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瓷器自古以来是中国享有盛名的产品之一,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到了明代初期,瓷器输出的数字已经有了更加详细的记载,说明这一时期制瓷工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以前能够肯定确系洪武时期的瓷器不多;一些明代初年墓葬中出土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又被有些研究者纳入元代瓷器之内,以致在近代论述明代瓷器的发展和外销时,多半自永乐开始,无形中否定了洪武时期烧制瓷器的可能,否定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6,(6)
正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的骄傲,它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明代中晚期将其推进到一新的高峰。明代以景德镇官窑为代表烧制的青花瓷器最为著名,其工艺精湛、瓷土精良、色润纯正、纹饰规范。此外民窑青花瓷器的技艺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出现了"官民竞市"欣欣向荣的局面,从而使得明代青花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明代青花瓷器所采用的青花色料,不仅有进口料也有国产料,青料多样化是明代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点,且由于色  相似文献   

3.
陈润民 《收藏家》2002,(9):21-28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宜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瓷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陶器到瓷器,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的几个阶段。彩瓷是明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成就。那时,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形成了,我国的瓷器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烧制出了大量的优美彩瓷。但是,在有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创造都被统治阶级攫为己有。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采取"派官监窑","进贡",官办"御窑厂"以及霸占民窑,"官搭民烧"等方式,来为他们烧制供奢侈生活需要的器物,广大窑工遭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浙江著名的越窑,就为宫廷烧制所谓"进御"(供皇帝使用)器物。五代时期"官办"瓷窑开始了,大量烧制"庶  相似文献   

5.
万明 《郑和研究》2007,(4):43-46
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典雅古朴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中国,从唐代就产生了青花瓷,但是到明代青花瓷才脱颖而出,黄金时代在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进一步探讨,从海外遗存、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北京出土景德镇瓷器;方面的历史见证,证明了以下西洋为分界,作为大航海时代中外文明交融结晶的青仡瓷,在明代崛起并形成中国陶瓷主流的历史轨迹。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郑和远航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唐代那样昙花一现,或者如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形成中国瓷器的主流,进而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从元末明初开始,云南出现了青花瓷器。云南元明时期烧制的青花瓷器,以其造型粗犷、纹饰简朴生动、青花呈色深沉、遗存数量较大而在中国陶瓷界独树一帜。到明代中后期,价廉物美、品种繁多的江西景德镇瓷器大量进入云南,冲击了云南地方陶瓷,云南瓷器的产量逐步减少,至清末已趋衰落。  相似文献   

7.
许哲 《收藏家》2023,(9):58-65
宋与明两代在瓷器上的审美意趣大有不同,宋瓷清隽典雅,由以耀州窑为代表的透明青釉,到以钧窑、南宋官窑、龙泉窑为代表的乳浊釉,既无繁复之工,亦无华丽之饰,美在浑然天成。明代瓷器华丽繁缛、丰满浑厚,强调“颇成画意”,其装饰的丰富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本文以青岛市博物馆藏9件宋代瓷器与7件明代瓷器为例,深度解析宋瓷与明瓷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8.
王健丽  杨萌 《收藏家》2005,(3):15-19
我国古代瓷器的装饰艺术源远流长,装饰方法丰富多彩,一般说来宋代以前基本以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等为主要装饰方法。瓷器用彩装饰虽早在宋代之前就出现,但一直未形成主流,据考证瓷器装饰用彩最早出现在西晋晚期,在当时南方的许多青瓷上出现了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到了隋代便开始用墨彩点画人物的发冠、五官、和衣纹。唐代的长沙窑开启了釉下彩绘瓷器的先河,有了较成熟的绘制纹饰。而笔墨酣畅、自由奔放的宋代磁州窑白釉褐花瓷器则又使彩绘瓷器更进一步。金代、元代磁州窑红绿彩为明代成  相似文献   

9.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青花瓷及相关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出土之陶瓷器主要是青花瓷器的时代、窑口,并通过遗址出土陶瓷器研究,得出酒坊遗址可能诞生于明代前期,兴盛于明代晚期和清初,衰落于清代中后期的初步结论。通过遗址出土瓷器几乎全为省外窑场产品的现象分析了明清时期四川瓷业落后,全国经济化交流加强的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10.
明代洪武时期处于元代和明代之间的过渡时期,它既继承了元代的制瓷工艺,又对之后永乐时期的瓷器风格产生影响,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本文拟从器形、胎釉、青料三个方面的特征入手,详细分析洪武官窑青花瓷器对元青花瓷器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洪武官窑青花瓷器,为洪武瓷器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兵 《收藏家》2011,(6):32-38
明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集大成时期,这时期的青花、五彩、斗彩、单色釉瓷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嘉靖是明代生产瓷器最多的朝代之一,嘉靖一朝历时45年,官窑生产从未间断,仅据有档可查的记载,嘉靖朝对景德镇的派烧额达60万件,加上弘治以来烧造未完成的30万件,总计达100万件(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18页)。将近半个世纪的生产,形成了嘉靖官窑瓷器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明代"磁州窑类型"瓷器是对明代北方地区生产和流行的白地黑花、白地黑花褐彩、孔雀蓝釉黑花、白釉、黑釉、酱釉等器物的概括。本文以明代纪年墓葬出土瓷器为主要对象,对"磁州窑类型"瓷器进行了分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黄卫文  蔡毅 《东南文化》2011,(1):105-112,132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明代宫廷的清官旧藏洪武瓷67件,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官窑瓷器特点,器物风格具有鲜明的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景德镇明洪武制瓷历史背景、洪武瓷研究以及其在清宫中的原藏位置,可知清宫旧藏洪武瓷是景德镇洪武官窑受命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反映了此时景德镇制瓷风格处于由元至明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4.
陶瓷与国画     
闵芳顶 《神州》2011,(17):131-132
我们的先民创造了陶器和陶画,进而使这种绘画艺术发展成为独具民族风格的中国画。陶进化为瓷后,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中国画的表现效果又再现于瓷上。在瓷器承接中国画的过程中,"新安画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全国各地的国画家,对以瓷器为载体来展示中国画的热情长盛不衰,并使其达到了完美的程度。瓷器的可塑性和耐久性等特点,使艺术的生命得以永存,这是众多艺术家为之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也是陶瓷艺术为广大爱好者青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是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发行。该书16开精装本,正文共计86万字,定价468元。该书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2005年发掘的毛家湾明代瓷器坑的考古报告。书中系统介绍了瓷器坑内出土的唐至明代中期的瓷器,包括景德镇窑、磁州窑、龙泉窑、钧窑等窑口,其中以明代中期景德镇窑瓷器最为丰  相似文献   

16.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弘治朝御窑瓷器虽然在产量和品种方面均比前朝成化有所减少,大约只有16个品种,但仍保持着成化朝御窑瓷器造型俊秀、胎釉精细、纹饰纤柔、色彩淡雅等特点,其中尤以浇黄地青花、白地绿彩、浇黄釉瓷等最受人称道。正德朝是明代御窑瓷器烧造的一个转折点,逐渐改变了成化、弘治朝御窑瓷器胎体轻薄、造型较少、装饰疏朗的风格,变得胎体趋于厚重、造型逐渐增多、装饰偏向繁缛。正德朝御窑瓷器品种多达20几个,其中以孔雀绿釉青花、素三彩、孔雀绿釉瓷等最受人注目。明代晚期以来,随着文人品评和收藏古玩之风的盛行,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各朝御窑瓷器均成为收藏者竞相猎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以多姿的造型、可人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自古至今受到世人的追捧和青睐。中国的瓷器主要有单色釉瓷器和彩瓷两大类。彩瓷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制瓷技术在青瓷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中国书画的传统技法和陶瓷绘画有机结合,成就了彩瓷装饰技法的创新和发展。书画艺术与瓷器在成长的过程中互为相依,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弘治朝御窑瓷器虽然在产量和品种方面均比前朝成化有所减少,大约只有16个品种,但仍保持着成化朝御窑瓷器造型俊秀、胎釉精细、纹饰纤柔、色彩淡雅等特点,其中尤以浇黄地青花、白地绿彩、浇黄釉瓷等最受人称道。正德朝是明代御窑瓷器烧造的一个转折点,逐渐改变了成化、弘治朝御窑瓷器胎体轻薄、造型较少、装饰疏朗的风格,变得胎体趋于厚重、造型逐渐增多、装饰偏向繁缛。正德朝御窑瓷器品种多达20几个,其中以孔雀绿釉青花、素三彩、孔雀绿釉瓷等最受人注目。明代晚期以来,随着文人品评和收藏古玩之风的盛行,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各朝御窑瓷器均成为收藏者竞相猎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陶瓷与国画     
闵芳顶 《神州》2011,(8):131-132
我们的先民创造了陶器和陶画,进而使这种绘画艺术发展成为独具民族风格的中国画。陶进化为瓷后。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中国画的表现效果又再现于瓷上。在瓷器承接中国画的过程中,“新安画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全国各地的国画家,对以瓷器为载体来展示中国画的热情长盛不衰,并使其达到了完美的程度。瓷器的可塑性和耐久性等特点,使艺术的生命得以永存,这是众多艺术家为之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也是陶瓷艺术为广大爱好者青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申浚 《考古与文物》2016,(6):110-117
龙泉窑瓷器是销往非洲的大宗商品之一。主要发现于靠近红海的北非和临近印度洋的东非,尤其是中世纪贸易港口城市及其距离不远的内陆城市的宫殿、清真寺、贵族邸宅和柱墓以及城市废弃物等。发现元代龙泉窑瓷器的数量和器类大大超过明代,以碗、盘、罐为最多。其用途除了饮食器之外,还用于宫殿、贵族邸宅、清真寺、柱墓等建筑表面的装饰或室内陈设。根据考古发掘,在非洲出土龙泉窑瓷器的年代为北宋至明代中期,元至明代早期的龙泉青瓷占出土中国外销瓷器数量的首位。明代随着青花瓷的发展,龙泉窑瓷器逐渐被江西景德镇和福建等南方窑场生产的青花瓷所取代,明中期以后基本不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