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至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在宰相贾似道的主持下,于浙西六郡推行"公田法"。虽然缓解了当时的一些财政压力,但并没有最终解决南宋后期的财政问题,一方面受其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公田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里就需要我们从公田法推行前的财政背景着手,了解其财政危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
金皓 《文物世界》2007,(2):26-30
东钱湖石刻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东钱湖镇东钱湖东、南、西岸郭家峙——天童公路沿线。其中南宋史氏家族的墓道石刻遗存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石刻中刻工精细、构  相似文献   

3.
这是赞颂南宋川籍宰相虞允文抗金治蜀建立功勋的诗作。  相似文献   

4.
史绳祖是南宋后期蜀地一位颇具影响的学者。其著作有《周易古经传断》、《学斋类稿》等十余部,现仅余《学斋占毕》一部存世。其生平事迹,散见于零星史籍,无法得出全貌。然借助出土的墓志材料,与文献进行比较与梳理,可为史氏生平勾勒出一清晰之轮廓。  相似文献   

5.
王泰栋  孙肇 《古今谈》2002,(2):57-58,54
史姓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周文王的太史官史佚,因官而得姓,史佚大概可称是史氏的始祖。史姓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有三次与皇室有密切联系,第一次是西周初期,第二次是千年之后的西汉中期,而最为辉煌的时间是在距今八百多年的南宋。  相似文献   

6.
数年前,因清理天一阁东园木料堆场,在碑廊尽头发现一尊石质圆雕坐像。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和就石像形制展开的初步探讨,试图考证此系建造于南宋理宗端平初甬东书院祀主楼石雕像。  相似文献   

7.
何为宰相     
《中华遗产》2012,(10):158-159
我们在阅读史籍、小说或是欣赏影视作品时,常常会看到宰相一词,“宰相狄仁杰”、“宰相刘罗锅”早已是家喻户晓,人所尽知。那么,什么是宰相呢?确切的说,中国古代辅佐国君或皇帝,总理国家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通称为宰相。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泰州市商港湖庄镇,有个600余年的古村一一史庄村。当年,史氏先祖为躲避战乱,从澡阳带着老族谱迁来,生存繁衍20余代。史氏族谱几经修谱,现存最早的是1928年的诺。其中记裁家规18条,笔者整理概括为四点:一、为长者,当以正示下,言不妄发,事不妄为;谋事慎敏,居身质朴,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相似文献   

9.
李纲(1083——1140),无锡人,两宋抗金名将,北宋徽、钦朝名臣。南宋第一任宰相、开国公,罢相后历任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等。绍兴十年(1140)正月病逝于福州,淳熙十六年(1189)谥“忠定”。李纲是南宋立国时期朝廷的中流砥柱,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李纲在南宋治水军期间,创制了防沙平底船、车船,在抗金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纲是古代无锡船舶制造写进国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宋真宗时期的进士,在宦海里漂泊半生,52岁时还临危受命,到前线战场上主持军政大事。北宋名臣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屡次被贬,与同僚发生过冲突,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也颇多苛评。他的仕途推荐人、宰相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说他"务名无实"。但是,在他死后,南宋朱熹评论他是"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明代方孝孺说他"时屯道难合,谤息名愈全"。在这些人眼中,范仲淹  相似文献   

11.
南宋高宗绍兴五年三衙新诸军创建初期,三衙管军多为身历百战之将,然自绍兴八年秦桧独相,特别是十一年岳飞被害与"绍兴和议"签订之后,解潜、刘锜等被罢职,杨沂中、赵密、成闵等堕落为官场小丑、军营蠹虫和战场懦夫。孝宗有志于北伐,注重选用将帅,此期三衙管军素质于南宋一代最为优秀。宁宗庆元至开禧年间,三衙管军多出身显赫,然开禧北伐的失败,证明他们多为纨绔子弟。宁宗嘉定至理宗端平年间,史弥远揽权,三衙管军多是贿赂史氏而得位的贪将;端平至景定年间,则多为庸夫,整体素质较前已等而下之。景定元年贾似道揽权后,所任三衙管军军事素质较好,多为敢战、能战之将,然政治忠诚度较低,襄阳失守后纷纷向元军卖降,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相似文献   

12.
正提到南宋这段历史,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他就是秦桧。秦桧进士出身,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草创,做过金人的俘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阶下囚日子,然后携家南归,颇为吊诡。回到南宋后,虽然质疑声从未断过,但他在宋高宗赵构的青睐下,两度出任宰相,时间长达十九年,位极人臣。任相期间,他提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治构想,投降路线图完备而清晰,且不惜认贼作父,戕害  相似文献   

13.
中晚唐五代科举与清望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唐德宗至后周恭帝期间 (分四个时期 )的宰相为例 ,考察其社会出身、籍贯、科第情况 ,进而分析其变化。从四个时期宰相的入仕途径来看 ,总的趋势是科举出身者逐渐占主导地位 ,以门荫升迁宰相的机率逐步衰落 ,非科第出身者升迁宰相的机率也大为减少。中晚唐士族兼进士出身者在诸色入仕和升迁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直到五代才略有下降 ,小姓兼进士出身入仕、升迁的机会亦大于寒素兼进士出身 ,表明科举出身在诸色入仕与升迁过程中 ,对士族和小姓更为有利。五代宰相中士族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科举出身者 ,说明在社会动荡中士族的门第已不及科第更能持久地维系其社会地位的不衰、家族的不败。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姜夔行实方面的问题,我们证实,南宋必有两个单炜:一为南宋初已卒者,一为与姜同时者;不能因有姜氏出生前之单炜就遽然否定与姜夔同时字丙文的单炜.梳理辨析现存文献可知,单丙文不仅存在,而且与永嘉四灵中的徐照、徐玑等有师生之谊,与姜夔的师生关系也是存在的、南宋以后关于单丙文的记载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宋代士大夫政治理念下,士人秉持儒家政治理念,不管身处何处,总能以君王、生民为重。南宋末期宰相王爚(yuè),在地方任职期间,因敢于任事而政绩斐然;入朝为官后,体现出高洁的情操与品德,踽踽特立。一、地方治理,敢于任事王爚,字伯晦,绍兴新昌(今浙江新昌)人,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生,为东晋宰相王导之后。嘉定十三年(1220  相似文献   

16.
开元前期宰相任期均甚短促 ,姚崇接上宋也不过六年三个月 ,尚不及开元二十九个年头的四分之一。其原因即缘宰相之间多互相倾陷 ,而玄宗其时年富力强 ,对外朝宰相的问题也勤于过问处理。开元后期至天宝时玄宗步入老境 ,且经济上升 ,边境宁静 ,外朝之事即一以委诸宰相李林甫。而李林甫亦凭其能力集相权于一身 ,杨国忠继之 ,内廷宦官高力士遂与李、杨发生矛盾。在逃避安禄山叛军至马嵬驿时 ,杨国忠、杨贵妃卒为高力士动用禁军所除。  相似文献   

17.
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行政长官。宰是主持,相是辅佐之意,它始于秦代,以后随着朝代的更替,宰相的名称虽然有所变化,但它的职责却是稳定的。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一个家庭出现一个宰相,不仅是全家光荣,更是全族光荣的事情。而一个家庭出了三个宰相,这不得不让我们觉得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8.
宝庆《四明志》成书于南宋宝庆年间,因质量上佳被历代学者推崇.在南宋时期,明州府作为南宋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著名的市舶司便设置于明州.而宝庆《四明志》中有相当多的关于宁波海文化的史料,记载了明州的海产、海道、水文、风候、造船场,亦记载了宁波市舶司的设立经过、渊源以及抽解制度与具体施行方法,不同于正史的记载,宝庆《四明志》...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史景迁的著史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景迁是一位人文色彩浓厚的史学家,其著史面向大众,注重史学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化。大体而言,辩证的历史思维、以小见大的史学构思、移情式的心理追寻、文学化的历史叙事与自觉的社会史视野等构成了史氏著史的特征。史氏的著史风格是与其自身的治史理念、东西方文史传统的影响以及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美国史学发展多元化的现状紧密联系的。围绕史氏的治史风格,学界有不同的品评。在这些品评的背后,体现的则是不同史学认知的冲突与交融。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神奇的村庄,七百年前,它让一个家族举族迁徙,在蛮荒中开辟家园;十年前,它吸引着书法家金鑫抛弃都市繁华,拖妻带女在此一住八年;几年前,它又对我们夫妻俩施以魔法,让我们双双辞职,做了整整一个月村民…… 这里的故事自公元1278年开始:这一年,一位名为曹大三的族长,率全族人跋山涉水,迁徙到这四面环山,古树参天的地方后,他拿出怀中罗盘勘查风水后停下脚步,一个名为“小岭”的村庄慢慢成型.一年后,南宋军队和蒙古军在一个名为崖山的地方相遇,宋军大败,宰相陆秀夫背着少帝赵呙投海自尽,十万军民追随跳海殉国,南宋灭亡,此役史称“崖山之战”,标志着古典中国的终结,因而有“崖山之后无中国”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