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少年学艺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县人,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出生。童年入天津隆庆和京剧科班学艺,初学武生。他刻苦学艺,忍饥受寒,学会了《吴天关》、《双盗印》、《八大锤》等戏,成为戏班诸学童中的佼佼者。有一次张英杰在堂会戏开场的《闹天宫》中扮个小猴.只见他干净利索地翻了几十个小翻,颇受主家老太太赏识,差人送一盘馒头到后台给他吃,他和师兄弟们狼吞虎咽地吃个精光。肚里有了食。一天奔波演出的疲劳袭来,他竟在两个衣箱的夹缝中睡着了,还梦着在翻跟斗……忽然脸上火辣辣挨了一巴拿,师傅在吼:“…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12日,由民革中央、中国抗战史学会主办,中共迁西县委、县政府承办的“长城抗战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迁西县召开。当日上午,与会代表参加了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揭幕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为喜峰口长城纪念碑揭幕。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郑建邦,中国抗战史学会副秘书长荣维木,中共迁西县委副书记、县长纪纯,喜峰口民营企业家张国华分别代表民革中央,中国抗战史学会,中共迁西县委、县政府,迁西县各界群众向喜峰口长城抗战纪念碑敬献花篮。  相似文献   
3.
空前的浩劫 抗日战争爆发前,全国有高等院校(包括专科学校)108所,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沿江地区。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这些院校中的大多数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相似文献   
4.
京剧分生、旦、净、末、丑诸行当,在画家沈容圃绘制的《同光朝名伶十三绝图像》中,即有文丑刘赶三和武丑杨鸣玉,皆名重一时。清末民初,北京城又出了一位著名京剧文丑兼教育家,他就是萧长华。 刻苦钻研誉满菊坛 萧长华,号和庄,原籍江西新建县,1878年12月1日(清光绪四年戊寅十一月初八)生于北京一个梨园世家。伯父萧永寿是咸、同年间著名昆旦;父亲萧永康(艺名镇奎)是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同时期的著名丑行演员。 萧长华3岁丧母,8岁入私塾读书,10岁时与兄长荣投师景善堂徐文波门下,师从周长山、曹文奎、周长…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发生猝不及防,张杨兵谏,蒋介石被扣,南京政府一时大乱。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中党政军要员对待事变采取了两种态度:一是以何应钦为首,主张武力讨伐张杨;一是以宋美龄、宋子文等人为首,力主和平解决,双方曾争执不下。后来有人认为,何应钦的武力讨伐办法,其用心是加害于蒋,欲取蒋而代之。这一说法曾被许多人接受。本文作者重新回溯了西安事变南京政府及地方实力派中各色人等的表现,明确提出何应钦并无害蒋之心,他的所作所为同其他人一样——力保图救其主子蒋介石。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实证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西北大学、华清池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杨虎城纪念文化教育基金会、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协办的“西安事变实证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8月3日  相似文献   
7.
李仲明 《民国档案》2001,13(4):75-8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民族大义、反对内战,果断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在蒋介石终于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同意谈判条件后,张学良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送蒋回宁。本试就12月12日-12月25日这十几天张学良在国内外舆论、国民政府主战派逼迫、主和派求和等较为复杂局势下的应变决策,作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喜为人间吐不平,早年英锐已知名; 曾因王莽诛民贼,亦借陈东励学生。 这是戏剧家田汉为纪念周信芳演剧生活60年赋诗之第一首。 少年学艺 周信芳,名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1895年1月14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九)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阴市)。前辈多为仕宦。父周慰堂业余喜爱京剧,后搭班演青衣,艺名金琴仙。周信芳5岁开始学戏。6岁时他在杭州拱宸桥天仙茶园首次登台,表演《黄金台》中的娃娃生,乃取艺名“七龄童”(按虚岁计)。 同年,周信芳给来杭州上演《扫雪打碗》(《铁莲花》之一折)的老生小盂七配演定…  相似文献   
9.
1945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在柏林向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无条件投降。7月26日,中国、美国、英国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发表“了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企图垂死挣扎、孤注一掷的日本军队,在《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先后向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和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的接连打击下,放弃了本土抵抗。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军的投降与遣返“日本投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们奔走相告,欢庆胜利。举国欢庆之时,北平新创刊的新生!新生!》报纸刊登了从广州传来“的一谜三底”的灯谜:说联欢…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21日至4月24日,由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及《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旨,是想推动研究者从一个不算很新,却少为人们重视的视角,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进行审视。这个视角就是“现代化”。而关于历史研究中的“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两者的异同比较,最近较为引人关注。究其原因,除了史学方法方面不断深入的探讨之外,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受到重视,也似是原因之一。以往对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无论是宏观或是微观,大致不脱民族民主革命的视角,是因这段历史确实与之密切相关。而今天的现实发生了变化,以抗日战争为开端的中国复兴,不仅走向了正轨,而且有了不断加速的迹象。因此,重新总结历史的经验以为现实服务,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本次笔谈,虽然只是在上述主旨下的一种粗浅尝试,但见仁见智,或者多少能给读者一些启发。本组笔谈是从会议发言中挑选而经言者整理过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笔谈内容广泛,故不做归类,仅以收稿时间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