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辉 《福建史志》2005,(4):28-31
位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闽南地区,自古就是中国海洋经济活动和发展的最重要地区之一。这里有宋元时期驰名世界、被冠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称号的古代东方大港——泉州,明中叶兴起、一度成为中国民间海上走私贸易的著名商港——漳州月港,以及明末清初兴旺发展起来的东南沿海贸易中心、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厦门等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港市。  相似文献   

2.
吴卫 《文物春秋》2020,(6):11-17
新石器时代,福建沿海地区因其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而孕育出极富区域特色的史前海洋文化。结合区域内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研究成果,通过对福建史前海洋文化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明确了闽东沿海和闽南沿海两个文化分区的存在。从生业经济、跨海峡文化交流和跨海峡人群迁徙三方面分析其文化内涵,可知福建史前海洋文化不仅参与塑造了台湾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而且是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航海传统和航海技术等文化因素也对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八闽大地,我们随处可见造型优美、姿态各异的桥梁。桥梁的实际作用,无非是将互不相连的两岸连接起来,以使天堑变通途。桥梁的这种作用,使长期活跃在它周围的人们酿就出许多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与这貌似平凡的桥发生了丝丝缕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狮文化源远流长.自东汉明帝西域真狮人贡及佛教传入至今.狮子的王者风范、威武气概和灵兽形象.在中国自古至今都倍受推崇,中国人推崇狮子并由此衍生出中国独具特色的狮文化,无论是在建筑领域还是在民间绘画、雕塑和表演艺术当中.都得到广泛宣扬。而石狮文化作为中国狮文化的一个支系.在福建更是异彩纷呈,随处可见,有以“石狮”命名的石狮市和素有“中国石雕之乡”的惠安县.各种建筑中的“石敢当”、石狮子,以及民间活动中的舞狮表演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概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文化是有地区差异的。这恰如已故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先生在研究了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后指出:“中国文化有地区性,不能不问地区笼统地谈论中国文化”。①而文化与学术又是不可分割的,后者有地域差异,即有学派之分也早为人所认识。  相似文献   

6.
孙雪丹 《福建史志》2022,(4):65-70+72
近代知名学者王治心在福建协和大学任职期间组织福建文化研究会,并担任该会首任会长,确立该会的研究范围、架构、使命、宗旨等,推动了该会与《福建文化》的发展。而王治心从地域视角研究“福建理学”“福建版本”,丰富了福建史地文化和物产文化的研究。王治心主持福建协和大学闽文化研究期间的学术成果,值得福建文史研究者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探讨区域文化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关键,在于该区域文化中心的确立与相应地域层级的形成。本文通过考察明清时期福建各主要文化区域、文化中心的变迁与特色,以及福州省级文化中心的确立过程,揭示明清福建文化地域格局是行政空间体系和经济空间结构双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福建文化地域格局的演变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拓 《人文地理》2001,16(3):57-61
本文通过福建文化地域格局演变主体过程的还原,揭示其阶段性特征及内在机制,进而澄清某些长期困扰研究进展的传统看法,并提出一些新的学术观念。  相似文献   

9.
士心 《福建史志》2010,(1):14-16
福建地区人类文明活动的历史悠久。距今1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息。距今二三万年前,福建三明万寿岩出现了全国迄今为止仅见的石铺地面.表明福建先民已能掌握相对先进的建筑等造型艺术。闽地先民留下的华安仙字潭岩画表明。福建绘画、书法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遥远的时代.岩画记录了原始氏族部落祭祀娱神时表演音乐、舞蹈的情形。关于史前太武夫人、武夷君的神话传说。则成为福建本土文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0.
陈扬州 《黑龙江史志》2013,(11):308-309
本文主要从宁德市古民居的保存现状与年代分期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宁德市山区地带先民营建古民居的文化理念,赋予古民居建筑活的灵魂。旨在呼吁更多的人们关注近在身边的乡土建筑,弘扬先民宜居宜家宜人的精神理念,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内涵,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造型、纹饰、胎釉、工艺等的分析与比较,证明福建两晋青瓷与浙湘赣粤所出共性较多,而南朝青瓷则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其文化成因应与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近代广告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西文化的融合起了促进作用。探讨《申报》香烟广告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及社会风气开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大汶口文化西来,到达河南东部、中部甚至西部地区;湖北屈家岭文化北渐,到达河南西南部、南部和中部地区。两者在河南交汇,这在中国考古学上是独树一帜的。从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看出,它们往往介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反映了这一系列文化的消长、取代和变迁。大坟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深入河南所到之处,对与之相遇的晚期仰韶文化产生较大影响。河南的大坟口文化展示了黄河中下游古代文化的交流,而河南的屈家岭文化则连接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4.
考古学文化与考古学的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入手,分析了学术界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不一致、时代命名与族别命名的交又与相混的现象,以及考古学研究中对考古学文化与族文化的使用现状。考古学文化与族文化密切相关,但二者有许多不同。目前考古学研究对族文化的两种通用方法,应对之作以严格、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5.
福建闽南地区古代陶瓷生产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东 《东南文化》2002,(5):56-62
闽南陶瓷产品享誉海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有:末代同安窑系“珠光青瓷”、明代德化窑“猪油白”、明末清初平和窑“克拉克瓷”以及“吴须赤绘”、“交趾烧”和明清漳州窑“米色釉”等诸多品种。  相似文献   

16.
Under the stimulus of developing commercial economy and overseas trade, the social customs characterized by prevailing luxury and extravagance was gradually formed in Fujian Province from the mid-Ming Dynasty on. The transformation started from the material culture and later spread to people—s mental attitudes including the public ethics and human relations. Compared with what happened in the Jiangnan area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change in Fujian Province was less profound and thorough, but it highly surpassed the North China society, where many sub-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remained unchanged till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However, there were also some coastal or interior regions in Fujian which continuously maintained a simple and unspoiled social atmosphere for the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lated by Zhou Weiwei and Chen Cheng from Zhejiang Xuekan 浙江学刊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2007, (5): 34–44  相似文献   

17.
黄爱平 《安徽史学》2008,4(1):30-38
本文依据清宫档案、传教士书简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详细疏理了乾隆十一年发生在福建福安地区而后波及全国的一起大规模禁教活动,进而考察了其中所折射出的福建一地的禁教情形以及清廷禁教之因.  相似文献   

18.
浙闽木拱廊桥的人居文化特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胜  赵辰 《东南文化》2003,(7):52-56
依然流传在我国浙南、闽北山区的一种特殊的木构拱桥,以其精巧的结构和优美的造型形成独特的山地人景观。作为具有强烈的原生性(indigenous)的山地建筑化遗产,它所具有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本通过对木拱桥的地理环境介绍以及历史、民俗的研究,试图将木拱桥作为一种特殊的山地人居化遗产,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佛教东传与中国的狮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中国境内不产狮子动物,但关于狮子的文化艺术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这种产自异国他乡的动物之所以受到中国民众的青睐,与它在佛教中的地位,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吴文化研究中,吴文化发源于太湖地区还是宁镇地区,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根据太湖与宁镇地区印纹陶某些特征的一致,认为西周后期两地区的文化面貌已“融为一体”,并以此作为吴国由宁镇地区东进到太湖地区的论据。笔者认为全面准确认识太湖地区周代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