.
刘进宝先生《唐宋之际归义军经济史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二批书十本之一,于200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迄今为止敦煌学界研究归义军经济史的最重要着作。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迭烈逊渡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迭烈逊是丝绸之路东段北线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黄河渡口 ,多年来鲜有人提及。迭烈逊渡口位于今甘肃白银市平川区 (原属于靖远县 )境内 ,早在汉代就已经得到开发 ,很可能是汉阴渡口。迭烈逊正式得名于唐代 ,是明王朝抵御北元势力南下的最重要的戍堡之一 ,清代以来成为商业交通要津。上个世纪中叶因兰包公路靖远铁桥的通车逐渐被废弃。  相似文献   
15.
"华夏"与"文明"两词均出自《尚书》。华夏文明的起源、组成、传承发展是其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华夷之辨"每出现一次,华夏文明的覆盖范围就扩大一圈,因而甘肃也逐步进入华夏文明圈,且秦安大地湾一带被认为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不同时期的时代文化、体系完整的专题文化、数目繁多的"华夏之最",其具有源头性、多样性、过渡性特征。华夏文明的时代价值已发展为"彰显基地"建设,它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世界是其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历程中,甘肃起到了重要的窗口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与敦煌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适与敦煌学刘再聪,陈正桃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安徽绩溪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发表文章倡导白话,主张文学革命,参加编辑《新青年》,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9年创办《努力周报》。...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与敦煌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权,单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著名的国画大师,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①1968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荣誉学位。1974年,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授予他人文博士荣誉学位...  相似文献   
18.
刘再聪 《史学月刊》2006,3(12):5-12
依据文献记载,“村”字及具体村的名称最早见于东汉中后期。村的早期形态在先秦时已经存在,庐、丘、聚等是村的三种主要来源形式。南北朝时期是“村”的名称泛化时期,村开始具备社会意义,这是“村”进入国家地方行政体制并成为一级基层组织单位的必要条件。相关材料表明,南北朝时期“村”的具体名称的出现有一定的地域性。而唐代明文规定所有野外聚落统统称为“村”,并规定村为一级行政组织单位,使村的含义有了质的变化,这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银岩画位于甘肃白银市大浪山东麓黄河西岸红山峡峡谷中,南距红山峡入口处黄湾下村约10公里,北距野马村约1公里。岩画被刻在河西岸一块约宽5米、高8米的岩石上,岩面平整,属自然断裂而成,因长期风吹雨淋岩晒成黑褐色,石质硬度属中,硬度较高的石器及青铜类金属工具均可刻琢。作画采用常见的敲凿、磨刻和划刻法,人物头部及四肢被磨刻出轮廓线,而身体及动物通体基本上被敲凿成点窝状。画境古拙,形象生动,人物粗犷、质朴,动物画逼真明了,是早期先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整个画面由人物像(全身像9幅、头面像6幅)、动物像(8幅)和器物像(斧1幅)三类组成。按画面内容及布局大致可分为上下两部分,现简要介绍如下:下部右侧:较为醒目的是一组动物像,共三只,体型高大,尾长且扬起,尾鬃似扫帚,雄性生殖器凸现,头顶耳部被刻绘成肉髻状,从体型特征初步判定属骡马类。动物后跟一人,身体比例协调,未做任何修饰,一手扬起持物,与前面并齐的一只动物似成耕地图,抑或在驱赶前面的动物。正上方是两个经过伪装的头面像,分别呈方形和椭圆形,头顶有触角类头饰物。方形脸孔上仅磨刻出双眼和嘴,似从蒙面上露出,椭圆形脸孔瘦俏如猴面,两耳圆实。右上侧立一人,双手平举,手中有一工具,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