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静 《文博》2004,(5):93-96
2004年是秦兵马俑发掘30周年暨秦俑博物馆开馆25周年,在这一年中,我们用举办临时展览、学术会议、秦俑巡展和纪念大会等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个难忘的、有意义的日子;我们配合博物馆的工作,采用各种宣传手段,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掀起了宣传兵马俑的热潮,正如一位记者所言:秦兵马俑的宣传工作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相似文献   

2.
《文博》2004,(5)
~~隆重纪念秦兵马俑发掘30周年秦俑博物馆开馆25周年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秦兵马俑坑发现十周年,十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六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陕西临潼举办了秦俑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陕西等地有关历史、考古科研单位、博物馆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文物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秦兵马俑发现十周年,也是秦俑馆建馆五周年。在这个时间,我们召开秦俑研究学术讨论会,就是最好的纪念,也是向我们祖国的汇报。秦兵马俑破土而出,便以它雄奇的风姿,震撼了世界,引起了环球重视。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十年来,学术界的同志们对秦俑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关于秦俑的专著已有十余种,发表的文章四百余篇。研究的领域涉及到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艺  相似文献   

5.
原大秦俑制作的考察与研究●刘占成自秦兵马俑发现以来,对这批雕塑群体制作工艺的研究,已有很多论述①,特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对秦兵马俑的制作做了详细记述②。近期,笔者观察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复制工厂技工冯朝北仿制秦俑的过程,得到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王勇 《文博》2009,(5):94-96,F0003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背骊山,临渭水,气势恢宏,文物壮美,举世闻名,万方来仪。秦兵马俑的发现固然缘于偶然,博物馆却是建设者们心血的凝结。荏苒时光,弹指卅载,秦俑博物馆现已发展成为集考古、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遗址博物馆,卓然屹立于世界著名博物馆之林。  相似文献   

7.
秦陵第一鼎     
在秦俑博物馆综合陈列大楼前厅陈列的一件弥足珍贵的青铜大鼎,被誉为“秦陵第一鼎”.这件青铜鼎是1999年5月20日在秦始皇陵园东南方向约200米处位于内外城垣之间的一座陪葬坑内挖掘出土的,这一惊人的消息当时一下子震动了陕西考古界.1999年10月6日,伴随着秦兵马俑发现25周年,秦俑博物馆开馆20周年的纪念性综合陈列大楼正式对外开放,青铜大鼎正式与观众见面了.鼎重212公斤,通高60厘米,鼎口内敛,附耳鼓腹,下有三个蹄状足.两耳间宽94厘米,口径65.5厘米,腹部均匀排列着两列六组变形蟠螭纹,足部铸有兽面纹.气势磅礴恢宏,造型精美厚重,纹饰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纤细,是目前发现体量最大的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09,(15):75-75
自2009年6月13日开始,边发掘边开放的秦俑博物馆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骤增,平均每天近8600人,相对于前一周的游客流量增加了30%。有关人士预测,秦兵马俑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迎来的是考古和旅游的双重兴奋期。  相似文献   

9.
秦兵马俑表现了什么主题?论者曾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秦俑形象都是“不畏强暴,自信、活泼”的,秦俑军阵反映了“秦政权的巩固和强大无比”;另一种则认为秦俑形象蒙着一层“沉郁阴冷的抑感”,“基本上是一幅昏惨惨,黄泉路近的景象。”近日拜读林剑鸣先生新作《秦俑主题何处觅——秦俑之谜,之二》一文后使我们对秦俑主题的进一步认识,有一定启发。但文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地震灾害的频发,分析浮放于俑坑中的秦兵马俑在地震波影响下的运动方式是秦俑地震灾害防御研究中的首要环节。本研究利用力矩平衡的原理测量秦兵马俑的重心位置,进而初步计算得到陶俑的临界地震加速度,依据陶俑的形体特征计算出每类陶俑的抗倾倒极限地震加速度,验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为制定秦俑的地震设防等级和防震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陵园的地下庞大军阵──兵马俑群的出土,被誉为“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正值秦始皇兵马俑发现25周年和秦俑博物馆开放2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长期从事文物考古报道的新华社高级记者王兆麟,对秦俑的发现、挖掘、作全景写真,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和未公开的情况的材料。二十多年来“秦俑热”历久不衰,西安的秦俑博物馆迄今已接待了中外人士四千多万人次,其中包括一百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这些风靡五大洲的秦始皇“地下御林军”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秦兵马俑大型文物珍品展(以下简称秦俑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展出已经结束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回过头再来重新审视这个展览,觉得确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研究与汲取的.  相似文献   

13.
199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喜事重重。3月,是秦俑发现20周年;10月1日,是秦俑博物馆开馆15周年;10月中旬又添一喜──秦俑2号坑发掘现场对外开放。发掘仅七个半月即开放迎宾10月14日上午,在新近建成的秦俑2号坑保护陈列大厅东门外广场,一个将被载入中国文化史册的盛大仪式,世所瞩目的秦俑2号坑发掘现场对外开放典礼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从北京专程前来为开放仪式剪彩。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和陕西省、西安市负责人以及各界人士千余人,满怀喜悦地出席了开放盛典。2…  相似文献   

14.
《文博》1986,(3)
据悉:为了交流学术成果,进一步开展对秦始皇陵、秦兵马俑坑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将于今年十月组织召开第二届秦俑学术讨论会。征集会议论文的工作将在七月底之前结束。  相似文献   

15.
吴永琪 《文博》2009,(6):1-3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秦俑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力量、仪器设备、科学研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提出了秦俑博物馆未来文物保护工作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二月,在陕西省文化文物厅召开的陕西省文物考古第二次科研汇报会上,我同一位新闻工作者谈及秦俑研究时,曾冒昧地说了一句:现在的研究处于低潮,而旅游及普及宣传秦俑坑、秦俑则处于高潮。这句话说了以后,我便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全面的评价。现在秦俑坑发现恰值十年,秦俑馆建馆五周年之际,我想,对秦俑的研究情况,做一次检索还是有必要的。 (一) 关于秦俑的研究和普及宣传情况,我曾作了一个不完全的分类目录索引。从索引中的四百多篇文章来看,普及宣传的文章确实占压倒的优势。宣传之广,广至全国各大小  相似文献   

17.
王勇 《文博》2006,(6):40-43
今年我们博物馆界在热烈庆祝第30个“国际博物馆日”后,又迎来了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各个博物馆以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推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秦俑博物馆为  相似文献   

18.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中,对秦俑彩绘质地作了这样的描述:“经化验颜色都是矿物质,颜色的调合剂为明胶”。在王学理《秦待卫甲俑的服饰与绘彩》、李亚东《秦俑彩绘颜料及秦代颜料史考》及单(日韦)《秦兵马俑彩绘成份初探》等文中,均称秦俑所用彩绘属矿物质,与发掘报告不同之处是说彩绘涂在一层褐色胶层上。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三号坑彩绘的保护工作,亲眼目睹了秦俑初出土时的彩绘现状,在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试验后,觉得上述报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秦俑头像为研究对象,认为它们具有肖像性,对其表现技巧进行探讨。并且通过与古希腊罗马肖像雕刻理念的比较和阐明法家美学思想对秦兵马俑的浸润,来论述秦俑头像的文化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秦兵马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数量多,质量重、个体大、等级高,已成为秦代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了有效科学地保护修复秦俑,通过对常用胶黏剂实验室老化比较测试,结合秦俑陶胎的理化性能和粘接剂的理化性能对比分析,筛选出六种适合于秦俑修复的粘接剂,并应用于新出土秦俑的粘接修复中,应用观察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秦俑修复深入研究及考古发掘出土陶质文物保护修复粘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