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巍 《考古学报》2021,(4):463-474
目 次 一 救亡图存与重建古史:早期中国考古学的历史选择 二 从考古学文化到区系类型:中国考古学的探索与发展 三 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考古学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为新时代中国考古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如何构建中华民族历史、认识中华文明丰富内涵、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依据[1].考古学在中国是近代化的产物,从它自西方传入中国、并且植根于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伊始,一方面在学术目标、理论建设和田野实践等环节就不断形成自身的历史传统,不再是西方考古学的翻版,而是努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考古学体系迈进;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时代,中国考古学者也承担起不同的历史使命,不断续写新篇,继往开来,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独特贡献.回顾百年中国考古学史,每当时代发展的重大转折关头,中国考古学都在顺应历史变革、引领社会思潮、坚定文化自信上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考古学中聚落考古的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由张光直首先引入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多年中,聚落考古学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家对聚落考古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比较熟悉,在实践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可以说,聚落考古学当前已经与地层学、类型学一样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欧文·劳斯这篇与张光直的名篇同名的文章都是发表于1972年。在那个年代,西方考古学中的聚落考古研究正是方兴未艾。虽然同为全面介绍聚落考古学的论文,但劳斯在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上与张光直却有很大的不同。张光直主要侧重聚落考古在社会关系研究方面的作用,与威利和特里格一样认为聚落考古就是运用考古资料进行社会关系的研究。而劳斯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来看待聚落形态概念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受系统论的影响较大。将这篇文章与以往介绍到国内的聚落考古方面的文献结合阅读,会对西方聚落考古学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劳斯认为一个人群的生活系由三个系统所组成,即生态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反映了对环境的适应和资源的利用,文化系统系指人们的日常行为,社会系统则是指各类组织性的群体、机构和制度。在针对过去人类生活的全部问题中,聚落形态的概念(本文作者用的是残存聚落形态,指出了聚落形态作为考古遗存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认为它是由人类行为点的网络和每个点位的行为组合所构成)在与此三个系统有关的研究中特别有用。运用聚落形态方法,不仅可以研究文化的社会关系方面,也可以研究文化的生态和行为方面。在实践中,可以从这三类系统所拥有的亚系统入手,寻找证据以重建以上三类系统,复原人类的生活。他将聚落形态分为三个类型,即分散型、集中型和共生型。其中最有启发性的是维生和专职共生形态,它为研究文明化问题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工具。另外,从聚落形态的概念出发,劳斯还探讨了文明与城市化的区别及其在考古学实践上的价值,也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焦天龙 《南方文物》2008,(3):101-107
文化概念在西方考古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副有.再到被扬弃的变化过程。在当代西方考古学中,“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风格”(style),“认同”(identity)。“族群”(ethnicity)等概念成为西方考古学者分析考古材料区域特征的主要术语。这些术语被用来探讨物质文化所反映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界限。与欧美考古学相比,中国考古学界虽然有关于文化因素分析的探讨,对文化概念本身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争论,并完全错过了西方考古学过去三十年来有关风格的大讨论。西方考古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扬弃过程值得中国考古界深思。  相似文献   

4.
考古学和中国历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古学和中国历史学张光直著陈星灿译作为一种通过物质遗存对过去所做的系统调查,中国的考古和它所研究的文明一样古老。不过,传统上它仅仅是中国历史学的附庸。近代以来,田野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始从西方传入中国。最近这些年,新的考古发掘给我们带来大量的新材料,它...  相似文献   

5.
过程考古学高度强调发展考古学理论,理论构建是它的核心要义。过程考古学有四点核心理论主张:探究文化适应机制、发展理论研究、澄清理论前提、规范科学推理。比较过程考古与文化历史考古,可以发现过程考古学突破了文化历史考古单纯依赖归纳逻辑的理论建设路径,同时加入演绎与类比两种逻辑,尤其是在基于类比的中程理论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过程考古学以科学推理为中心、综合运用三种推理逻辑的理论建设思路可以为中国考古学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考古学是从西方引入的,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掘河南省仰韶村是近代科学意义的考古学在中国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末,李济、梁思永等从海外学成归国,在带回了当时国外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也开始了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历程。建国后,中国考古学进入“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步入21世纪,中国考古学建立了以新技术、新方法为特征的一批新兴边缘学科,考古调查和发掘的主力军更加年轻化,为中国考古学注入了新鲜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7.
考古学研究的中介方法——对考古学史的简单回顾和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残缺不全的出发点与幽黑的“时空隧道” 考古学研究人、研究人的社会与文化的目标是自始至终的。从西方最早的古物学和中国的金石学开始,其研究的对象——那些古代的遗物便被十分明确地与人联系起来,便被与纯自然之物区别开来。当然,这种联系在程度上和层次上都是较低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即考古学史上的经典阶段,考古遗物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联系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通过这些遗物重建人类的历史特别是史前史成为绝人多数考古学家竭力追求的学术目标,而且,他们还因此发展并完善了层位学与标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近百年的努力,欧、业、非、美各人洲人类的发展历程和灿烂的史前文化基本上被揭示出来了,并转化为一般群众的基本知识,60年代以来,考古学又发生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8.
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源于西方,这是既成事实。但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奋斗,中国考古学也已有了世所公认的成就。我们不但在中国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在其它层次的研究上也成绩斐然。如果说五、六十年代对仰韶文化社会性质的探讨尚显得有些教条和幼稚的话,那么近年来对中国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已经改变和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世界文明问题的认识。不仅如此,中国考古学在理论和方法论上也有所建树。从考古实际和对考古材料时空条件的分析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假说出发,这正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体系”的立足点。中国考古学有了这样一个较为雄厚的基础,就具备了分析、鉴别的  相似文献   

9.
秦汉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秦汉考古就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重视,先后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秦汉考古教材,但由于理论构建与体系建设的滞后,阻碍了秦汉考古学的学科发展,重新构建秦汉考古学体系已刻不容缓。全球史从一种编纂世界历史的方法演变成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新的视角,为从动态角度研究文化和历史变迁提供了新方法。在秦汉考古学体系的重构与建设中,我们在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全球史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Context(背景)是西方考古学中的关键概念,也是考古学区别于古物学的标志。"背景"的含义十分丰富,包括考古材料的出土背景与特征,以及考古材料背后与"透物见人"研究有关的诸多关联性。"背景"的含义同西方考古学的理论范式密切相关,并随着西方考古学理论范式的革新而不断拓展。中国考古学自身的发展特征使得"背景"概念并未在实践中受到足够重视。鉴于"背景"概念的重要性,中国考古学应拓展理论范式,在理解不同范式差异的基础上,优化并整合不同范式所提炼的背景信息;深度发掘并完整公布考古材料自身的背景信息,将不同类型的材料及其背景信息进行关联,从而产生更具说服力的解释;从多个视角对同一批材料或同一个问题进行反复阐释。  相似文献   

11.
在各学科之间进行交叉渗透,从事跨学科研究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民族考古学”作为考古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的产物,因其对于推动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正日益受到人类学家特别是考古学家的重视。在国外,考古学诞生的初期(19世纪中期),人们就开始引用民族志材料来解释考古发现。本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新考古学的兴起,民族考古学正式成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学者虽然早在五、六十年代就综合运用民族志资料和考古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但对民族考古学进行自觉的理论探讨,则是从80年代初才开…  相似文献   

12.
后过程考古学作为西方考古学的新兴流派受到颇多争议。理解后过程考古学对于我们学习与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运用分析考古学观念的方法论框架,从内、外关联,从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等三个层面上来分析,同时与过程考古学比较,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分析与比较显示:后过程考古学立足于后现代社会状况、后现代主义思潮,同时具有后现代科学基础;它秉承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强调人在认识与改造世界中的主体地位,从人文科学的视角重新认识考古学的价值,弥补了高度强调科学的过程考古学的重大不足。它的主要观念可以为当下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实践所借鉴,有助于中国考古学平衡与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珍 《神州》2013,(32):17-18
梁思永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他穷毕生精力从事中国考古事业,对中国新石器时代及殷商时代的考古研究工作都有相当贡献,对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4.
公众考古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愈显突出,而目前中国公众对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还有待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建构中国的公众考古学也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西方公众考古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为他山之石,文章追溯了西方公众考古学源起、形成、发展的脉络,简要介绍了其基本的理论、理念和方法,最后,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关于建构中国的公众考古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众所公认,考古学是新中国发展最迅速、成绩最昭著的学科之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是在20年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考古工作虽有很重要的收获,但范围和规模尚属有限。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考古学繁荣昌盛,全国各地不断有重大发现,为举世所瞩目,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考古学一开始就以与历史研究密切结合为其特色。王国维倡导“二重证据法”的“古史新证”,李济提出以考古学为中心的“古史重建”,都表明了这一点。五十年来,考古学的丰富发现已经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心目中古史的面貌,特别是对于…  相似文献   

16.
李彬森 《华夏考古》2022,(6):119-125
从考古学创立之初至今,考古材料形成过程问题在人类行为、废弃过程、埋藏学、地质考古学等层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若干研究分支领域。中国考古学百年间积累了丰富的考古地层学实践经验,形成识别不同考古遗存的手段与方法。近年来也大力引介西方考古学遗址形成过程研究的成果,对这一领域研究进展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为中国考古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增强从考古材料中提炼人类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形成是由自身独特背景和学术环境所决定的,在辩证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民族志材料解释,复原考古学材料。从民族考古发展到民族考古学形成了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强烈特色。  相似文献   

18.
考古学和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越来越多,种种联系组成了公众考古/公众考古学要关注的诸多领域。脱胎于英文“Public Archaeology”的“公共考古”或者“公众考古”概念,在中国的实践和讨论均体现为考古学面向公众的沟通和共享姿态。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公共考古的教育性体现在能够架起专业考古与普通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民众理解考古学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什么,以便获得更多的支持;公共考古的开放性则要解决“谁的公共考古”这样的问题,通过改变考古学/考古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单向关系,变考古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们的公共考古学”。今天公众考古已从最初“什么是”和“要不要做”的认识论阶段,发展到如何做好和怎样推进的实践论阶段,因此需要专业化、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应该从人才现存问题的导向出发,依托有条件的高校,推动公众考古课程建设并逐步发展到课程体系建设。公众考古需要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对“公众”本身也需要研究和分类加以引导。从考古现场到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展厅,都是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利益相关者”“交流”和“...  相似文献   

19.
赵丛苍  汶翰  张朝 《文物》2020,(12):60-65+1
近年来,有关古代医学的考古发现日益丰富,并且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缘起、研究对象、研究理论与方法、定位、意义等方面对医学考古学进行了系统论述。文章认为,医学考古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产生与发展是考古学与医学相互作用并有机结合的结果;医学考古学是以考古学和医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对古代人类医学遗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既属于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医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之一。文章关于医学考古学的讨论,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医学考古学学科体系,促进医学考古学的发展,推动古代医学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考古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虽然我国学界将"考古学"这一术语对应于英文的archaeology,但是"考古"这个术语和概念却是本土的含义,它源于宋代《考古图》。因此,这种将本土术语对应西方的概念,最大的问题是对译的意思并不契合。《考古图》的本意,是用古代器物及其铭文来考证古代的文献记载,因此中文的"考古"也明显带有考证的意思,是文献学的延伸。英文的archaeology由来自拉丁文的词根arche与英文的词尾ology(…学)构成,arche的原意并非中译所意指的"考证古代",而是"开端、来历、起源"的意思。此概念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圣贤最初对世界万物来历的冥想和古希腊哲学家对宇宙、自然、人类和社会起源的思索,后来才专指对人类史前史的探究。今天,考古学被定义为一门从物质遗存来探究人类历史的学科,从该术语的本意出发,这门学科应该被理解从物质材料来探索人类的来历,了解我们的社会和文化是如何产生,以及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种状态的。这篇摘选的译文详细介绍了arche概念的来历,以及考古学早期科学化的过程。作者从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圣经》作家说到汤姆森和蒙特柳斯,为我们梳理了考古学这门学科的诞生过程,是对考古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