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蒙古秘史》是 1 3世纪时 ,以畏吾儿体蒙古文书写的 ,记载蒙古族古代历史的珍贵文献史料 ,原名为《忙豁·仑·纽察·脱察安》(蒙古的秘史之意 )。明洪武十五年 ( 1 382年 )始译成汉文 ,改名为《元朝秘史》。如今 ,畏吾儿体蒙古文原文早已佚失 ,流传下来的只有明代以汉字音写蒙古语的《元朝秘史》。国内学者研究《蒙古秘史》 ,已有悠久的历史。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蒙古秘史》研究始于明朝。白·特木尔巴根就曾在《明代史乘著录〈元朝秘史〉考略》(《内蒙古师大学报》1 990年第 3期 )一文中 ,指出了我国学者对《元朝秘史》的研究不是始于清代 …  相似文献   
12.
清代蒙古著名文人滚布扎卜(Gǖmǖjab,汉文文献又作古木布扎布、古穆布扎普等)生于乌珠穆沁札萨克亲王家族.他通晓蒙满藏汉四种语言,撰写过<恒河之流>、<汉地佛教史>等蒙藏文史书,参加翻译了佛教经典<丹珠尔>经,研究过蒙藏文,编纂过藏蒙文辞书.  相似文献   
13.
沙图阿满台     
<正>沙图阿满台位于伊犁至阿克苏交通线路上,是连接天山南北至关重要的一处军台设施,还是目前伊犁地区所知唯一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台站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研究清代新疆台站体系、驻防体系、边疆管理、交通邮驿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中央政权统一新疆、治理新疆的历史实证。  相似文献   
14.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促使东西方不同文明广泛接触,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原拓展到西域、中亚、钦察草原,阻断了几个世纪之久的欧亚道路因而重新开通。忽必烈继位后,北方游牧民族对海洋的认知程度有所提高。元朝大力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并积极发展海外贸易的原因有三:首先,与元代西道诸王叛乱导致陆路交通受阻有关;其次,马可·波罗等人航海来到中国促进了蒙古人的眼界开阔与地理知识增加,蒙古游牧民对海洋的认识和兴趣逐步提高;最后,忽必烈统一中国后继承宋朝航海技术,有了利用广州、泉州、宁波等重要港口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和开展航海活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乌云格日乐 《神州》2013,(12):123-123
近年来,唱歌作为老年人一种高尚、健康的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一种高雅的休闲、娱乐方式,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得到了蓬勃开展。本文就老年声乐训练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索老年声乐事业如何得到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中国传统的编年史,对一场大洪水的成功治理导致了夏朝的建立和文明的开始。然而,这场洪水和夏朝的历史真实性存在争议。现在,我们重建了公元前1920年黄河上的一场由地震引发的堰塞湖溃决洪水。它是全新世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洪水之一,可以解释传说中的中国大洪水。这一发现将夏朝的起始年代确定在大约公元前1900年,比传统的年代晚了几百年。这一年代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社会大转型的年代一致,  相似文献   
17.
四夷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为培养翻译人员而设立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翻译朝贡国家往来文书 ,并教习周边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字。四夷馆在明永乐五年 (1 40 7)初设时 ,分为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等八馆 ,后正德六年 (1 51 1 )增设八百馆 ;万历七年 (1 579)增设暹罗馆 ,计为十馆。《华夷译语》是四夷馆十馆为教习诸番语言文字而编撰的诸番语言和汉语对译教科书一、对四夷馆的研究日本学者研究有关明四夷馆的建置、沿革等方面的论文很少 ,对明代四夷馆的教学体制、四夷馆翻译人员在中原与周边民族、国家的交往中所起的…  相似文献   
18.
清末内蒙古的地方建置与筹划建省“实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我国东北和蒙古面临俄日等国侵占的危机,清廷推行所谓新政,设省和增设地方行政机构是其实边政策之一环。本文概述了当时清廷大员的议论和实施这些措施的情况,这些措施对实边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在古代是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以“马背上的民族”而著称。住穹庐毡帐,食肉而不粒。始无文字,刻木为契。正如孟珙在《蒙鞑备录》中所言:“今鞑之始起并无文书,凡发命令,遣使往来,止是刻指以记之。”彭大雅所撰之《黑鞑事略》中也说:“其言语,有音而无字。”“鞑人本无字书……只用小木,长三四寸,刻之四角,且如差十马则刻十刻,大率则其数也。”  相似文献   
20.
清代边城多伦诺尔的地位及其兴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691年,康熙帝在多伦诺尔地方举行喀尔喀、内蒙古各旗的会盟,正式接受喀尔喀各部归附。此后,在多伦诺尔修庙奉佛,使其成为漠南蒙古的宗教中心。随着多伦诺尔厅、巡检的设置以及直隶绿营兵和副将的驻扎,此地又成为塞北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地。多伦诺尔地处内外蒙古适中位置,有利于商贸的发展和城镇的繁荣。本文从宗教、政治、军事和商贸等方面探讨多伦诺尔在清代蒙古地区所形成的地位,概括分析了多伦诺尔边城由极盛转向衰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