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商隐《重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梦雨”一词,清冯浩《玉溪生诗详注》未注,近人叶葱奇《疏注》、刘学锴等《集解》,则皆以为用《高唐赋》语。按“梦雨”为唐人俗语,与《高唐赋》无涉,至宋人小词始牵连及襄王故事。清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卷六“梦雨”条云:义山诗云云,“注家以阳台梦雨事实之。心疑若是阳台梦雨,何得云‘一春常飘’?  相似文献   

2.
憯悽 一宋玉《风赋》有:“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悽增欷,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之巾“憯悽”一语,现代诸家多注释为“悲痛”或“悲痛貌”。这个注释是有根据的:《楚辞、九辩》;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王逸注:“憯悽,悲痛貌”,李善注《文选·风赋》,转引郑玄“憯,忧也”,及《说文》“憯,痛也”;注《高唐赋》“令人惏悷憯悽”时,又云:“并悲伤貌”。‘憯悽都被注为“悲伤”、“悲痛”等。  相似文献   

3.
拙文《石乾小考》(载《文物》1999年第4期)中所引“春云离离浮纸肤……”一诗(以下简称“春云”),在未经仔细论证的情况下,断为石涛所作,实误。今据所得材料订正如下: “春云”一诗原作者为文征明。此诗初见于文氏《甫田集》卷六,题为“题高房山横轴”,款“征明为子儋题”。另张丑《清河书画舫》“绿字号”亦载此诗,为“高克恭《秋山暮霭图》”的题跋。吴升《大观录》卷十八卷载《高尚书青山暮霭图卷》,后亦录此诗跋,款为“征明为子儋题”。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此诗名为“题高彦敬云山图”,款为“文征明为朱子儋题”。按“朱子儋”其人,姜绍书《无声诗史》卷  相似文献   

4.
吴之邨 《安徽史学》2000,(2):25-34,17
八大山人康熙廿一年春书《瓮颂》组诗之六《画瓮》:“停舟问夏口,夏口无一画,三人瓮里坐,是事颇奇怪”。八大诗向号难诠,史无确诂。此《瓮颂》六首尤羚羊挂角,踪迹冥杳。今检《春秋&;#183;桓公十四年》:“夏五。”西晋杜预注:“不书月,阙文”。又《庄公廿四年》:“郭公。”杜注:“无传,盖经阙误也”。史因《春秋》此二处阙文泛称佚笔缺文为“夏五郭公”。明张岱《快园道古》卷12及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卷27皆载明清文士雅嗜“夏五本是五,增口便成吾”诗谑字戏。细玩八大诗义,正暗示“夏口无一画”为“夏五”缺  相似文献   

5.
辑佚是将久已散佚的书,见载于其他书籍中的一句一段辑录出来,再加以编辑,复为原书。辑佚这门工作开始于何时,据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一“补郑篇”所说:“昔王应麟以《易》学独传王弼,《尚书》止存《伪孔传》,乃采郑玄《易》注、《书》注之见于群书者,为《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又以四家之诗,独《毛传》不亡,乃采三家诗说之见于群书者,为《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编。”章学诚此说认为辑佚古籍工作,是开始于南宋时王应麟。但是在王应麟以前的辑本古书,不是没有,还是很多;所以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有“辑刻古书不始于王应麟”一条,他例举  相似文献   

6.
竹本是竹狗非狗赵燕翼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六《绿竹青青》一条,专以纠正后世注《诗》者的谬误。《诗经.淇奥》有“绿竹青青”、“绿竹猗侍”句,西汉时的《诗》学大师毛亨、毛英将“绿竹”分为二物:“绿”为“五刍”,“竹”为“篇竹”。东晋著名的训话学家郭虞,进...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续补遗》(以下简称《续补遗》)卷四杜甫名下收《九日》诗,注云:“《全唐诗》卷五二二作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辑自《岁时广记》三五《重九》。按:此诗实为杜牧诗,《樊川文集》卷三已见,题作《九日齐山登高》。《樊川文集》乃杜牧外甥裴延翰手编,应属可信。张祜亦同登齐山,有和作《和杜牧之齐山登高》(《全唐诗》卷五一一)  相似文献   

8.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盛唐诗人王维一首著名的赠别之作,见《全唐诗》卷一二八。原题“渭城曲”,题下注云:“一作送元二使安西。”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自治区库车县境。元二系以排行称,其人的名讳与生平均不可考。杜甫有《送元二适江左》诗(见《九家杂注杜诗》卷二四),但两者未必是同一人。初盛唐时期,不少读书人投笔从戎,希望到边疆去建功立业,这元二大概是其中的一位。当时从长安去西北边塞,都  相似文献   

9.
曾祥波 《文献》2021,(2):59-73,F0002
宋元之际罗履泰序、署名彭镜溪集注的《须溪批点杜工部诗注》以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为底本进行删削,补入刘辰翁批点,被高崇兰编、署名刘辰翁批点的《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扬弃。高本以蔡梦弼本为底本形成初稿,然后引入黄希、黄鹤《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为参考本形成定稿,大量误读"梦弼曰"注文。署名徐居仁编次、黄鹤补注的《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受高本启发,径以《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为底本(篇目编次框架用《门类诗》),同时参考蔡梦弼本。徐本对底本、参考本先后主次关系的选择恰与高本相反,故能纠正高本对"梦弼曰"注文的误读。高本是宋元之际"集注批点杜集"的枢纽,上承罗本,下启徐本。总的看来,罗本初创而失之粗略,高本化用《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系年为篇目编次颇具用心,徐本辨识注文最为准确。结合高本编次与徐本注文,可以形成宋元"集注批点杜集"最佳新本。  相似文献   

10.
春台戏     
古时,江南农村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为春社。时间大致在旧历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酬神的同时演戏示庆,称为社戏,俗称春台戏。 顾禄《清嘉录》谓:“二三月间,里豪市侠,搭台旷野,醵钱演戏,男女聚观,谓之‘春台戏’,以祈农祥。”蔡云《吴愉》云:“宝炬千家风不寒,香尘十里雨还干。落灯便演春台戏,又引闲人野外看。”  相似文献   

11.
《效阮公诗十五首》是江淹早期诗作中一组值得重视的作品。阮公,即阮籍,三国魏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是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多用比兴寄托、借古讽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颇难索解,故《文选》李善注引颜延年、沈约等人的注解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效阮公诗十五首》与此类似,这就必须准确、深入地理解其诗旨。首先有必要弄清组诗的写作背景。其《自序》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读了谭科模、陈德谦的《对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注释的两点意见》(载《贵州文史丛刊》八七年第一期)一文(以下简称“谭文”),我有几点意见,写出来与谭、陈二君商榷,并求正于读者。一、“谭文”认为有的杜诗注家“认为‘巴峡’无具体地点”’其实不然。据管见所及,注家们都指出了“巴峡”的具体地点。请看: 仇兆鳌《杜诗详注》在“即从巴峡穿巫峡”句下注云:“旧注:巴县有巴峡,巫山县有巫峡。”有的杜诗注家,在此句下无注,那是因为他处己注,如: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喜爱月亮,所谓“明月常在目,明月常在心”。贾岛的《绝句》形象地表达了人们这种思想感情:“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月亮自古入诗,别称之多,非其他事物所能比拟。月亮的别称,既多又雅,饶有佳趣。这里仅就笔者阅读古典文学所得,综述如下: 月兔传说月中有兔捣药,后因称月亮为月兔。宋陆游《梅》诗:“月兔捣霜共换  相似文献   

14.
元旦的由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  相似文献   

15.
马戴,字虞臣,唐代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其诗清丽劲峭,被誉为晚唐之冠,但诗集却不易寻。近年由杨军、戈春源整理的《马戴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所编《唐诗小集》第二辑),使马戴诗集有了第一个注本,为深入研究这位晚唐诗人打下良好基础。两位先生治学谨严,用力甚勤,有关名物典章、地理沿革考证精当,注释简切。所断马戴里贯更是独创新见,令人钦服。但正如任何事物都难以十全十美一样,该书也有一些疏漏,尤其存在于人名注释方面,这一方面主要是资料缺乏等缘故,而也有一些是疏于稽察所致。因诗中人名是了解其交游和创作背景的第一手资料,不容忽视,故笔者在研究姚贾诗派(马戴与之有密切关系)时,对《马戴诗注》失注之若干人名作了考察,或许能为其起一点补苴拾遗之功,不当之处。敬祈指正。 一、田使君 《马戴诗注》(以下简称《诗注》)25页载《送田使君牧蔡州》一诗,注云:“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州郡长官的尊称。田使君,事迹未详。” 案:田使君,田群也,乃元和时名将田弘正之子。检《新唐书》卷148《田弘正传》:“子群,会昌中历蔡州刺史。”可知其曾牧蔡也。其入与马戴及诗友如姚合、无可等早有交往。元和末姚合曾为田弘正魏博节度使府从事。大和八年,田群以少府少监充入吐  相似文献   

16.
自汉以来,历代注家多认为《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西汉·毛亨、东汉·郑玄说此诗作者痛恨国君放纵情欲,荒废国政,所以歌颂无情欲者。宋·朱熹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诗集传》)郭沫若认为是没落贵族悲观厌世之作。(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愚以为这种解释不尽符合该诗的本意,近乎毛亨说《关睢》是“后妃之德”、说《静女》是“刺时”、说《木瓜》是“美齐桓公”、说《溱洧》是“刺乱”一样牵强。迄今仅见高亨《诗经今注》及李长之《诗经试译》在题解中说此诗是一首恋歌。但二位先生未加评述他们这一见解的依据,今就此略陈管见。 研究《诗经》的人公认《郑风·溱洧》是一首反映郑国民间风俗的情歌。《后汉书·袁绍传》注引:《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薛君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也”。三  相似文献   

17.
王丽苹 《神州》2014,(11):20-20
<正>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法的运用体现得尤其明显。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考查了《雨后池上》一诗:“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诗中要求考生从动与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诗歌前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静迷人的  相似文献   

18.
亦 ,《说文》 (十下亦部 )谓“人之臂亦也 ,从大 ,象两亦之形” ,段注引“《玉篇》今作掖” ,“徐铉等曰今别作腋”。所以此为“腋”之本字 ,在形符———正立人形的两臂下 ,用指示符标出腋之所在 ,按“六书”说当为指事字 ,当代学者 ,如裘锡圭《古文字学概要》则将此字归入“表意字”中的“指示字”。在甲骨文中 ,此字多用为承上之辞 ,表示也、再、又等意思 ,如卜辞有 :“癸巳卜 ,争 ,贞今一月雨。癸巳卜 ,争 ,贞今一月不其雨。王占曰 :□丙雨。旬壬寅雨 ,甲辰亦雨。己酉雨 ,辛亥亦雨” (《甲骨文合集》 1 2 487正反相接 )。验辞中两个亦字…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诗经》传播史上,《诗经》传播的载体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口头传播,比如师匠传给子弟,父亲传给儿子;有书面传播,例如加注了“道春点”、“文之点”、“安昌点”等不同训点的《诗经》注本,或是像朱子、古学、折衷考证等学派总结的各种读诗要领。传播目的也各不相同,或像释奠、进讲,面向特定场合、面对特定听众讲《诗》;或用之吟咏,陶冶情操,内化汉学涵养者;或以《诗》劝善惩恶,风化天下。江户亦然,传《诗》有着丰富的媒介和多样的方式。但与前代相比,江户特色最明显的,还是大量出版印刷的《诗经》书  相似文献   

20.
《明史》卷八二《食货六》织造条载 :“自万历中 ,频数派造 ,岁至十五万匹 ,相沿日久 ,遂以为常。”李洵《明史食货志校注》出注 :“岁至十五万匹 ,据《明神宗实录》万历十五年六月申时行题奏 ,则作十二万匹。”黄云眉《明史考证》谓 :“惟云岁至十五万匹 ,岁至字不妥 ,以十五万匹 ,非一岁所完之数也。”一年加派 1 5万匹 ,黄云眉已看出问题 ,视为表述不妥。惟论者不察 ,如彭泽益、吴承明、徐新吾、蒋兆成 ,以及《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等 ,均视《明史》所言为实 ,主张万历中丝织品加派每年多达 1 5万匹。加派 1 5万匹之说 ,仅见于《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