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李鸿章像兑换券",系大清银行在美国钞票公司订印,因"票上镌有李鸿章像"(1)而名之,亦称"李鸿章像券(票)"、略名"李像券(票)"。辛亥国变,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李像券未发行者为中国银行接收、改印、发行,其券(图)读者并不陌生。唯所见相关记述稍欠详实,该券底细还有不为外界所知者。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草拟本稿,对大清银行订(续)印及中国银行接收、改印、发行李像券等相关情形进行初步梳理,探究其全貌。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1 91 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准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同年2月 5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8月 1日中国银行总行开业 ,1 0月 1 1日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开业。总行和各地分行均使用原大清银行旧址。中国银行成立伊始 ,为应急需 ,将大清银行印制 (美国钞票公司承制 )好的尚未签字发行的李鸿章像兑换券 1元、 5元、 1 0元三种加印中国银行行名与北京、上海、天津、汉口、河南、东三省、直隶、山东等地名 ,加上图章和签字 ,采用十足准备金 ,加以发行。由此拉开了中国银行发行纸币的序幕。从 1 91 2年 1 0月至 1 939年 8月…  相似文献   

3.
玩收藏的人都有一些通病,闲来总喜欢翻看各种拍卖年鉴、拍场图录,小女子也是如此。某日在一本拍卖图录上看到一枚宣统元年一百元面值的大清银行兑换券样币,上面的“李鸿章”头像和“DOLLAR”英文标识顿时引发了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及其发行的钞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系前清的大清银行遗嬗而来,民国元年大清银行即改名为中国银行,旋因政府主张将原来的大清银行清理,由财政部另拨资本组织中国银行。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中国银行总监督吴鼎昌报告说:中国银行发行兑换券有九成现金一成国家公债为保证准备。据中国银行民国元年九月的统计,北京总行发行80,000元,上海分行发行629,320元,南京分行发行10,306元,共发行兑换券83.752张,计719,626元。民国二年一月五日,施行中国银行兑换券暂行章程:一、中国银行兑换券,由中国银行及中国银行指定的代理处一律发行。二、凡下开各项用途,一律通用此项兑换券。甲、完纳  相似文献   

5.
我集钞多年,深觉清代纸币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内容丰富,近来在整理藏品时,感到清末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的历史内容丰实,此票不仅有人像,而已很美观,颇有研究价值,故作此文,以供参考和研究。 一、载沣像纸币实物由来 四十年代,钞商刘行方得到一张载沣像的大清银行十元兑换券(图一、图二),此票的正面四周边框有简单图案,上端横书“大清银行兑换券”,其两旁有两个“10”字,下边横书“凭券即付银币拾圆全国通用”,其两旁也是两个“10”字,在左右两边都印号码,上面两角印两个“拾”字,下边两角印两个“10”字,票的左面…  相似文献   

6.
卢伯雄 《东方收藏》2020,(2):93-101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一起文物司法鉴定,被鉴定的实物是两本"灯塔"牌活页收藏册,册内存放的都是载沣·大清银行兑换券,合计有不同面值的大清银行兑换劵共97枚(张),具体存放的数量,分别为A册55枚,B册42枚。当工作人员将收藏册子放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一看都"惊"了,这么多的载沣·大清银行兑换劵,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果全是真品,那将是什么概念,一经披露,绝对是国内外钱币收藏界的重量级新闻。可仔细一看,97枚中没有1枚是大清度支部印刷局的原版兑换券,除A册中有24枚是民国和现代的官方复制品外,其余全部是民间不同版别的仿制品,特别是B册中的仿制品,多数为"一眼假"。  相似文献   

7.
添寿 《安徽钱币》2006,(1):34-35
晚清列强削坚船厉炮轰开了闭关自守的国门,清廷被迫“统一圜法,挽回利权”,统一印钞,控制财权。旧钞大清银票质量较差,伪造滋生,信誉低下,宣统三年(1911年),引进西洋先进技术,印制了第一套钢版雕刻、凹版印刷的钞票大清银行兑换券(图1)。  相似文献   

8.
清宣统三年印制的大清银行兑换券,是我国货币史上首次采用雕刻钢凹版技术印制的钞票。其图案设计和印刷工艺均极精致美观,清晰大方,历来为中外钱币收藏者所喜爱。尤其是这套兑换券当初曾印制了八种试色样票,呈送当朝,目今存世甚少,成为难得的珍品。一、产生大清银行兑换券的社会原因清政府虽然于顺治、咸丰年间发行了钞贯、官票、宝钞不兑换纸币,在光绪年间通过中国通商银行发行了新式银行兑换券,但其法定货币仍然是制钱,银、钱并行,巨额收支用银,零星收支用钱,纸币只是代表银两和铜钱行使。但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经历了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急剧下降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迅速扩大,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在这一形势下,一些传统的封建主义所没有的东西随着帝国主义入侵而逐渐渗透进来,其中也包括资本主义的货币制度。这对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清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再也无法一成不变地维特旧有的一切了。到了宣统年间,开始酝酿现代纸币制度。大清银行兑换券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设计、印制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以下称"纪念券"),财政部印刷局民国二年(1913年)印:正面大总统袁世凯肖像、两旁是双狮像、远景海轮与帆船,背面万里长城图;面额1元、未印地名。关于纪念券发行与否的问题,论者见仁见智。笔者(有限)查阅民国时期记述金融货币的一些论著,在两本书中读到记述该券发行的文字:其一为《中华银行史》,该书有如下记述:"依照中国银行则例第十二条之规定,中国银行有发行  相似文献   

10.
张小杰 《中国钱币》2015,(2):36-41,6,7
<正>孙中山早期在海外为革命活动经费筹款时曾印发了多种票券,其中包括1906年印制的"中国革命政府百元债券"(彩页5图1)。冯自由、张永福所撰《乙丙两年印行之革命军债票》、《南洋与创立民国》书中都有记载。但他们没有提及为何债券只印英、法两种文字,后又为何在票上加盖"中华革命军银票"(彩页5图2)和"中华国商民银票"中文字样以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初,日军进攻晋察冀边区银行(筹备处)所在地河北阜平。边区银行随同军区司令部和边区政府迁往山西五台山。银行筹备处和加工部驻该县石嘴村普济寺,印刷厂则设于古佛寺。3月10日,边区银行总行在五台山正式成立。1943年,晋察冀银行的红色牧羊图拾圆、棕绿色春耕图伍拾圆两种纸币在血与火中诞生(彩页2图1-2)。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工银行是由原大宛农工银行改组,于1927年2月正式成立的。该行为商办,开办目的在于以农工银行扶助农工业的发展。开办资本金为1000万元(实收500万元),是为民国时期一家重要的民办商业银行。中国农工银行得到当时北洋政府的特许发行银圆兑换券,该行的第一版银圆票在1927年开始发行,发行的主币面额为壹圆(图1、图2)、伍圆、拾圆三种,辅币面额为壹角、贰角、伍角三种。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中国农工银行的纸币发行权被取消,该行发行业务由中央银行接收。最近见到了几张“特殊”的中国农工银行壹圆券(图3、图4、图5、图6)。这三张壹…  相似文献   

13.
正民国七年(1918)五-九月,中国、交通两行在"京钞"停兑期间,代财政部发行了一种可兑现的"特种兑换券"-"暗记券"。中国银行所发的"特种兑换券"即"黄帝像汉口地名湘宜(暗记)券"至今仍深藏"闺中"、难见其"真容",记述该券的文字也不多见。为促使该券"亮相",笔者不揣冒昧,将所见资料整理成稿。初步探讨,疏漏、失当之处,请补充、指正。  相似文献   

14.
王金华  张芳 《中国钱币》2005,(4):32-33,50
大清户部银行成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十四年(1908)改名为大清银行,辛亥革命后,改组为中国银行。三个阶段的银行都发行了各自的纸币。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最近在整理馆藏品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张值得注意的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大清银行纸币,面值有一元、五元;地名有汉口、上海(太原);有票样、流通券。兹分别介绍如下。1.汉口地名一元银元票(封二图1、2):横式,票幅为117×77mm。正面:黄、绿色,四角大“壹”字,下边框内横书“大清银行兑换券”,上边框对应满文。票芯中心直书“壹圆”而以龙绕之;其右直书“汉口通用银圆”,其左为“光绪…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方志》2004,(4):64-64
民国元年 (1912年 )1月是月 全省各府附廓县省入府 ,直隶厅和直隶州改升为府 ,散厅、散州改为县。宣化、武缘、苍梧、桂平、临桂、平乐、马平、宜山、凌云、天保、崇善等 1 1县分别省入南宁、思恩、梧州、浔州、桂林、平乐、柳州、庆远、泗城、镇安和太平等府 ;思恩府改称武鸣府 ;上思、百色 2直隶厅改为上思府和百色府 ;郁林、归顺 2直隶州改为郁林府和归顺府 ;龙州厅改升为府 ,那马、信都、龙胜、中渡、安化、凭祥、明江等 7个厅改为县 ;新宁、横、宾、永宁、永安、全、象、河池、恩阳、西隆、东兰、奉议、永康、养利、左、宁明等 1 6个…  相似文献   

16.
唐代长安在历史典籍中又经常被称为"西京"。关于其改称"西京"的时间,《旧唐书·地理志》等记载为天宝元年,这应当是错误的。其改称的准确时间应为《通典》、《唐会要》记载的开元元年。实际上,早在开元元年之前,自高宗、武后时期起,已经逐渐有称长安为"西京"的现象。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隋朝以"西京"与"东都"的对应称呼。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钱币》1986年第一期上有一篇《户部银行成立时间考辩》,引用的都是旁证材料,年份不错,但不够精确。大清银行总清理处于民国四年(1915)7月1日编了一本《大清银行始末记》,这是最可靠的直证。一、成立时间:该书第一章第一节“起原”云:“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  相似文献   

18.
程刚 《湖南文史》2014,(5):40-40
同治元年(1862),曾国荃率兵水陆并进包围了南京。可不想,南京城内太平军战力并不弱,曾国荃包围南京两年未取得实际战果,直到同治三年(1864),才攻克了钟山上的太平军大营。此时,朝廷认为这是攻取南京的最佳时机,便急命李鸿章发兵会攻南京,援助曾国荃。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曾草撰《中国银行上海地名李鸿章像券初探》1一文,在"五、关于上海地名李像券上的签字与职章"的"关于职章"2一节中认为上海地名李像券上只加盖了"行长之章",未用"监督之印"。这与后来所见券图不符、理应推翻重写。为此,特向读者致歉、并修正与补遗如下:中国银行上海地名李像券正面底边的职章有两组:一组为右"中国银行"、左"监督之印";另一组为右"中国银行"、左"行长之章"。上海地名李像10元券计15万张,券号为425,001-575,000。3 1912年5月27日,时任财政总长  相似文献   

20.
关于武则天设置北都的时间,存在天授元年(690年)和长寿元年(692年)两种不同的记载,长期悬而未决。从两种记载详略、史书书写与史源、武周革命过程、"并州长史"称谓变化多方面考证,长寿元年的记载相对较为准确。武则天以太原为北都,其最初始原因并非武则天的家乡情节,或出于加强河东防御的目的,而是打破"关中本位",弱化长安之后的陪都替代,以之充当武周的陪都。北都恰恰在神都洛阳正北方向,地位在长安之上。太原与长安地位升降的根本动力,当源于以神都洛阳为中心展开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