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冯安琪 《旅游纵览》2023,(20):107-109
栾川县采取包括品牌建设、文旅融合、产业链整合,以及普惠金融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多元化营销策略,将市场化运营思维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个环节,确保了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注重旅游环境的品质,平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游客多元、深刻的旅游体验。但是栾川县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以促进栾川县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2.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乡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给百年古村落文化创新与传承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其带来新挑战。本文以百年古村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鲁家村为例,深度剖析其文化创新传承现存问题,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一系列有效举措,找到适合鲁家村的文化创新传承发展之路,探讨百年古村落文化创新传承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3.
204.
在辛亥革命江苏光复过程中,有两位女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们就是扬州的郭坚忍和苏州的张默君。郭坚忍(1870—1940),原名宝珠,字韵笙,出身于清末的书香门第,父兄皆为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府文案。宝珠姑娘自幼喜爱读书,并在饱览群书中把目光关注到深闺之外的国家、社会。早在戊戌变法时,她便在扬州创立女子“不缠足会”,任会长;又于1906年兴办幼女学堂,是由国人兴办的最早的女子学校之一。由于她才名素著,很多人家送女孩儿前来入学。扬州驻军统领徐宝山之妻孙朗仙也倾慕她的才学,愿执弟子礼师从郭坚忍学诗作画。本…  相似文献   
205.
今天自治区方志界的同志和自治区各级人民检察机关的领导同志,会集一堂,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举行《新疆通志·检察志》的首发式,借此机会,我代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从事修志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自治区各级检察院的领导、检察志编辑室的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06.
207.
清乾隆朝河南学政林枝春奏准禁毁三教堂。在乾隆帝的首肯下,三教堂案逐渐演化为一场由上至下的全国性清查运动,并留下较为完整的有关档案。近年来,学界在华北各地的田野调查中,相继发现大量有关三教堂的地方文献,内容包括村庙碑碣、教派经卷以及口述史材料。原本不被注意的清初政教与基层社会的互动,也在地方文献与中央档案的比对之下开始呈现,有助于研究者从地方化的视角,重新梳理清初政教关系、思想运动以及民间教派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8.
<正>陆水,因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陆逊驻军屯田于此而得名,上段称“隽水”,下段称“蒲圻河”。陆水河发源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北麓,流经通城、崇阳、赤壁、嘉鱼四个县市,在陆溪口汇入长江,全长192公里,流域面积3950平方公里,是湖北省注入长江的第四大支流。  相似文献   
209.
正《管子·明法》:"夫國有四亡: 令求不出謂之滅,出而道留謂之擁,下情求不上通謂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謂之侵。"尹知章解"令求不出謂之滅"曰:"求不出令,則下無所稟,故滅。"謂"下情求不上通謂之塞"曰:"求不上通,則與君隔絶,故曰塞也。"然是説多不爲人所信。"令求不出謂之滅",《管子·明法解》引作"令本不出謂之滅","下情求不上通謂之塞",《明法解》引作"下情不上通謂之塞"。王念孫認爲"令求不出"之"求"當爲"本"字之誤,"下情求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