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狗是北方渔猎民族的主要家畜,在生产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形成了狗崇拜.围绕着狗的饲养和使用,在北方渔猎民族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这些是北方渔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此做了较为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北回归线一明珠有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着一首歌谣:"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地,没有田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无法生存。"正是这种淳朴的自然生态观,使一块土地上至今保存着大片热带雨林。这个民族就是傣族,这片热土就是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一个孕育独特民族文化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遗产》2011,(4):74-77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端,地处亚洲阿尔泰山中断南麓、准噶尔盆地北面、额尔齐斯河上游一带。阿勒泰地区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从事狩猎和渔猎活动。历史上,这里属漠北草原向西延展的部分,处亚洲东部与中部草原带之间,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西迁东往的孔道和繁衍生息之地。先后生存着丁零、塞人、匈奴、鲜卑、柔然、  相似文献   

4.
辽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金两朝是以契丹、女真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包括多民族在内的封建国家.自燕云等南方农耕区并入后,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与渔猎并存的多种经济结构.渔猎和游牧是契丹、女真以及北方其他游牧民族谋取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辽金统治者在长期的渔猎活动过程中认识到滥猎滥捕的危害,并产生了"珍爱物命"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设置渔猎管理机构,提倡节俭,规定禁令,制颁法令,严惩违法行为,运用法律的手段调整、保护狩猎和游牧的经济秩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凌纯声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调查了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的住宅后指出:一个民族的住处可从两个方面去研究,即地理的环境和居住的房屋。我们知道地理的环境影响于民族的生活方式很大,密布的森林、纵横的江河,最适合于渔猎民族的生存。以鱼为主要食物的赫哲人,为了谋生便利起见,他们  相似文献   

6.
金代是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女真族属于北方的农耕渔猎民族。文中针对金代女真族的耕作技术、水利兴修和农田灌溉等方面来对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绿色发展是民族地区发展"利器"。对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或者一个渠道,就是落实好绿色发展理念。要着力从国家层面完善、落实好对民族地区实施绿色发展的差别化支持政策,激发动力、补齐短板、填平洼地;着力提高民族地区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筑牢民族地区绿色发展之基;着力发挥民族地区人文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着力利用民族地区山地资源优势,走现代山地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8.
“乌日贡”大会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日贡大会是以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为背景,以表现赫哲人生产生活为主题,以赫哲族传统民间文化与体育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节日与节庆活动。在当代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散存于民间并面临濒危之际,"乌日贡"大会已成为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抢救、保护和传播赫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渔猎经济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在原始社会中,渔猎经济是仅次于农业生产的一种活动。所谓渔猎,实际上包括了除农业生产以外的一切能维持生存的经济活动。但是,在原始社会中,往往以捕捞、狩猎为主,这一活动是原古人类谋取生活资料的一种手段。一般来说,渔猎代表了一种原始的生产方式,自从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也就有了渔猎经济的历史。不过,根据我国田野考古  相似文献   

10.
服装与饮食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物质资料。各个民族木同的服装与饮食习惯,都与该民族在各阶段所处木同的自然与历史环境、生产方式,有密切联系。满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其悠久的文化,也在服装与饮食方面放射异彩。满族前称为女真,女真及其先人长久地生活在采集与渔猎的深山大川的环境中。采集与渔猎成为他们服装与饮食的主要来源。就服装而言,兽皮鱼皮成为主要的缝制服装的衣料。衣兽皮鱼皮,乍听来有原始之感。诚然,无论哪个民族都走过靠采集天然物提供生活资料的原始时期。女真人的这个时期比汉族要长久得多。但是不是衣兽皮就表明…  相似文献   

11.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是根据语言谱系关系而形成的族群,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渔猎文化,虽然各民族渔猎文化的文化特质基本相同,但是亦存在差异.依据生态环境、综合各方面因素,满-通古斯语族民族渔猎文化形成了山林骑马狩猎、山林苔原牧猎、高原草原狩猎、徒步山林狩猎、平原草原狩猎、河谷捕捞、海洋捕捞、皇家狩猎等多种类型,每一类型的渔猎文化在渔猎生产方式、生产手段、社会组织、分配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是人类生存的图腾,是人生的原点,是乡愁的源头.悠久的农耕文明,古老的神话传说,亲切的乡村故事,浓浓的家园情怀,寄托着浓郁缠绵的美丽"乡愁". 从"大漠孤烟的北方"到"杏花春雨的江南",从"千里沃野的田园"到"层峦叠嶂的高原",人类无论到什么时候,只有脚踏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眼看着...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国与国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尤其后者之间,往往没有确切的分界线,其事实上的界限,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如某江河流域为某部落的住区,该部落除在住处附近渔猎外,还常常渔猎活动于某几个特定的地方。而相邻的部落则往往指以某山、某水、某森林或某个地面为界限,彼此尊重、礼让、和睦相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对满族有不同的定位,其中一种是把满族和蒙古族等北方民族统称为游牧民族,只是有过一段采集、渔猎时期.这种定位是不准确的.本文旨在澄清对满族不正确的认识,同时,充分肯定满族对治国定邦和文化创新上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驯鹿生存在大兴安岭西北部的森林中。史书上被称为"使鹿部"的鄂温克人,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很早以前,他们在狩猎中认识和接触驯鹿,逐步了解、饲养、驯化,最后使驯鹿成为"用之唤来,役后归山"的半野生状态的家畜,并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驯鹿文化。  相似文献   

16.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族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曾长期以渔猎为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渔猎资源的迅速减少,赫哲族面临着由传统渔猎经济向现代多元经济的转变.只有经挤发展了,赫哲族群众才能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缩小差距、奔向小康.本文全面分析了赫哲族聚居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介绍了民营经济如何成为拉动民族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生力量,指出了赫哲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奋斗目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森林作为地球之肺、栖息之地和食物之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距今170多万年前的原始"绿色文明"时期,还是农业不断发展的"黄色文明"期间,甚或工业大行其道的"黑色文明"年代,乃至生态文明引领的高级"绿色文明"时代,人类无一不从森林中汲取营养、获取资源、挖掘财富。从森林里来,到森林里去,走出钢筋水泥,回归自然生态,实现返璞归真、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正是生态文明发展进步的大趋势和大方向。  相似文献   

18.
清代采捕东珠,是满族打牲的内容之一,亦是经济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打牲”即为渔猎,是满语“布特哈”的引申。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向以擅长渔猎而著称于吐。满族的采捕活动,就是由女真人的渔猎传统而发展起来的。所以要探讨清代对东珠的使用和采捕问题,就需要对女真人的渔猎情况,先做个梗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华大地上在远古时代就逐渐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民族集团和文化区,这些民族集团经过长期的相互交往、征战和融合,到秦汉时期形成了并立和相互依存的南北两大统一体,这就是以农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汉族为主体的民族集团,和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民族集团,以后又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宋辽金元和明清三次民族融合高潮。这些民族融合过程,主要是在这两大民族集团之间,也就是在南方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汉民族集团和北方少数游牧民族集团之间进行的。北方的少数民族从匈奴统一北部草原开始,不断开发建设祖国的北方,建立地区性的民族政权,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入主中原。  相似文献   

20.
北安市博物馆馆藏一件金代双鲤鱼纹铜镜,因镜背边缘有錾刻铭文"上京巡院"字样,又称"上京巡院"铜镜。金代官铸铜镜上的铭文款识是识别金代铜镜的一个重要标志。双鱼纹铜镜成为金代经典纹样,与女真族早期渔猎生活中对水与鱼的崇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