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21年3月27日,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都学会和中国唐史学会等联合发起的"纪念史念海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举行。省内外有关单位的来宾及史念海先生的家属共80余人与会。史念海先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本刊的创办人和首任主编(1981-2001)。在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先生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古都学、历史地图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历史文化学院名誉院长史念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3月27日凌晨3时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90岁。 史念海先生,字筱苏,1912年6月24日出生于黄河之滨的山西省平陆县。1918年至1932年先后在平陆第三高级小学、运城第一职业学校、太原进山中学高中部读书,1932年至1936年在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接受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辗转北平、平凉、榆林、西安、重庆、兰州等地…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第一年3月27日清晨6时许,我们研究中心办公室上官娥老师打来电话,告知史念海先生已于今天凌晨3时许与世长辞。尽管自1999年秋季以来史先生即因割除胆囊与更换心脏起搏器,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特别是从去年夏季起,又发现大脑中有瘤,压迫多种神经,已不能思维与说话,且视力、听力严重衰退,病状已难以治愈。但我们相信,凭着他一贯较好的身体素质与坚强的意志,还能与病魔抗争一段时间。所以自2月初以来我们一直在酝酿今年6月24日,也就是他89岁诞辰那天,建议由学校主办,由我们中心、历史地理研究所与历史文化学…  相似文献   

4.
史念海先生,字筱苏,1912年6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平陆县。平陆位于中条山南麓、黄河之滨,人文传统颇为深厚,而先生家族一直有尚古学之风。先生生前曾言及其家学渊源,云:“先高祖邃于易学,垂老之年,犹时时讲授,为乡里所崇敬。远道来学者,前后相望。”而先生之父亦颇寄望于爱子承继中国传统文化而有所发扬光大,故取“苏海韩潮”之义而为先生取名及字。中条山瞰视晋南、豫北和陕东,  相似文献   

5.
史念海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不仅在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地名学、方志学等学科领域中作出了杰出贡献,还是中国古都学的创始人,为中国古都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概括起来,史念海先生对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1、发起和创立了中国古都学会,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2、创建了中国古都学,奠定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理论基础;3、坚持“为世所用”的治学理念,指明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目的和方向;4、总结和勾划出了中国古都发展的基本面貌和规律,推动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发展;5、不断开拓中国古都学研究的新领域,开辟了中国古都学研究的广阔前途;6、对古都西安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我第一次看到筱苏(史念海)老师的名字,是在1978年初夏。我因年龄超过三十一足岁,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无法报名。到1978年研究生公开招生时年龄放宽至四十足岁,又没有学历要求,就抓住这最后机会。当时只是为了圆此生"考大学"的梦想,并未寄多大希望。初试结果我获得复试资格,按规定可以享受十天复习假,这才临时抱佛脚,一本正经地复习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江苏省钱币学会会员、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研究员,孔祥贤先生于2007年9月19日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80岁。  相似文献   

8.
中国钱币学会理事、江苏省钱币研究会顾问翁惠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0年9月8日在苏州不幸逝世,享年七十八岁。翁惠成先生晚年致力于钱币研究事业,为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8,(3)
正著名考古学家、杰出的考古学教育家宿白先生因病于2018年2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宿白,字季庚,1922年8月3日出生于辽宁沈阳。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肄业,同年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兼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目员。1952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副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任博士生导师。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国务院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知名敦煌学者、金石学家、图书馆学家、古籍整理出版家、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教员学教授徐自强先生,因病于2013年12月9日16时零8分病逝,享年八十岁。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日得两枚厌胜钱。二钱皆为银质手工錾刻,钱文一阴一阳。阴刻钱文正面为“同治通宝”,背满文“宝源”(图1)。此钱外径34,内穿55,厚15毫米,重124克。阳刻钱文正面为“同治国宝”,背满文钱局待考(图2)。此钱采用减地打洼法刻成,“国宝”二字为简写,外径33,内穿6,厚19毫米,重13克。二钱被拾得者磨损,阴文者尤甚。但品相尚好,锈斑仍在,应是银质墓葬钱。两钱出土于辽中县城南十五公里处一田氏墓地。墓主为清末武举人,原陵园规模较大,石碑、石栏等毁于“文革”。墓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被盗,此二钱为田氏族人于被盗墓中拾得。两枚“同治”银…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1,(6):96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徐苹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徐苹芳先生1930年10月生,山东招远人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97,(7)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苏秉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6月30日1时30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苏秉琦先生1909年10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34年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34~1949年在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49年后在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上海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纸币收藏家王松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0年9月13日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七十岁。王松麟先生一生从事纸币研究,为我国钱币事业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9,(3)
正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于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16.
《陕西史志》2006,(2):15-15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何琳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3月31日凌晨3时30分在医院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中国钱币学会外币委员会委员傅惟慈,满族,于2014年3月16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终年91岁。傅惟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多年来在外国货币集藏及外国钱币知识的宣传普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傅惟慈先生的离世是我国钱币界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钱币博览》2005,(4):8-8
国家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钱币学会副理事长汪庆正先生,于2005年10月22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75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罗马尼亚科学院名誉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名誉通讯会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地理学开拓者、国际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于 2 0 0 0年 1 2月 8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 87岁。黄秉维先生长期从事中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综合研究 ,为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黄先生曾于 1 984年至 1 995年任第一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黄秉维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