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据《广西通志·宗教志》,宋代广西修建了38座宫观,比宋以前修建道观的总数18座增加了1.1倍。广西道教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元明以后式微。广西道教史,宋代应是重点。而道教史料比较匮乏,乃是广西道教史研究的难题。《粤西金石略》(下文简称《略》)录有少量相关的历史纪录,具有史料价值,可资于研究,故于此概述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晚清风云人物张之洞,不仅在错综复杂的时代打上了自己形象的烙印,而且留下了浩繁的著述资料。整理张之洞的著述,成为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最早整理张之洞著述的,当推光绪五年(1870年)在贵阳校勘《书目答问》、《轩语》等书的王秉恩。不过,那只是整理其著述的一部分。全面整理张之洞著述,编纂全集,还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去世之后才开始的,距今已有九十年了。九十年来,编校张之洞全集的活动有五次。笔者试以编校《张之洞全集》时所看到的资料,略述其整理历程,以了解其成就与特点,作为今后整理工作的借鉴。一、军路蓝缕…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南京阳山碑材岩体病害的分析,提出科学可行的维修加固方案及采取相应技术保护措施,并对物维修工程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1942年发生在白音布统的鼠疫,与侵华日军的关系,笔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政协文史委的帮助下,先后到阿旗、右旗、左旗、敖汉、乌丹、赤峰等地,走访和电话采访了亲历者与知情者60多人,较重要的有吴景文(81岁)、魏连春(81岁)、陈希镇(84岁)、李宝昌(87岁)、刘桂云(75岁)、吴文彬(83岁)、魏景芝(76岁)、王维翰(81岁)、孙玉芳(74岁)、郭长海(68岁)、赵国盛(81岁)等,力求真实客观地记述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西窑村14座唐宋砖室墓、墓葬类型多样、器物种类丰富,为研究唐宋时期成都地区的社会面貌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清光绪《畿辅通志》是地方志中的巨擘 ,其中明列传 1 0卷 ,是研究畿辅明朝历史人物不可缺少的资料汇编。但在人物收录方面 ,存在着因沿袭旧志 ,因地名相同 ,因籍、贯不同而误收人物的问题。这固然是白璧微瑕 ,也应引起注意 ,以免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8.
清光绪<畿辅通志>是地方志中的巨擘,其中明列传10卷,是研究畿辅明朝历史人物不可缺少的资料汇编.但在人物收录方面,存在着因沿袭旧志,因地名相同,因籍、贯不同而误收人物的问题.这固然是白璧微瑕,也应引起注意,以免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9.
在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要素之中,充分培养、吸纳与合理利用人才,是使西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本在对西部吸引人才情况和西部教育情况、人才使用情况做了分析之后,提出了从长远发展来看,西部民族地区所需要的各层次人才,主要还要靠对本地人才的培养与合理开发、配置及使用的观点。指出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是解决人才浪费,进而实现人尽其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Introduction This article relies on a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contemporary Tibetans' basic opinions of and attitudes towards incarnate la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