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21.
斯捷潘·彼得罗维奇·克拉舍宁尼科夫在18世纪西伯利亚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生于1711年10月31日(公历11月11日),卒于1755年2月25日(公历3月8日)。他是莫斯科人,生于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队一个士兵家庭之中。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为俄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1724年,克拉舍宁尼科夫进入莫斯科的斯拉夫·希腊·拉丁语学院学习,一直到1732年,奠定了拉丁语、雄辩术和哲学的坚实基础。1732年4月17日,枢密院发布了组织第二次北方大  相似文献   
222.
如何在看似突兀的"圈地运动"与相对沉寂的庄园田制之间发现其合理的历史链条,以彰显历史内在的逻辑性,颇有意义。佃农对保有地稳定的占有,曾是中世纪的重要原则,其积极意义不可低估,同时须看到它仍然局限在庄园制框架下,承载着身份和权力强制因素。随着佃农争取自由斗争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到十五六世纪,封建保有地性质发生明显的"蜕变"。公簿持有农成为佃户的主体,超过一半的公簿农地是限期保有地,并受习惯法和普通法保护;也就是说,佃农获得了自由,同时,原封建保有地逐渐变为产权边界更为清晰、租期更为明确的商业性土地或半商业性土地。与此同时,契约租地发展迅猛,其租期和租金几近完全随行就市。总的来看,可终止的土地租期成为普遍规则,也就是说具有身份印记的世代承袭的惯例保有地不可避免地衰减,正蜕变为契约性商业土地,法律也随之更新。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却是相当深刻的,此为解读"圈地运动"这一独特历史现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依据,亦是极其重要的历史节点。  相似文献   
223.
224.
青年洞是红旗渠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1972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一套(4枚)红旗渠特种纪念邮票,其中一枚就是青年洞。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青年洞题名。几十年来,李先念、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青年洞参观,有的还留下了墨宝。好几位外国元首也在青年洞留下了足迹。此外,每年来林州市旅游的众多中外客人,也无不到青年洞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225.
列强的中立及对革命军交战团体身份的默认,是中华民国寻求列强承认的前奏。就国际惯例而言,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时,清政府仍然是合法政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清帝逊位,属于过渡时期,不能简单视此一时期的拒绝承认为刁难与要挟。日本虽然主导了列强对中华民国的延迟承认,但在清帝逊位前日本并未就承认问题提出预案,是在英、俄等国的建议下,日本才开始认真关注承认问题,并先后两次提出倡议书。面对承认问题的困难局面,外交部条约问题研究会并不主张中国主动要求各国承认,而这一点正与伍廷芳所提出的“成立在我,承认在人”的观点相吻合。美国虽然并非第一个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但其决定承认民国政府的政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26.
年龄悬殊导致的感情生活不和谐。年龄悬殊表现在男大女小和女大男小两种情况。男大女小年龄悬殊主要由女子早婚造成。山西是全国平均婚龄最低的地区之一,而“早婚早得子”、“早嫁少赔钱”是早婚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7.
绵竹木版年画,产于“竹纸之乡”的绵竹县,因产地而得名,(以下简称绵竹年画),它的历史悠久,为绵竹民间独特的绘画艺术,深受群众喜爱。一、绵竹年画溯源据《绵竹县志》卷八《物产志》记载:古时绵竹盛产竹,品称二十余,绵竹尤胜,叶细片多而不下垂,质柔,节有毛呈黑色,稍挺、冬枯夏茂,县城古刹祠宇今尤植之。绵竹年画究竟起源何时?迄今尚无更早资料可考,明末清初频于战乱,已趋衰落。清乾隆嘉庆年间始得恢复。当时全国各地兴建会馆,经济日趋活跃,画工们多受聘于会馆,为之绘塑神像者众,对于民间绘画艺术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绵竹年画艺人绘塑技艺并佳,因之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