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天才的相遇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也许永远不会忘记1979年,那一年他刚好5岁,由于前苏联对犹太人实行歧视政策,他们全家移民到美国,在这片大陆上开始了新的生活,那也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移民潮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正>"莘川三月春事忙,布谷劝耕鸠唤雨。"(《寄赵宜之》)这是元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在给其好友赵宜之诗中的句子。阳春三月,春耕农忙,布谷鸟(杜鹃)在清晨啼鸣,催促人们下地干活。而斑鸠也叫个不停,好像是在为人们呼唤那珍贵如油的春雨。在这里,诗人以景衬事,借布谷鸟(杜鹃)与斑鸠的生活习性,用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色,来烘托当年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煮  相似文献   

3.
"8岁那年我第一次来中国,落地那刻,我就被这片土地吸引了。"贝娜蒂塔·塔格利亚布(Benedetta Tagliabue)的项饰和手  相似文献   

4.
雁荡,大雁栖息的湖,单这两个字,已令人向往不已。“上有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秋雁归时多宿于此……”这是旧《浙江通志》对雁湖的记述。而在诗人笔下,那湖是:“山顶平湖拍碧天,倚空不辨水云连”(刘德新);那雁是:“夜深惊起沙头雁,叫破江南一片秋”(章九仪)。那湖那雁是:“一望天连海,湖寒长似秋。空山归宿鸟,芦荻映沧州。”(方尚惠)多么美丽多么富于诗意的一幅图景!  相似文献   

5.
<正>在今年立夏之日,《山西日报》刊出了一篇题为《已亥年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的宏文。该文通栏标题,大气磅礴,内容精彩,异常醒目地写道:这项活动将于"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在高平炎帝陵举行"。这篇占了整整一块大版的长文,配发了四分之一版面、高大巍峨的炎帝大殿巨照。那飞檐高挑的大屋顶,那一级级漂亮的白玉石台阶,那雕刻精细的汉白玉围  相似文献   

6.
秋雨长情     
嘀嗒——嘀嗒——又下雨了。在这充满浓情的秋天,雨,仿佛也变得惆怅无比。桌子上放着刚发下的考卷,我盯着那鲜红的分数,嘴角轻轻一扬,冷笑着。那刺眼的70分,那扎眼的30名,那碍眼的红叉叉,  相似文献   

7.
正来到阿尔萨斯,那畅快淋漓的美食和香醇可口的美酒搭配,这就是生活的艺术,视觉的盛宴,还有那舌尖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正>“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只因这胸中燃烧的梦想。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这是我的完美生活,也是你的完美生活。我多想看到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再一次释放自己胸中那灿烂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多面王健     
《科学家》2015,(1)
<正>"你来向我咨询(心理问题),我就一定为你提供一个氛围,一个让你感觉很温馨、乐于帮助的氛围。等你咨询完,那我就立刻‘卸妆’、重新‘换装’,开始与下一位患者的交流,开启新一轮的‘共情’。如果上一次的患者隔了一个星期来,那我还要快速提升(温馨的状态),迅速‘入戏’,重新延续属于这一段温情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有首歌,叫做《那一夜》,男声唱: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广告里面总听到,据说是下载彩铃用的。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想问:前一个“那一夜”和后一个“那一夜”是不是同一夜?唯美回答说肯定是同一夜,因为没有拒绝,结果被那个男的伤害了。  相似文献   

11.
初夏六月,正是祖国的南方收获与播种的季节。厉山镇神农大道鼓号齐鸣。四面大锣开道,四条彩龙起舞,拥出了巨幅炎帝神农画像和放着、五谷、百草的功德平台。这是对始祖的缅怀。 5000多年前有那么一天(相传为农历4月26日),汉水东畔的“烈山石室”(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九龙山上)里,一个活泼而顽强的生命呱呱坠地……子民们忘不了这一天——炎帝神农的生日,从漫漫洪荒走向农耕文明。 千人组成的一个个文艺方阵,由红、黄、蓝、绿四色构成。看,那四条彩龙。那无数面龙牙旗,都是这四色,都是这给人以凝重、纯净的四色。有人注释说,那红的是太阳,…  相似文献   

12.
不停的传送带,不停地行走——这是这个美丽的新机场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曼谷素万那普(Suvarnabhumi)机场落成不久,我们终于驾临此地。那时正值夜里,因为人丁稀薄,新机场显得更加空旷。  相似文献   

13.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活泼、严肃,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这首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由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何克全(凯丰)作词、老一代大音乐家吕骥谱曲而成。这是一首催人奋进的抗战之歌。多少年过去,音犹在耳,教人不能淡忘那艰苦的延安岁月,那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摇篮———抗大,以及那抗大的谛造者和良师———毛泽…  相似文献   

14.
由洛阳市东行十四公里,有一座古老的城垣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便是有名的汉魏故城(见封底)。这座故城的范围东自寺里碑,西到白马寺,南起大郊村,北靠邙山。登高鸟瞰,在那一望无际的田原上,道道城墙逶迤相连,故城轮廓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5.
去年初冬,我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之一员,随团从寒冷的北京飞抵如春的台北。出得机场,那街道,那楼房,那人,那话语,都全无陌生之感。当我们乘车穿过市区,车窗外车水马龙,灯火点点,我们心境平和地望着这本当遥远的城市,觉得原来那“遥远”之感,在倏忽间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专座     
公共汽车上有个专座,是给老人坐的(如把原句改为“公共汽车上有个老人专座”,就简洁多了。) 一天,一位步履困难的老人和一个长发小青年一起上了这辆车(句中的“步履困难”改为“步履蹒跚”更有分寸)。车上座无虚席,唯有那老人专座空在那里。(此句中第一个“那”可删去。) 长发小青年抢先一步,占了那个位子。老人只好拄着拐杖,依着栏杆(此句可改为“紧握栏杆”,更能突出老人的体弱力衰),吃力地站着。  相似文献   

17.
肖荻 《炎黄春秋》2004,(11):38-41
反右派斗争业已过去46年,在时间洪流的冲刷下,那猛烈的围攻,那窒息般的困惑,那绵绵无尽期的屈辱,那诸多痛楚的记忆均已淡去了。然而,历史的链条乃环环相咬,无论它是否闪光,都是斧子砍不掉的。这使我感到,逐渐淡去的记忆,不等于应该全然忘却的记忆……  相似文献   

18.
夏日交响曲     
正瞧!雨婆婆来了,她敲着锣,打着鼓,不一会儿,雨便"哗啦啦"地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太阳公公便撕开了压着天空的乌云,整个世界重新亮了起来。雨过天晴,那令人厌烦的知了又在树上"知了,知了……"地乱叫,吵得世界都不能安宁。就连荷塘中的青蛙也"呱呱"地叫着和知了一块儿起哄,还跟着那难听的歌曲跳起了舞,它一会儿从这片荷叶跳到那片荷叶,又从那片荷叶跳到这片荷叶,"跳跳王"的名称非它莫属了。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小朋友的笑声。打  相似文献   

19.
邓伟志 《世纪》2020,(3):25-27
每次放歌《我和我的祖国》,唱到"小小村落,袅袅炊烟"时,我总会想起解放前自己住过的一二十个小小村落。形势所迫,居无定所俗话说"树怕移,家怕迁",这是前人的经验积累。那我们家为什么还要东搬西迁呢?是为了学习"孟母三迁"吗?不是。"孟母三迁"是自觉的,我们在苏鲁豫皖几个省搬来搬去,这完全是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军事形势决定的,是不得已的。我是在日本侵略中国、徐州沦陷那一年(1938年)出生的。  相似文献   

20.
出发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花般开落……”我不是颠沛流离的旅人,我的目的只是向着地平线出发……——题记 陕西记这是我的起点。这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还记得家门口那棵瘦弱的枣树,年年都结出甜津津的红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