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0篇
  19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人民世代友好的邻邦。长期以来,虽有争端,但和平往来一直没有断过,特别是文化交流方面。当前两国就南海问题,虽然摩擦不断、关系紧张。但是,和平发展依然是主线。因此,两国尝试新的文化交流途径,以便双方更好的沟通交流、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2.
汉口、汉川、汉阳,古远的三汉鼎立、两江汇聚,形成大楚国自然丰美的三角洲。  相似文献   
3.
从考古材料看楚灭杞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杞为夏族后裔建立的姒姓国家。司马迁虽曾为之立传。由于“杞微小,其事不足称述”,“微甚,不足数也”,故《史记·陈杞世家》所载杞国史实极为简略,且多错误疏漏之处。诸如迁国于山东,与鲁国的领土纠纷、楚灭杞等见于经传的不少重要历史事件均付之阙如。致使杞国史的研究疑窦丛生。例如,周初建立的杞国本在今河南杞县,鲁僖公十四年(前646年),乐迁缘陵(今山东昌乐),但六十多年前的《春秋》隐公四年(前719年)已有“莒人伐杞,取牟娄”的记载。莒伐之杞与河南之杞是一国还是两国?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的出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冶金学——恰当的配比精湛的工艺  相似文献   
5.
<正> 孙稚雏《全文著录简目》2859条载:“荆公(羊言言)敦,15字,未著录,故宫博物院藏器,”湖北友人曾两次来函询及该器的国别,因未睹原器,难以作出肯定的答复。事有凑巧《考古》1989年6期发表了胶南县博物馆于1987年征集的一件与故宫所藏铭文相同的一件铜敦。系清光绪年间胶南县六旺镇山周村齐长城脚下出土的,王景东同志定名为“荆公孙敦”,释“荆”为国名。认为即“荆楚之荆”,指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件与此同铭的“梁公小敦”,“其形刻纹饰与此全同。因第一字锈蚀不清误释为“梁公”。指出故宫那件与此同铭的敦盖,“极有可能与胶南这件器是原配的一器一盖”,愿借此机会就荆公孙敦及故宫所藏同铭敦盖的国别与年代略陈己见,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正>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在原有百余组建筑群体中,佛道寺院占其中的十分之一,是园林构成的重要组成。梅耘林一组建筑就是借佛寺禅院之名,建造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的佳作。它座落在山庄内松云峡中段,水月庵西北方向的一座马鞍形山脊腹部。(见图一)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毁于民国初年,现残存建筑遗址,但周围山水依旧秀丽,古松苍劲挺拔,仍然是一探幽览胜之地。  相似文献   
7.
在西昌市南郊约3公里的高枧乡海边村,发现一口东汉时期的砖砌水井和村落遗址。 海边村农民在清挖渔塘淤泥时,在渔塘澄泥约15-20厘米处,挖出十多匹几何形花纹砖,粗绳纹板瓦残片,农民速报凉山州博物馆派员进行清理。 水井位于海边村西约40米处的渔塘底部。井口离塘底16厘米,渔塘深130厘米。整个水井全用梯形花纹砖平砌而成。井口残而无井栏。口径84厘米,井深147厘米。口阔底窄,呈一倒置的圆台形。井垂直  相似文献   
8.
1985年5月,西华县文物普查队在城西4公里的东斧柯村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汉代画像砖。经调查,东斧柯村是一外面积颇大的汉墓群,自1958年以来,该村社员因烧砖取土,墓葬大部分被破坏,村西、村北已挖成大坑。所出文物多为汉代的鼎、豆、壶、瓮、罐等,墓葬的建筑用材多是长、短空心砖、柱形空心砖、楔形砖、小弧形砖。经拣选,我们征集了一批价值较大的、具有不同图案的画像砖,现介绍于下: 围猎图画像砖砖上刻一幅射虎围猎图  相似文献   
9.
1987年9月23日至25日,为庆祝河南大学建校75周年举办“黄河文明学术讨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人类学家、先秦文化史专家杨希枚、北京大学商周考古专家邹衡、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安金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郑杰祥、河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马世之以及河大部分师生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河南大学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唐嘉弘教授主持讨论会。与会者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文化起源地不只黄河流域一处。文化和文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类一产生,就有访华,文明则是社会发  相似文献   
10.
1984年6月,上海普陀区工业分公司工程队在陕西北路挖下水道时发现两座清代墓葬。上海博物馆考古部派员前往作了清理。墓葬距地表0.5米。结构简单,只在棺外用糯米浆三合土封闭。其中一座为夫妇合葬墓,编号为陕M1—1(女)、陕M1—2(男)。另一座墓为单棺,编号为陕M2。两座墓棺外均髹黑漆,棺前宽后窄,棺盖凸起呈弧形。陕M1—2棺内后和钉有铜镜一面,陕M1—1、陕M2棺内后和各钉圆形铜皮一块。两墓尸体均已腐朽。陕M2未见随葬品,陕M1随葬有金银饰件和玉器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