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万俐 《东南文化》2001,(1):51-52
本依据儒、墨二家的论述,《考工记》的记载及考古资料,说明了先秦诸子在物造型方面的科学思想都反映了儒家为统治阶层所需的侈华美饰的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杭州文庙彩绘现场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飞  万俐  王勉  范陶峰  刘慧云 《文博》2009,(6):285-291
杭州文庙彩绘被清漆层覆盖,1988年涂覆的清漆已有发黄、鼓泡等老化现象。本文通过老化试验说明清漆已经进入了全面老化期,并且描述清漆老化对彩绘安全的危害。对彩绘颜料和清漆进行了取样分析,经过EDS检测,证明颜料主要成分是无机矿物。经过红外分析,证明清漆主要成分是多羟基丙烯酸聚合物。在文物保护现场,通过研究清漆老化程度和光照度之间的关系,证明光照是清漆老化的重要原因。在实验室研究出去除清漆而不伤及彩绘的溶胀剂,在现场通过测试色差和光泽度数值的变化,证明溶胀剂去除清漆的有效性。彩绘封护剂采用有机氟橡胶,通过接触角和耐湿热试验,证明有机氟橡胶具有较好的憎水性和耐湿热老化能力。同时在现场,通过彩绘保护前后的色差和光泽度变化,说明经过机氟橡胶保护处理过的彩绘,外观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氟橡胶材料对青铜器物的封护性能,用氟橡胶、B72、单组分氟碳(KL)、有机硅玻璃丙烯酸树脂(硅丙)为主成分配成不同配比的试剂制备各种封护剂.对青铜试片封护后进行耐盐雾、耐二氧化硫、耐湿热、紫外老化、接触角测定、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及抗压强度实验,比对封护性能.结果表明:单一成分氟橡胶溶液在超过半数的实验中表现最佳,含氟橡胶的单一和混合溶液整体优于其它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万俐 《东南文化》2003,(5):94-96
对寺墩五号墓的三件玉器用大衍射进行了分析,并依分析结果科学地制定了保护方案,实施科学地保护,达到研究和展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湖州铁佛寺内留存的宋代铁观音目前出现严重的病害,主要表现为粉化、脱落、鼓泡、锈蚀等症状,对其保护已刻不容缓。为此,通过X-荧光(XRF)、金相、红外(FTIR)、拉曼(LRS)、X衍射(XRD)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观音基体组成为铁素体基灰铸铁,基体表面化学组成大约是:铁96.85%,硅0.47%,铜0.45%,硫0.096%,余量约3%应为碳;表层涂层为醇酸树脂,腻子为石膏,锈蚀物的主要成分主要为α,β和γ型的FeOOH。其病害原因为铁观音基体内部组成、大气环境、有害气体以及表面涂层老化对其腐蚀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以后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万俐 《东南文化》2003,(10):62-66
中国青铜器“按照青铜器艺术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即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衰退期”。从青铜器的形制、铭,尤其是纹饰的表现方法,如平雕、浮雕、高浮雕兽面纹的美术考古角度,商代晚期至西周是它的鼎盛期,而从它的冶炼制作技术的科技角度来分析,随着单一的传统范铸技术逐步被浑铸、分铸、铸铆焊、失蜡法、  相似文献   
17.
近三年,南京博物院在保护江南古遗址古墓葬的过程中,采取了隔(用防渗毯等方法隔住室内东西南北及地下的渗水和室外的雨水)、引(将高处及地下渗水引入设计的特殊盲沟)、防(对土壤表面进行加固与预防处理,达到固结土壤防止滋长霉菌与青苔)三种水环境的治理方法,从而使保护的古遗址古墓葬基本不再受多雨、高湿、高温环境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18.
吴越青铜器发展到春秋中晚期,出现了一批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器表饰有细绳纹和细薄而峻深的纹饰,或在纹饰间布满细芒刺突起的棘刺纹。本工作通过对吴越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的探索和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复原试验,以期揭示出这类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成形技术。实验过程是以绳索为模,在湿陶范内埋入绳索,当陶范入窑焙烧时,绳索焚烧后形成绳索状凹槽,浇注青铜液后则成为具有突起状绳纹装饰的青铜器。焚烧绳索形成纹饰,是一种在平面上形成三维纹饰的技艺,能在青铜器表面形成规整的绳纹,可能为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古代工匠铸造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AMT复合剂保护青铜文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依据ATM复合剂清洗粉状锈即青铜病的实验,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腐蚀青铜编钟进行保护处理,将清洗液作了IC分析。从实验和分析表明ATM复合剂不怛可消除粉状锈,而且对青铜物起到缓蚀保护的作用,简化了传统腐蚀青铜物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南京将建成首家六朝博物馆,因此需要原址保护当时的城墙遗址.为隔断地下水,采取了帷幕注浆等止水措施.由于长期浸泡于水中加剧了城墙表面风化现象,因此为验证化学材料保护城砖的可能性,首先取样进行实验室研究,其中选择了氟硅类(S130)、聚硅氧烷类(派力克)和短链烷基硅氧烷类(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三种有机硅材料作为城墙保护试验对象.试验项目包括对比样品整体浸泡渗透前后外观状态、接触角、吸水、透气性能、耐久性能的变化以及样品局部浸泡渗透前后外观状态与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派力克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保护后的样品各项性能相对较好,而亲水/憎水界面对试块影响程度与试块自身特性有关.这两种材料可尝试作为城墙的化学防风化保护材料,但还必须经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