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晓莉 《收藏家》2011,(12):51-54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元代即有贾仲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说法,明陈继儒则称之为"千古第一神物"。作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西厢记》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2.
阎静之 《沧桑》2010,(2):235-236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塑造了不同的人道主义理想人物,通过气氛紧张的社会历史背景,精心安排的艺术架构,作者刻画了梅尼特医生、代尔那和卡尔登三位男性理想人物,他们围绕路茜这条"爱的金线"构建起一幅和谐仁爱的生活画面。《双城记》通过浪漫现实主义描写,成功戏剧化了个人困境与人性冲突,堪称是最充分地宣扬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三姑六婆"一词,在传统戏剧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一般都是以反面形象"亮相"的。如清代作家李汝珍写的《镜花缘》第十二回:"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11,(4):71-71
"拉卜楞文化工程系列精品"发行仪式2011年1月15日在兰州举行。《拉卜楞文化丛书》、《拉卜楞文化艺术系列作品集锦》、《拉卜楞寺》精品画册同时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5.
在戏剧圈里,田沁鑫以解读经典而闻名。她的成名作话剧《生死场》,就是据女作家萧红的几部作品创作的。虽然对这些经典的"立体演绎"有成有败,但田沁鑫不改初衷  相似文献   

6.
《新垒》的艺术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形式多样。不仅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理论批评、翻译等等一应俱全,使它在文体方面呈现多彩多姿,也体现了主编者在文体多样化探索,理论批评的提倡与介绍外国文学方面所作的努力。其次,《新垒》刊出的作品中,有不少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篇什,如河家的小说《黄昏》摄取小镜头反映现实生活,隽水而含蓄;塞柏的独幕剧《樊笼》在人物性格的刻划,情节的安排,戏剧冲突的构成,气氛的渲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力;小说《七里桥下》、《钱塘江上》内容厚实,人物性格鲜明,在当时同类题材的小说中,称得上是…  相似文献   

7.
辛慧 《丝绸之路》2011,(8):82-84
《山乡巨变》是"十七年小说"中的代表作,作品中体现出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这些民间文化一方面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但另一方面又使作品显现出一些裂痕,略显不完整。但总体来说,《山乡巨变》是一部很成功的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史言喜 《沧桑》2009,(1):252-253
当代社会小说电影化已经渐成风气,毕飞宇的作品已有被改编成剧本的先例。中篇小说《玉米》内蕴丰富,思想深刻;戏剧冲突强烈,情节曲折有致;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成功,具有改编剧本得天独厚的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9.
叶锦添1965年生于香港,职业为美术设计、造型设计和服装设计。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高级摄影专业的他,长期跨领域发展,涉足影视、舞蹈、戏剧、装置艺术、文学写作等。在影视方面,从1986年为《英雄本色》担任美术设计,到2001年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他还担任《胭脂扣》、《无极》等影片的美术设计。其电视剧作品《大明宫词》、《射雕英雄传》等曾在内地热播。  相似文献   

10.
韩路 《神州》2013,(32):217-217
近年来,李碧华的作品纷纷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登上荧屏。在她的作品中,充斥着戏剧性因素,这些元素包括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这样的作品既可以让读者享受戏剧般的矛盾和立体感,又可以让导演有的放矢。本文就以李碧华的经典之作,也是几部被搬上荧屏之作为例,探究李碧华作品中的戏剧元素的形成原因以及这些戏剧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侗戏是本民族说唱传统与汉戏融合的艺术结晶;其发展历程也体现出汉侗文化的互动与交融;侗戏表演对于侗族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族际交往、深化代际交往和强化寨际交往等方面。在全球化语境中,侗戏应该积极展开与外界的沟通与对话,凸显民族艺术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嫮  朱建坤 《人文地理》2016,31(2):89-98
本文以2004年-2013年长沙影视企业为制作单位的106部电视剧为样本,运用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长沙电视剧产业网络的空间结构和拓扑结构特征:1空间结构上,长沙电视剧产业网络高度开放;网络节点空间分布显著不平衡,长沙本地企业只占节点总数的9.49%,本地配套并不完备;2拓扑结构上,长沙电视剧产业网络呈现"轮辐状",核心-边缘特征明显;核心企业多为占据"出品"和"前期拍摄"环节的长沙本地企业,其中拥有"事业单位"、"企业"双重身份的湖南广播电视台中心度最高,权力最大。此外还探讨了网络空间、拓扑结构对长沙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得出结论与国际已有研究对比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剧本立意、戏剧冲突:艺术形象、审美价值进行分析,进而论述剧作家,诠释作品成功的深层因素,认为该剧成功地为我国最著名的少数民族女政治家立传,彰显爱国主义精神,在建国以来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戏剧是在中国现代小说和诗歌之后起步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它经历了艰辛而坎坷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其发展轨迹的回眸,有利于对中国戏剧发展走向和规律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李琳  金媛  李园园 《民俗研究》2020,(3):110-117
有"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称的傩戏"咚咚推"保存了侗族先民遗留下来的多种傩戏剧目,向世人展现了侗族人民各种繁复有序和神秘有趣的习俗,是侗族先民原始农耕信仰的现代展演;"咚咚推"以盘古大王和飞山大王为傩神,除了在表演时对傩神举行各种请、迎、会、送的舞祭仪式外,演出的剧目也表现了作为移民后代的天井寨人为增强家族凝聚力而保持的祖先英雄崇拜。"咚咚推"作为天井寨人独有的一种戏剧形式,为研究南方民族在迁徙过程中的文化传承与文化交融提供了极为难得而生动的活动文本。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张謇在南通创办伶工学社、更俗剧场、梅欧阁、《公园日报》,对中国传统戏剧进行了包括剧场建设、人才培养、表演艺术等方面一系列的革新,对于戏剧改革,他的主张与思想都付诸于创办戏剧事业的行动中,并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7.
梁玉金 《攀登》2009,28(6):119-122
戏剧自元代以来,三起三落,每一次衰落的主要原因都是它从“俗”走向“雅”的过程中形成的“贵族”气息,致使戏剧脱离了趣味凡俗的大众。但在牡丹凋谢的时候,民间的苔花却在遍地开放。在青海民间,“此花落彼花开”的艺术规律也非常明显,秦腔大戏在青海退潮之后,河湟曲艺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8.
While screen production is notoriously centralised, it is still found outside major media cities where the central problem for actors in these subordinate media cities is how to create sustainable levels of screen production capabilities in circumstances of increasing centralisation and globalisation in media production and its desig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screen production sectors of two subordinate media cities, Brisbane and the Gold Coast, are organised. Each city represents a different pathway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a media sector. The Gold Coast is a production location for globally and nationally dispersed high-budget feature film and TV drama production; while Brisbane is mostly a ‘national production’ location for domestically oriented news, documentary, infotainment and sports programming with a focus on lower budgeted feature filmmaking and occasionally, television drama. These different city pathway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creative resources and infrastructure evident in each city.  相似文献   

19.
姚华通过大力弘扬戏曲的"俗"性所带来的社会教化作用,来放大戏曲的社会价值,从而提升戏曲的社会地位。其戏曲理论中的"真",主要包括"真情"与"真事"两个层面,所谓"真情",是指戏曲要抒发真情实感,而"真事"则涵盖了相应的两层含义:一是戏曲中自然景物描摹的逼真;二是戏曲所叙之事的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杂剧三集>是清初邹式金、邹漪父子共同编选.身为遗民的邹式金在编选思想方面制定了宏观上的编选规划;而编辑出版经验丰富的邹漪,在具体的编刊事务上可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编选者重杂剧轻传奇的美学观念,既规制了该书编选的基本原则,又寄寓了以剧存史、接续"盛明"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