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中国古墨与现代墨元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古墨(汉墨、明墨与清墨)与不同产地的现代墨元素成分作了对比分析。用离子背散射测定墨中常量元素C、N、O的含量,用质子激发X荧光法测定微量元素K、Ca、Ti、Cu、Fe等10种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古墨中微量元素K、Ca的含量比现代徽墨、沪墨高10倍以上,而现代徽墨与沪墨中元素N和An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3.
几种防腐剂在古坑木中的吸收量固化率及抗流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类型的防腐剂由于化学性质不同,造成在古坑木中的吸收量、固化率及抗流失性有较大差别。为了筛选出适合于古铜矿遗址内古坑木的防腐剂,对木宝等几种防腐剂在古坑木中的吸收量、固化率、抗流失性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44.
This paper documents local uses of artefacts in the vernacular style of Jingdezhen, China as a means for reclaiming local heritage. This is done by examining the use of ancient ceramic fragments by artisans, scholars, shopkeepers and vendors in building location-based cultural identity. Based on ethnographic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2012 to 2015, it argues that the vernacular uses of heritage artefacts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ies for local communities. This is held in contrast to the homogenised identity normally presented by government narratives. Moreover,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use of vernacular traditions or heritage artefacts function to interweave intricate webs of cultural identities that can be understood in a professional, social or political context.  相似文献   
4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articular (but not exclu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olent intimacy and Nazi and Hutu genocidal propaganda in relation to national desires. It focuses on the fears of the ‘double’ (the close stranger) as projected in language in order to point to the ‘anxiety of intimacy’ as a dangerous social space that 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can turn into genocide. As paradoxical as it may seem, intimacy is not only a concept of love but also a concept of hate and violence. This article aims to show how genocidal language can simultaneously reflect the desire of the other and its disavowal in violent language. Nazi and Hutu propaganda are analysed as case studies using psychoanalytic interpretations and social criticism theory to discuss how violent intimacy works in language and how mimetic desire of the other (of its freedom, power, intellect, pleasures, etc.), constitutes negative identification and a fear of the ‘double other’, giving rise to a ‘rapture of death’. Violent intimacy is not the only explanation of genocide, but it is a hidden force that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相似文献   
46.
47.
藏、汉两地佛教经典及佛学之传播,直承印度晚出之大乘佛学,但罗汉信仰却在两地佛教中均占一席之地,尤其是于汉藏两地家喻户晓的十六罗汉(后演绎成十八罗汉),不仅与佛和菩萨一样成为信徒崇拜的对象,而且以之为题材的绘塑作品更是广泛流传,及至帝廷内苑亦多有供奉收藏。清乾隆时期为安抚蒙藏势力而极力推崇藏传佛教,此信仰尤以宫中为盛,帝室庋藏、绘制及供奉有大量藏风浓郁的十六或十八罗汉唐卡组画,其名称、图像特征、排列顺序乃至绘画风格等与清官旧藏的内地各派罗汉图相比,同中存异。乾隆帝及藏传佛教大师们在对藏密佛像进行大规模系统化与规范化的同时,也涉及了汉藏两地十分流行的十六、十八罗汉,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乾隆时期清宫特色的十八罗汉图像标准。  相似文献   
48.
论建立美术地理学之下的历史美术地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原因,与美术历史同样对揭示美术规律起重要作用的美术地理学至今尚未及时建立起来,因而目前在美术地理学之下首先确立历史美术地理学学科概念,并进行学科之下的实际研究,从而促进美术地理学的建立与完善,不但极为迫切而且切实可行。本文就历史美术地理学在美术地理学学科体系中的意义与地位、历史美术地理学的学科概念与性质、目的与任务、内容与时间断限、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学科建立的学术基础与先期成果,以及进行历史美术地理研究的相关问题等诸方面作了相应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9.
本文考证了渭南、华县之间的赤水河“桥上桥”的建造年代及形成原因。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深入研究,确证下桥始建于清初(1667年),上桥则建于清朝中叶(1832年)。赤水河中上游的过度垦殖和植被破坏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下游河床泥沙淤积,形成了地面悬河,原赤水桥为泥沙淹塞,失去功能,故不得不在桥上建桥。桥上桥的形成是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和标志。  相似文献   
50.
贺全胜 《攀登》2005,24(6):85-8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理论层次非常鲜明的新课题,它涵盖着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理论形态。研究这一理论构架及其建设基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