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是根据地政府领导下的,利用民间戏剧形式进行革命宣传的文化改造运动。戏剧运动中,政府通过组织成立革命剧团、团结教育民间艺人、发动群众参与创作、配合中心任务宣传演出等方式,将文化的改造与根据地社会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戏剧运动,根据地政府不仅达到了以民间文化形式宣传革命、教育群众的目的,而且实现了以戏剧为中介对根据地社会的全面动员和改造,使政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到根据地社会。  相似文献   

2.
江沛  薛云 《安徽史学》2022,(2):89-97
学界对延安时期新秧歌运动的认识,至今大多聚焦于秧歌剧本的改造及其工具性价值上,对从城市走出、粗具现代艺术修养的秧歌改造者的思想转变、认知变化、情感起伏关注不够。其实,陕北秧歌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民间舞台到政治舞台的华丽转身,秧歌改造者为适应乡土环境和以边区政治文化要求所做的创作转向至为关键。在整风要求、下乡经历和战争与革命动员需求等因素影响下,秧歌改造者通过其现代艺术修养提升了秧歌表演中的民间艺术水准,增强了战争与革命动员的宣传水平,同时也接受了面向工农兵进行文艺创作的新立场和新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讲,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既升华了民间秧歌,也塑造了秧歌改造者,是中共政治文化与民间艺术形式有机融合的极佳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正逐步走向"公民社会"。公民品格需要塑造,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图书馆人的职业道德,影响着中国公民的尊重自我、善待他人的品质,以及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满足公民信息需求、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塑造图书馆员职业伦理与普通公民道德方面有着重要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入侵、共产党革命动员及其乡村改造引起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阶层出现不同于以往在内部压力作用下的"非正常"流动,而这种流动主要受革命政策使然;其中各阶层流动的特征和趋向表明乡村社会严重分化,沿着革命政权构建的方向重新整合,客观上实现着"强国家弱社会"的政治图景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共产党革命与乡村社会阶层流动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反映出共产党已取得对根据地乡村社会阶级结构改造试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改造二流子     
由改造人而改造社会,由重新塑造人生而重新 塑造理想社会,这是延安革命队伍里的一大发明创 造。延安整风审干抢救运动的深刻社会历史影响,就 在于它由最初的党内高层权力交替斗争,衍变为一 系列改造人、重新塑造人生的社会政治运动。在机关 单位,它主要表现为改造和重新塑造抗战后进入革 命队伍里的新知识分子在公营工厂,它表现为如何 将普通技术工人改造和重新塑造为新民主主义国家 的模范职工;在边区农村,它表现为如何将自由自 在、懒惰散漫的农民改造和重新塑造为积极生产的 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对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的细致梳理,呈现了政治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过程.通过对扫盲兴起原因中政治诉求的呈现、扫盲教材中政治认同塑造的揭示,以及扫盲实践对现实政治需求回应的分析,指出了乡村扫盲并非简单的文化教育,而是一次着力于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建构,并由此将革命理念渗透进乡村日常生活的政治规训过程.在这样的规训之后,原本目不识丁的乡村人也就成了“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7.
爱国宗教人士在和平解放新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历次剿匪平暴过程中均有良好的表现,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爱国宗教人士在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社会"五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是做好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霍智勇 《神州》2012,(11):166-166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成为世界性的最具影响力的思潮。它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中引人注目的学派、广大劳动人民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革命指南.而且对于世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乃至新中国舞蹈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可得知:文艺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特别是社会心理等理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它也是物质生活在观念上的“升华物”,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美、法、英、苏四大盟国通过审判、严惩纳粹主要战犯和骨干,在德国实行“非纳粹化”和民主化等强制性措施,从政治、经济上对德国进行了民主改造。通过这场强制性的“政治革命”,并结合本民族特点,新成立的联邦德国确立了完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政治与经济的相对同步、稳定和协调发展,建立起了独具自己特色的资本主义模式,为联邦德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使德国最终成为一个民主、繁荣、进步、爱好和平的国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冯建辉 《攀登》2010,29(3):70-74
当代中国政府正面临着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现代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这需要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予以学理性关注。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把握马克思哲学本性而面向中国问题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新范式,"权力至上"的传统社会层级结构对当代中国政治实践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需要从改造深层社会结构入手,逐步改造传统社会层级结构,把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社会层级结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服务型政府和公民社会所构成的三维制约的社会结构,以推进当代中国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遍存在于广大城乡的旧年画的内容已不适宜于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执政理念及新民主主义社会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国家建设的角度出发,将民众广为熟知的旧年画改造纳入新中国文化建设的轨道,颁布了一系列改造旧年画的政策法令,领导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新年画创作运动,不仅成功地清除了旧年画中封建迷信的毒素,完成了对旧年画的革命性转变,而且使年画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新民主主义思想及人民民主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促使广大的艺术家们完成了合乎现实政治和社会道德要求的思想转变,同时促进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政治意志开始强势介入到民间小戏,进而渗透到乡村社会。边区政府对民间小戏的改造成为国家的政治诉求,本该再现乡村社会的多元图境和反映乡村民众真实想法的民间小戏在革命话语的主导下其结构及内容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民间小戏的娱乐功能开始向政治教化功能转变。本文以抗战时期陇东革命根据地的民间小戏为考察对象,着重分析了革命话语下民间小戏改造及其功能的转变,以期揭示政治、民间小戏及乡村社会三者互动图境。  相似文献   

13.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而言,城市空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因而也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文章以南京市典型的城中村江东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生产的历史性变迁、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制造的新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透视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对人群分层和环境的差异性制造,以及对村民社会生活和生产关系的改变。江东村最终被城市强力改造成为了中产阶层社区,代表着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建立,其生产和塑造的不仅仅是空间,更是社会的新界限。  相似文献   

14.
王先明 《近代史研究》2012,(4):58-76,160
内容提要 借助于社会流动的分析路径,或可以进一步揭示特定历史时期富农阶层的动态特征和一般情状。富农阶层的总流动率和上向流动率呈下降趋势,上向流动率与下向流动率之比也是逐代下降。富农的代内流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揭示着时代进程的历史特征。革命主导下以变革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为目标的社会改造运动巨浪迭起,富农阶层由此发生结构性流动。富农的生成及其存在,对于乡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而言,始终是既具有内驱力也有着引领性的社会力量。在大的制度变迁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通过富农阶层流动的个案分析,或许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阶级政党,通过"朋友"与"敌人"的区分以及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策略的实行,将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纳入自己的阵营,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社会基础。抗战时期党的主体力量是农民(主要是贫农和中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产业工人),这虽然有违党的组织路线,却恰与近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布的实际状况相同构,从而决定了中共有可能真正贴近中国革命的现实,取得足够的政治潜力。  相似文献   

16.
于海波 《神州》2012,(12):86
一、青少年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鲁洁教授这样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通过言传身教,在受教育者主动参与所形成的互动环境中,经过内化和外化、塑造与改造,提高受教育  相似文献   

17.
苏联作为一个大国目前已经不存在了,其剧变的特点是"静悄悄的革命"或称"天鹅绒革命",在一个超级大国,国内外敌对势力没动一枪一卒,共产党从上而下交权,其深层次原因之一就是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泛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最终瓦解了社会主义的存在基础。这种多元化社会思潮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于戈尔巴乔夫失败的改革及一系列的外部原因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正二十世纪的中国,充满着动荡和变迁,它是一个古老文明浴火重生的战场,也是各种各样的革命运动最活跃的舞台。近年来,在一度经历"告别革命"思潮席卷的中国史学界,"革命"又悄悄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引入社会史、文化史、历史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法和视野研究中国革命的论著层出不穷,"新革命史"研究已蔚然成风。与传统革命史研究以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变迁的核心动力和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新革命史"力图摆脱阶级斗争的解释模式,注重从政治结构、社会动员、革命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方面,从毛泽东没有革命文化事业,革命与建设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到邓小平"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从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到胡锦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都是对文化建设所做的深刻论证。通过对新中国文化历程的回顾,可以总结文化建设60年来所发挥的解放思想、动员人民、引领时代风尚的作用,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54,(7)
在一百多年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革命斗争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伟大的和光荣的历史。早在一九四一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号召我们研究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研究,和革命理论的研究、当前实际状况的研究并列,作为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说过:"指道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