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白云碑记”碑安福县博物馆近期征集到“白云碑记”青石碑一方。该碑刻于明成化八年(公元1473年)王辰春月。碑由明通议大夫、南京国子监祭酒、进大常寺卿兼翰林院待读学士、掌詹事府事、国史副总裁、知经筵官致仕台北吴节、与俭撰文;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前翰林院学士浮山李绍、克述篆额;资善大夫、云南布政使、前都给事中湖溪路壁、斐资书丹。现将碑记文录下:安成称安国,自白云禅寺始。案本寺实录载:唐天宝元年,祖师大空观须创基于城南仁风桥,其徒曰:明霞、编瑞实相成之。天宝十四年钦除D山长老大辩来此住持,请额敕踢匾日…  相似文献   
12.
《钦定新疆识略》是由清伊犁将军松筠主导纂修的一部新疆地方志。从徐松为戴罪之身、道光帝的权术、徐松为松筠幕宾三个方面对徐松为《钦定新疆识略》真实撰者这一学界公认的史实进行补证,并初步探讨了以徐松为代表的清代学人的著作权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地区东部(本文是指北至依兰、东至饶河、南至俄罗斯)边境贸易历史悠久,约有300年的历史。早在清朝末年,就有边民同俄罗斯进行边境贸易。但当时由于清政府对东北实行封禁,只有少数满汉杂人“跑有腿子”穿梭于此,春来冬走,挖参、渔猎,间或进行对俄罗斯的民间交易。这时的贸易  相似文献   
14.
15.
上古中国西部族群多源于氐羌,其酋豪曰"大",死则火葬,灵魂"登遐"升至山上(祖山)谓之"天"。甲金文"天"字即"大"上加一横或圆圈,表示在上、上面、神灵之意,是以又有"天在山中"之说。文献如《墨子》《荀子》《吕氏春秋》等记载西方羌戎之人对于被俘本身并不特别担忧,最为担心的是死后灵魂能否"登遐"升天,即回归祖山圣地,此即西部族群的"敬天"传统。上古人认为族与族之战也是神与神之争,因此东方殷人、夷人西征夏、周要"射天"、射山、搏木偶"天神"。这个习俗远可追溯到尧时的羿"射日(天)",晚则战国宋王偃还在"射天笞地",都是对于西部族群神灵之"天"的厌胜之术,所谓"威服天下鬼神"。汉民族融合早期主要是西部诸夏族群与东部商夷族群之间交合的历史,长期交往中伴随着征战与杀伐,最后形成血的凝聚。新石器时代以来考古学文化区系的逐渐明晰,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刁山景 《南方文物》2004,(3):121-123
安福县东山塔修复工程,在县委、县政府和省物局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在省物古建专家的精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经过全体工程指挥人员、技术人员及工匠们历时9个月的艰苦奋战,于2002年5月底全面完成施工任务,并于2002年10月顺利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17.
刁山景 《南方文物》2002,(1):102-104
安福,取“安宁福祥”之意。早在公元前222年秦王赢政时,安福就设置了安平、安成二县,后又多次升州郡,唐武德七年定名安福,一直沿用至今。安福地跨吴楚,安平为吴头,安成即楚尾,中有1918年米高的武功山作天然屏障,经纬分明;一条发源于武功山密林深处的泸水河,东西横贯县境,经吉安县注入赣江。就是这条安福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了安福辉煌灿烂的古代明和现代繁荣。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吴楚化交融的地域化——武功山化。有诗曰:“香风十里遥通楚,红艳三村半人吴。”  相似文献   
18.
19.
1998年8月1日,江西省安福县枫田镇个体户卢某到县博物馆报告,吉安地区水泥厂一处采石场发现古生物化石,并呈上一块洗刷干净、洁白的样石。根据线索,县博物馆立即前往制止开采,并对现场进行了初步保护。该采石场在县城东南5公里的石屋山,海拔170米,喀斯特地貌,原山腰有一天然洞穴,洞口坐南朝北,大可容纳百人,并有“一线天”直通山顶,与一暗洞相连。化石是在“石屋洞”东南方向30米处的一个裂隙中发现的。据现场调查所见,采石场呈弧状,从基脚到化石处30米,山顶下到化石的堆积物厚度25米。残剩的裂隙约2.5x2平方米。靠近岩层的…  相似文献   
20.
"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2期载有黄涌泉、王士伦两同志的"五代吴越文物——铁券与投龙简"一文,文中谈到钱氏铁券的流传历史。原文说:"千余年来,铁券也有一段曲折的流传历史:吴越王钱弘俶(钱镠四世孙)降宋后,铁券送入汴京内府,至宋末兵乱,沉没在渭水,经过了五十六年又被渔人捞得;之后,由浙江台河的钱家子孙购去,几百年来收藏嵊县长乐镇钱氏祠堂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