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1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蕾蕾 《人文地理》2021,36(4):44-52
运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和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建立奥斯曼在19世纪巴黎“创造性破坏”的城市规划和空间生产,与第一波女权运动的知识联结,推导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史前史及其未来方向。研究发现,巴黎都市现代性的形成,使性别问题一开始就与阶级问题构成交叉关系;表现为“城-郊”二元结构及其在家庭私人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拱廊街为代表的阈限空间等展现出来的有关资产阶级沙龙女性、工人阶级贫困女性和都市漫游者的三种不同形态的性别地理,以及表征主义和革命行动的两种性别政治。都市现代性的性别地理研究,为反思生物本质主义的性别体制、关注“后人类”未来基于赛博格、数字媒介城市和星球城市化的人地关系的性别研究,提供了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从西方的视角,对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状况进行谨慎评析。探讨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独特的政经背景,以及从政务接待到商务接待的历史过程及其对工业旅游的影响。分析中国工业旅游之开发概念、价值观、供需和组织模式等多方面与西方传统产业衰落区兴起的工业旅游之不同点。初步探讨中国目前缺乏工业遗产意识的原因,以及中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未来潜力。提出:中西不同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对双方均有启迪,中西双方的学术交流也能推动中国对其历史尚短的现代工业化遗产之旅游价值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学对于经济活动所根植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揭示,引发了网络思想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经济社会学与文化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视角,探讨如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将文化经济活动的地域关系网络可视化,提出"社会地理网络"的概念。论文以深圳传媒产业"大事记"作为数据来源,详细叙述了如何将影响深圳传媒产业发展历程的社会地理关系网络可视化的方法,揭示了传媒产业"社会地理网络"的存在;初步说明了社会地理网络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经济地理学进展与“项目网络地理学”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经济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本文回顾和评论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学科,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面的进展和贡献。从目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文化经济研究方面的知识积累来看,拥有独特"空间"视角的地理学,尚有很多议题未予涉足,特别是在中国,地理学家对文化经济的知识建构和政策影响,相对较小。西方地理学界最近出现"文化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的说法,反映了地理学界对于文化经济的积极参与。为推进和深化"文化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地理学家应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基于"项目"和"项目网络"的独特生产方式,在充分发挥地理学"空间转向"影响力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有望建立新的分支学科"项目网络地理学"。  相似文献   
5.
媒介-空间辩证法:创意城市理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蕾蕾 《人文地理》2012,27(4):44-48,82
本文采用思辨方法,以作者对现代城市空间的观察,以及"媒介物"和"媒介表征"在城市空间的渗透,作为出发点,探讨媒介与城市空间的辩证关系,增进有关媒介和城市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文章指出媒介-空间辩证法的知识基础,来自于新兴交叉学科"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然后对媒体的空间性和空间化过程及其在城市空间的具体表现和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建立了媒体与城市空间的交互分类体系;通过借用"媒介的物化"和"物的媒介化"思想,将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辩证关系,与创意城市的理论探讨相关联,指出媒介-城市空间辩证法对于创意城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运用公共地理学方法,讨论城中村的文化遗产价值。文章考察了新老两代村民和四类不同租户构成的核心群体,对于城中村的认知、记忆和情感的差异与代际隔阂。研究发现,以深圳为案例的南方中国的城中村,出现原住民业主被大量外来租户逐步替代、导致传统宗族村落文化难以后继、并从"落脚城市"向"可居社区"成熟转变的发展趋势。城中村的文化遗产被识别为"半村半城"的混合型生活文化、以乡镇企业工业遗存和非正规经济为代表的生产文化、凝结移民草根之奋斗精神的理性文化,以及凸显城中村生命活体的感性文化等四个类型。文章认为城中村文化遗产的价值,需要通过社会(代际)与地域空间的双重尺度提升,在公共地理学讨论平台,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李蕾蕾 《人文地理》1999,14(4):10-14
本文认为旅游者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除了包括对旅游地所在地理环境实体,例如,风景实体的感知以外,还包括对旅游地中人文社会的抽象感知,它们共同构成旅游地形象感知内容的两大系统:人-地感知系统和人-人感知系统,本文主要分析和建立了人-人感知系统的内涵及其结构,初步探讨了对旅游地进行人-人感知形象设计的目标、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邯郸城市文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蕾蕾 《人文地理》1993,8(1):23-27
考察是区域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工作。它不仅为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由于在具体细致的背景调查中可以发现一些隐蔽而又有深涵的地方文化特征和文化生长点,从而使得战略研究具有实证基础,因而可以提出相应的操作性措施。城市文化是区域文化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涵包括多方面。对于邯郸市,我们重点考察其企业文化、街道文化以及市民娱乐文化。在典型调查与一般考察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提出邯郸城市文化的总体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从景观生态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李蕾蕾 《人文地理》1996,11(2):8-11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有关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应用理论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主要依据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同时借用景观生态学抽象形态单位斑、廊、基的概念。并以不同城市的旅游规划为实例说明了该模式的操作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