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35年12月26日下午,一位衣着整齐的中年男人来到了南京中山陵,他先面对孙中山遗像诵读了《总理遗嘱》,然后久久徘徊在陵堂前。猛然间,他从怀中掏出一把短剑,双手紧握着,刺向自己腹部……他是什么人?此举又是因何而起,结果如何?请读本文。  相似文献   
52.
马关县木厂公社大坝大队的银水坡,山岩峻峭,怪石磷峋。在那巉岩峭壁上,镶嵌着一块天然的岩碑,人们把它叫做“猛蟒岩碑”。碑长丈余,犹如人工凿成,近看似一块石碑,远看却象一道石门。峭壁下面是猛蟒河,两岸是马关盛产金矿的地方。相传从前碑脚有一颗弯村,曾有识字的人攀缘而上,见碑上有:“头顶银水坡,脚踏猛蟒河,哪个识得破,金银用马驮”字样。如今树没有了,碑上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啦。  相似文献   
53.
敦煌壁画高保真数字化采集是其数字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前期研究及自主研制的敦煌壁画色卡,对敦煌壁画高保真复制品数字采集工作中图像的色彩管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标准色卡Macbeth ColorChecker的色彩管理效果进行了主观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拍摄条件下,自主研制的敦煌壁画色卡的色彩管理主观视觉评价结果优于标准色卡,且对于不同类型照明光源和不同偏色设定条件,自主研制的敦煌壁画色卡可以对偏色图像颜色进行有效校正。  相似文献   
54.
为了对壁画颜料种类进行无损识别,根据不同的物质对光的吸收特性不同,决定着光谱反射率不同这一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可见光谱的颜料识别方法,并对敦煌壁画所用颜料进行了分析。提取可见光谱曲线二阶导数负数部分表征曲线峰值区域的几何轮廓,利用中值金字塔对提取结果进行三层分辨率表征以突出曲线峰值位置信息,归一化三种表征尺度并组合构建特征空间F,以欧氏距离为准则对壁画采样点与颜料库样本进行相似度判别,从而识别出壁画用颜料信息。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识别方法能够对壁画颜料种类进行无损识别,在壁画数字存档及修复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万子良 《文史月刊》2006,(2):F0003-F0003
俗称双塔寺的太原市祚寺,建在城东南高岗上,双塔入云,翠柏拥寺,花墙掩映,风铃叮当,幽静俊美而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56.
韩滉《五牛图》的流传沿革,根据画卷上的诗文题跋等可知曾流入南宋内府,元代时经赵伯昂、赵孟頫、元太子等人之手,明代项元汴等收藏过,入清,曾藏于浙江桐乡汪氏求是斋,金农曾两度观赏《五牛图》, 最后一次是在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年)十二月。此后《五牛图》流入清宫。但具体情况,人们至今不甚清楚。  相似文献   
57.
五四运动前后,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华夏大地掀起了大规模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先后有近二千名的中国各省青年,远涉重洋来到法兰西,实行勤工俭学。他们中间后来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家,还有更多的人则成为各行各业学有专长的专业人才。本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顾了那一段不平凡的往事。  相似文献   
58.
器皿用陶成型,《礼记·郊特性》解释为“器皿陶匏。”陶土成型,必须经陶窑焙烧.始成陶器。陶器从选料、制还,焙烧到加工修饰的整个工艺过程,乃众人之劳作。由于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制陶业的发展,更非个别人力之所能及。所以,《孟子·告子下》说:“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平?”我国原始社会制陶技术的产生与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煮食、取水、贮存粮食和种籽等都需要一定的器皿。恩格斯在谈到野蛮时代低级阶段时指出:“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  相似文献   
59.
威宁中水“西南夷”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水“西南夷”古文化遗存概况中水区中和与出水公社交界处的新光大队土梁子上,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古遗址、墓葬及数量众多、民族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化遗物。经1977年秋,配合正山大队农田基本建设时考古调查发现,并经过1978年和1979年连续两年秋季考古发掘证实: (一)地下遗址总面积,东西长2,000,南北宽近400米左右。文化层最厚可达3.5米,平均厚度2米,文化层下为灰白色白羔泥生土。文化层由梁脊向两坡倾斜,形成坡状堆积; (二)底层文化层的最早形成年代,应为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00——前221年之间);而现在农耕土下的第二层文化层,应在东汉中期(约在公元90——公元155年之间)。就是说,古代人曾在这块土地上活动的时间,长达四百多年之久;  相似文献   
60.
重庆市南岸区的两座西汉土坑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8月,重庆市南岸区长航疗养院内挖土石方时,出土了青铜剑等器物。重庆市博物馆随即派人清理,清理过程中,发现该处为两座墓葬。这两座墓葬,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海棠溪马鞍山山腰,编为马鞍山一号墓和二号墓。一号墓方向北偏东30度,墓室已遭破坏。墓口离地表深1.48、长4.77、宽3.18、墓底距地表深2.07、长4.77、宽2.44米。填土为五花土。在随葬品附近有白膏泥和炭黑泥,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