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志学和年鉴学学科体系”要求,推动年鉴理论研究,推进年鉴事业科学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中国年鉴研究》期刊,将于2017年4月创刊。  相似文献   
212.
张河固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县高庄乡张河固村东北近100米处,西北距安阳市4公里。(图一)这是一处东周遗址,呈缓坡状高出周围地面近0.5米,文化堆积不到1米厚。....  相似文献   
213.
重庆奉节刘家院坝遗址2002年共发掘1000平方米,共发现灰坑4个、土坑墓1座、砖室墓1座。出土各类完整和可复原遗物40余件。此次发掘获得的材料包括旧石器时代、东周时期、东汉时期、宋代及明清时期5个时期的遗存。本文详细介绍了此次发掘获得的材料,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14.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辽宁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本文经过深入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对民族自治地方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地位、政治意义、目前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形成了基本认识和建议。对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15.
本课题组 《攀登》2006,25(1):7-12
“文化中心户”是青海省近年来探索基层宣传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有力抓手和重要突破口。本文总结了“文化中心户”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16.
217.
新经济时代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河南旅游业的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和"入世"的需要,是进入旅游新时代的需要,也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河南旅游的创新必须从全方位入手,从思想观念到决策,从旅游产品的设计到促销,从资源的开发到企业的经营运行,从旅游市场的建立到管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18.
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阿仁艾勒遗址是2007年当地村民发现的,得到消息后旗文物工作站迅速派人前往调查,并采集到几件完整陶器和石器.2009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对科尔沁沙地汉以前遗址进行学术考察时,曾观摩过部分采集标本,其中有些陶器纹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希望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2011年5月,吉平、朱永刚在科左后旗文物工作站李占杰等同志的陪同下,再次对该遗址进行调查.鉴于此次采集的遗物对科尔沁沙地史前遗存的识别及文化面貌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整理后的初步认识撰文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219.
20世纪上半叶,中外学者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调查发现以细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迄今已达240多处,细石器遗存最早的时代可能已到中石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细石器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8—9月对呼伦贝尔辉河水坝细石器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出土大量文化遗物,发现细石器制作现场,清理居住、篝火、灰坑等遗迹;2004年又对该遗址进行补充发掘,清理墓葬一座。本文报告以上两年度发掘该遗址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220.
晚清时期外籍人才引进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逐步开展,人才奇缺的现实决定了"借才异域"成为一种必然而又明智的选择.在引进外籍人才的过程中,清政府遵循引进有真实本领人才的指导原则;其引进人才的途径以中国驻外使馆的招募为中心;推行"重金聘请"的吸引人才政策;实施以合同为主的管理制度,既发挥其在推进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同时又做到了权自我操.外籍雇员积极协助举办新式事业,培养掌握近代科技知识的人才,在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引进人才过程中的教训也是深刻的:聘洋人为将,有损主权;误聘误用洋员,造成极大浪费;新式人才成长缓慢,未能实现以华员取代洋员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