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有这样一条崎岖长路,从政治中心长安辗转直到“荒蛮之地”岭南,唐中期起,这条原本寂寞的长路忽然热闹起来,大唐最有名气最有才华最有影响的大文人大诗人,诸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们纷纷走上这条路.  相似文献   
22.
1982年7月24日,当年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给这所学校校长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写了一封信,信一发表,就象海峡间的涛声拍击人心,两岸中国人发出盼望统一的强烈呼声。廖公感怀旧事,在信中回顾了一段历史,“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廖承志亦知一二的那次合作,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直接结果。1923年6月12日到20日,中共“三大”…  相似文献   
23.
教育实践价值观是动态观。日本的教育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经历过许多改革,其中,大的改革有三次。第一次教育改革是17世纪的江户幕府时代,日本教育尚未形成近代学校的体制,那时只有被称为“藩校”、“乡校”、“私塾”的教育组织。明治政府为了赶超西方列强,举起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旗帜,倡导“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教育是强国之本”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于1872年颁布了《学制》,揭开了第一次教育改革的序幕。第二次教育改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在战后,美国占领军当局为了清除日本…  相似文献   
24.
25.
正1994年,中国出版者协会、深圳市南山区政府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组建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并邀请启功、饶宗颐、程千帆、杨明照、任继愈、李学勤等二十馀位著名学者为学术顾问,正式开始《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编委会与学术界、图书馆界紧密结合,历经八年,于2001年完成全书精装1800巨册的出版。《续修四库全书》既补辑清朝乾隆以前有价值而为《四库全书》所未收的的著作,更系统选辑清中期以后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各类代表性著作,共收书5213种,为《四库全书》所收量的一倍半。出  相似文献   
26.
杨文宗 《文博》2014,(1):75-79,56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墓壁画数量多、等级高、保存状况相对较好,并具有较完整序列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既具有代表性、标本性,又具备一定的数量规模。这批珍贵的历史遗存历经千年岁月,又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掘、盗窃、揭取、加固、修复,展示在我们眼前的馆藏唐墓壁画已经悄然地以不同的支撑加固状态呈现于世,也因之而显现出不同的病害特征。馆藏唐墓壁画支撑体类型主要有石膏、木龙骨、大漆、环氧、铝合金、蜂窝铝板等材质,因其而引起的病害各异,主要有断裂、变形、开胶、空鼓等病害特征,本文通过对馆藏唐墓壁画基本信息及病害状况的系统调查,详述馆藏唐墓壁画支撑加固及病害情况,总结归纳出馆藏唐墓壁画不同支撑类型所呈现出的不同病害特征。  相似文献   
27.
郇滢等 《文博》2014,(1):85-88,84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活态保护"是目前还保存原有使用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实施的关键。文化遗产整体的发展过程中,物态的真实性固然重要,但是文化遗产真正的气韵与内涵来自于遗产的历史发展过程。将遗产延续和保持活态才能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使文化遗产得到真正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28.
严静等 《文博》2014,(2):92-96
北凉时期的天梯山1窟5号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但由于抢救性搬迁,加之长期未再做保护处理,壁画出现了多种病害。针对该幅壁画的病害,对其进行了画面的清理保护,背部石膏、水泥支撑体的去除,背面修整加固,更换支撑体,以及壁画做旧处理。选择的保护修复材料做到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同时兼具了可再处理性;壁画支撑体的制作选择质轻又高强度的蜂窝铝板、碳纤维,工艺上进行了合理的设计,既保证了强度和耐久性,也考虑了日后更换问题。同时收集原土对壁画四周填泥做旧,确保其合理性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29.
辛怡华等 《文博》2014,(2):26-28
石鼓山M3出土的"中臣尊鼎"铭内的"帝后",就是姜太公之女、武王之后邑姜。虽然在传世文献中并不多见西周王妃的事迹,但在青铜器铭文中有邑姜后妃的丰富记载,内容涉及到西周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的各个方面,这表明,王姜在周王室有一定的领导权。古文献把邑姜与周公、召公、太公等相比,表明她在周初是一位有相当政治影响力的人物。4号龛出现邑姜器物,并发现了墓葬中唯一一件陶器——高领袋足鬲,表明这个4号龛里的助葬器,是邑姜是以娘家人的身份,给墓主助葬的,恰恰说明了墓主与邑姜是一个家族,即墓主户氏家族属于姜姓。  相似文献   
30.
2011年7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夫余核心腹地的龙潭山鹿场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文化堆积层较厚,出土了较多青铜时代、汉、夫余、高句丽以及渤海各时期的遗物。地层及灰坑出土的遗物绝大部分是陶器,有罐、盆、壶、甑、豆、盅等。陶质以泥质陶为主,细砂陶次之;陶色以褐陶居多,其次为灰陶、黑皮陶;多数陶片为素面,纹饰陶片有方格纹、垂帐纹、弦纹、波浪纹、戳点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