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进军围攻成都数十日,刘璋降。此时;刘备已拥有荆、益二州,势力日大。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封为汉中王。翌年,曹丕代汉自立为皇帝,国号“魏”,改元黄初,东汉亡。公元  相似文献   

2.
福建南平窖藏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平,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闽江上游的沙溪、富屯溪和建溪三溪汇合处。远在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分侯官县(今闽侯县),北乡置南平县。因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汉将贺齐率兵人间,平定了南疆,故称“南平”,历代曾改名延平、龙津、剑浦。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复名南平c明、清两代为延平府府治。民国初年为建安道道治所在地。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为福建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地。解放初曾为南平专员公署驻地;现为南平市政府所在地。由建安元年建立县治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古老的山城,历史上人才辈出,文…  相似文献   

3.
建安七子之死与驴叫祭奠王迎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东汉建安年间文学成就最高的孔融、王粲、阮、徐干、陈琳、应、刘桢七人并举,遂有“七子”之说。后人将这七人称为“建安七子”。又因这七人生前同居邺城(在今河南安阳市北),也称“邺中七子”。“建安七子”中死...  相似文献   

4.
郝金红 《文史月刊》2011,(12):59-59
东汉才子王粲文才出众,被后人誉为“七子之冠冕”,就是“建安七子”中的领袖级人物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安阳汉四残石,系指安阳的汉刘君残碑、子游残碑、正直残碑、元孙残碑,金石家称其为安阳残石四种。刘君残碑,发现于安阳县丰乐镇西门豹祠内,系作了祠门两边的门关。后为添仕麟所发现,置于安阳孔庙。关于碑刻年代,碑侧仅存“岁在辛酉三月十五”八字。《安阳县志》说:“碑侧岁在辛酉三月十五,东汉辛酉凡三见:明帝水平四年、安帝建光元年、灵帝光和四年、明帝太远,疑在安帝灵帝时也。”而翁方纲考此碑为刘桢之祖刘梁之残碑,刘粱见《后汉  相似文献   

6.
1982年6月,温县人民医院外科大夫董炳乾同志,将自己祖传三代的一方东汉末年金质的“关中侯印”,捐献给河南省博物馆。该印为正方形,龟钮,通高2.5厘米,印面2.5×2.5厘米,印重125克,含金成份在70%左右。印面篆刻阴文“关中侯印”四字。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关中侯”始封年代为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冬,此时,曹操已任丞相要职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朝中大权。他所设置的“关中侯”、“关内侯”等,爵位很高,但是无  相似文献   

7.
因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记载不同,自南宋时起,关羽的爵位就有“汉寿亭候” 与“寿亭候”的争论,至今还有人主“寿亭侯”之说。结合文献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进行辨伪后 得出,建安五年,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关羽的爵位确为“汉寿亭候”;作为关羽的食邑地,“汉寿”是 东汉顺帝阳嘉三年由西汉之索县更名而来,地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  相似文献   

8.
西汉初,匈奴冒顿破东胡,胡远窜辽东塞外鲜卑山和乌桓(丸)山,分支成鲜卑、乌桓两个新的北方民族。东汉时,鲜卑族势力日趋强大,逐渐向南迁移,并“尽据匈奴故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部征服三郡乌桓,大批乌桓人被迁于中原,鲜卑族始入辽西。到公元四世纪,鲜卑族慕容氏在  相似文献   

9.
曹操的《蒿里行》一诗作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从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至建安四年曹操攻打袁绍,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关东(函谷关以东)诸军与关西(函谷关以西)军阀的战争,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袁绍,后者的代表人物是董卓;二是关东诸军之间的互相攻杀,在这一阶段形成了袁绍、袁术、曹操等势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汉代墓室、祠堂、石阙上的画像石,是绘画与雕刻艺术的综合,它又是汉代特有的一种艺术。所谓“画”是刻划的意思,即刻在石头上的装饰画。1973年,在日本举办了《河南省画像石、碑刻拓片展览》,展出五○件画像石拓片。1979年,我国第一个专门陈列画像石的《南阳汉画馆》正式开放。汉代的画像石艺术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在考古学上所谓“画像石墓”,是因为这种墓室都是用石料砌筑的,而壁上又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以区别壁画墓、画像砖墓。画像石墓起源于西汉晚年,东汉中期开始兴盛,到了东汉末年便趋于衰落。其分布区域主要有山东、河南、安  相似文献   

11.
东汉延熹八年(165年)《鲜于璜碑》,是建国以来新出土的汉代碑刻珍品之一。此碑首拓本于1982年影印出版。读帖发现释文或印校有错误九处,列举如下: 碑阳第四行"经国帅下,政以礼威。""威"应为"成"字。第十三行"秩秩其威,娥娥厥额。""额"碑刻字体为"(容页)"字。据《说文》(容页)、籀文。颂字、皃也。第十一行"士罔宗兮微言丧。""士"碑文作"圭",  相似文献   

12.
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均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这两部文学巨著曾与天台山文化结过“不解之缘”。笔者试作阐述。 一、《三国演义》与天台山文化 (一)、掷杯戏曹说左慈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平定北方,进爵魏王,在邺都大兴土木,建造魏王府。  相似文献   

13.
佛教何时传人太原无确切的史料记载。清光绪《山西通志》载,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境内建有普光寺,说明至迟在东汉末年今太原境内即有佛教活动。  相似文献   

14.
公元二○八年(东汉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是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势的决定性战役。弄清楚“赤壁”所在地,对研究这次战争是有意义的。南北朝以来,有所谓“临嶂赤壁”说(在今汉阳蔡甸东、汉水中间的一个洲上),“汉川赤壁”说(在今汉川县西八十里的赤壁草市,汉水支流的汈河口上),“黄川赤壁”说(即今黄冈城外的赤壁磯,长江北岸)。这些都是好事者牵强附会之词,并没  相似文献   

15.
太平城     
太平城,是今存于蒲圻县的一座古城,在蒲圻城南二十公里处的潘河北岸,北距蒲圻县新店镇八公里。城廓一面环水,三而依田。为古代兵家粮草屯积之所。太平城始于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太平城,在蒲圻县西南八十里,吴孙权遣鲁肃征零陵于此筑城”。其它省、县、府等方志作了同样的记述。鲁肃征零陵,即鲁肃奉令向关羽索收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四郡,与关羽以战促和于湘江,《三国志》有此记载,《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单刀赴会”亦记此事。太平城即  相似文献   

16.
墓莽类碑刻。唐代墓葬类碑刻的数量在东汉之上,总数近五千种。有墓碑、陪葬石刻、墓志、迁坟碑、塔铭等五种主要形制。  相似文献   

17.
南川县汉崖墓石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7年文物普查中,南川县雷劈石发现一处东汉崖墓石刻,(图1)隶书,竖排4行,共10字,高48厚米,宽95厘米,行距大小不等,最大字长28厚米,宽31厘米;最小字长5厚米,宽16厘米。刻于墓门楣上,虽裸露在外,但至今保存完好,点、画内刀刻痕迹清晰可见。现分别予以考释,并对其艺术、历史价值粗抒浅见。石刻的内容是:“阳嘉二年王(阝巿)作(?)四万”10字。“阳嘉二年”,即东汉顺帝刘保在位的第八年,当公元133年。“(阝巿)”即师,是师的异体字。两汉简帛碑刻中常见,如《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  相似文献   

18.
一、王晖石棺 王晖石棺,1942年春出土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羊上村。是继1937年金毓黻、常任侠等发掘出土之重庆石棺后,国内出土的又一东汉石棺。此棺为东汉上计史王晖墓棺,建造于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石棺通长2.5、宽0.83、高1.01米。红砂石质,棺体及棺盖各为整石雕造。全棺造型雄伟,棺盖及四壁均有浮雕图像,且石质坚硬,除右壁后部与盖之接合部为早期盗墓者略有损坏外,棺体图  相似文献   

19.
<正>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20万南下,孙权、刘备共组联军5万迎击,两军在赤壁夹江对峙,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依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和清康熙五十三年、同治八年《江夏县志》载:“赤壁山在金口,盖周瑜破曹操处。”《水经注》写到赤壁之战古战场时说:“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江水东迳大军山,又迳小军山。”郦道元时为荆州刺史,“执法峻刻,历览奇书”,  相似文献   

20.
说东汉末年曹操徙入扶风、天水的武都氐户南山汉献帝建安十六年,曹操击败马超、韩遂等部底定关中,继之西平陇西、凉州,南取汉中、武都,势力一度颇为炽盛。不料建安二十年刘备袭取益州,发兵北争汉中、武都,阴有挺进关中之志。经过一番权衡利弊,曹操以汉中、武都诸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