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来到张掖的朋友,常说这是一个温和淳朴的小城。在张掖待久了,更会说,张掖人都有一副菩萨心肠。是啊,沐浴在亚洲最大的室内卧佛的辉光中,焉能不沾一点佛光禅念!张掖为古丝绸之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丝路文化交流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佛教的传入和普及。法国研究丝路文化的学者布尔努瓦说:"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商人在西域留下足迹,而播下的幼小种子,便结出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千里河西走廊中段,古丝绸之路上,有一重镇——张掖。历史上称为甘州,今甘肃省的“甘”即取于此名。它南依祁连山,北傍合黎山。因其富饶、美丽,又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称。有诗云:“若非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正是那“祁连山顶雪”,才将张掖点缀得美如江南。凡未亲临张掖的人不会相信这里有一块绿洲,而亲临绿洲的人又难以相信它竟在千里河西戈壁滩之中。由于张掖处地优越,天然俊秀,所以引来了许多骚人墨客的吟咏赞赏,经世代颂扬,凝炼  相似文献   

3.
张掖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其地西通西域,东接武威,南达青海,北控大漠,为河西枢纽。历史上法显、隋炀帝等都经“丝路南道”从青海越祁连山达张掖;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都路经张掖。由于张掖在中西交通路线上的这种地位、使得这个地区的佛教兴盛了很长时间,这从有关文献的记载和张掖附近现存的石窟两个方面都可看出。笔者在这里主要涉及的是现存张掖城中的著名古迹——大佛寺。关于此寺,至今还未见到一片较详的介绍材料,故这篇小文只对  相似文献   

4.
熊剑平 《文史天地》2013,(12):52-56
裴矩(?~627年),字弘大,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原名世矩,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而去掉“世”字,是我国隋唐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曾先后在多个朝代做官,均获得很好的口碑,一生政治业绩颇丰。虽然经历几个朝代的变更,裴矩的政治生涯却不曾终止,  相似文献   

5.
汉张掖郡昭武、骊轩二县,因其名称分别与昭武九姓胡和古罗马国(骊轩)之名相同,而备受丝绸之路和西北史地研究者的关注。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多次实地考察,拟对二县城址作一新的考证,以就教于学界。一、昭武县昭武县城位置,汉代史籍无载。《后汉书》卷47《梁懂传》记,安帝永初二年(108年)懂率军击羌,“大破之,乘胜追至昭武”。唐章怀太子注:昭武,“县名,属张掖郡,故城在今甘州张掖县西北也”。唐甘州张掖县城即今甘肃省张掖市城,则汉昭武城当位今张掖市城西北。《晋书·地理  相似文献   

6.
田瞳 《丝绸之路》2011,(13):20-21
灵隐寺坐落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城西端,是丝绸之路上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分张掖城最西边的兴隆村外,是大片沉睡千年的荒沙滩,在沙滩深处,生长着一片壮观的红柳林。  相似文献   

7.
薛光夏 《文史月刊》2005,(11):37-37
在山西省运城市革命老区,至今还广为流传着抗日县长赵宜轩的动人故事。赵宜轩(1910年—1980年),又名赵炳照,闻喜县苏村人,1937年12月在闻喜三区高小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闻喜三区抗日政府区长兼区委书记、闻喜抗日县政府驻县北办事处主任、康俊仁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夏县  相似文献   

8.
王勇 《文博》2005,9(3):51-56
绪论公元583年,隋新都大兴城正式建成。公元904年,朱温拆毁唐长安城,其间历时321年。盛唐时期的长安城,城区面积达83.1平方公里,人口百万。城市布局严谨,殿堂宏伟,是公元6——9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横亘欧亚大陆的唐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最为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不仅为实现国内统筹东西发展、沿途各国人民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更为张掖的改革开放和转型跨越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张掖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奋斗目标,以“大景区、大互市、大博物馆、大运动场”建设为抓手,努力把张掖建设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  相似文献   

10.
张掖大菜     
张掖大菜张建勋“张掖大菜”,俗称“杂烩”。“杂”是多的意思。此菜来源有二说:一是用料好,刀技奇巧,制作精良,肉、肝、肺统于一盘,色鲜味香;二是北凉沮渠蒙逊建都于此,属地及今兰州所辖的皋兰县以西,是集匈奴食羊肉之大成,故有“大菜”之名,乃古丝绸之路上脍...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5,(2)
本届修志伊始,大家就熟知闻喜县名。因为方志界在宣传编修地方志的重要性时,经常提到柴泽民任驻美大使,美方曾送给他《闻喜县志》和《柴氏家谱》。意思是连“老外”都重视地方志的收藏与使用,国人为什么不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呢。人们重视《闻喜县志》的新编,并希望《闻喜县志》编得好,是有缘由的。可喜的是,《闻喜县志》确实不负众望,编写得很成功,很有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都很突出,记事亦很朴实简练,质量是上乘的。我不想全面评价《闻喜县志》,仅就其内容写法上的几个特点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微博历史     
正地名本身就是一段历史,最典型的是今山西闻喜和河南获嘉两个县。闻喜本是西汉河东郡的曲沃县,汉武帝经过时获悉平定南越叛乱的喜讯,即改名闻喜。当汉武帝行经河内郡汲县新中乡时,又传来南越丞相吕嘉被俘获的消息,即下令在此新设一县,命名为获嘉。类似地名还有很多,如重庆本来叫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宋光宗先封恭王,后继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13.
孟令燕 《沧桑》2012,(6):158
《闻喜年鉴》(2011)是中共闻喜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由县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第6部年鉴,于2012年7月正式出版问世。《闻喜年鉴》(2011)的出版,实现了地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谱写了闻喜县志鉴并存、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本卷年鉴集中反映了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不仅为实现国内统筹东西发展、沿途各国人民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更为张掖的改革开放和转型跨越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张掖市委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奋斗目标,以"大景区、大互市、大博物馆、大运动场"建设为抓手,努力把张掖建设成  相似文献   

15.
张掖行记     
高振茂 《丝绸之路》2014,(23):26-33
一2014年1月中旬,我随《丝绸之路》杂志社赴张掖采风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快乐之旅。虽是三九寒冬,但和煦的阳光及热情好客的张掖人足已让我感到春天的临近。  相似文献   

16.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张掖,也是蹲踞在河西走廊蜂腰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更是盛产祁连美玉的大本营。就是这一个个非凡大气的文化元素,扮靓了张掖的“金”字招牌。玉石,吸天地之精华,纳山海之灵气,可以说是在各种天然因素、自然条件巧夺天工般的演化下日渐形成的。《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也。”相传,大凡凤凰栖息过的地方,都有美玉存在,足见其神奇、珍贵。据专家鉴定,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锌、镍、钴、锰、  相似文献   

17.
田瞳 《丝绸之路》2009,(13):59-59
远在500多年前,有一队僧人泰大明皇帝之命,护送着数十辆笨重的牛车,从皇城北京出发,迢迢万里,历时五个春秋,来到了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张掖。  相似文献   

18.
半城芦苇半城庙——古甘州生态、历史、人文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各历史时期特殊的自然、地理赋予了其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其厚重而特殊的历史职能,不同的文化聚汇、交融成就了其独具特色的地域风尚,张掖也由此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闪耀的明珠。  相似文献   

19.
张掖位于古丝绸之路黄金段,文物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要加强文物旅游资源的宣传、开发和利用,让其在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中发挥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所谓北朝,正史包括魏、齐、周、隋四朝。唐朝李延寿《北史》即是合此四史而写的。隋朝制度虽是沿北朝系统而来,但隋朝统一了全国,历史上一般以隋、唐并称,因此,隋朝不宜列入北朝系统中。本文所说的北朝,只指魏、齐、周三朝而言。北朝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通比较发达,特别是北朝的丝绸之路交通和对外往来的发展,形成从两汉以来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上各国的经济往来和货币交流也颇具特色,对后来的隋、唐朝丝绸之路兴盛影响很大。本文拟从中西交流的大背景下探讨北朝丝路货币问题。一、北朝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丝绸之路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