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37年11月,当上海抗战进入后期阶段时,位于长江下游江面狭窄处的江阴要塞,就成为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阻止日军溯江西上的最后屏障。要塞配备了德国先进火炮 早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国民党军政部就已在江阴要塞作了一些战略上的准备。因江阴一向以长江的门户而著称,江面仅宽一千多米,是长江下游最狭窄的一段,又称为长江的瓶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蒋介石指令军政部兵工署,专门购置了一批德国先进的火炮。因德国与中国关系当时还是不错的,所以对中国急需购置的军火一般来说是有求必应的。 在“八一三”湘沪战争之前,德造…  相似文献   

2.
喊错口号:惨剧的开端 1931年初,闽西的红十二军召开了纪念李卜克内西、卢森堡和列宁等共产国际领袖的大会。当时开会振臂喊口号是经常的现象。可是在这次会上,有一个叫吴拙哉的战士高声领喊出一句口号:“拥护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万岁!”大家跟着喊完了,才有人发现这个口号有问题。  相似文献   

3.
1937年,我曾亲身经历了南京守卫战后,在九死一生中历尽艰险,横渡长江,冲出了重围。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经历仍历历在目,永远不能拂去。 1937年11月份贵州部队103师与东北军112师协同防守江阴要塞。江阴失陷后,全师奉命退守南京,我所在的103师618团于12月5日退入城内。  相似文献   

4.
谈西塞山出土的宋代银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北省黄石市的西塞山,又名道士洑,形势险峻,自古为长江中游的一个要塞。三国时,有关孙策、周瑜在此攻战之事甚多。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有句云:“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乃指晋人王濬领兵克此要塞的情景。南宋时期,要靠长江天险抵御金兵,这里更是军事上的天然屏障。根据文献记载、群众反映和考古工作者的清理发掘,自1598年至1967年,先后六次在这里发现了宋代殉葬的金器以及窖藏的银锭和铜钱(见1973年《考古》第四期)。各次出土的大致情况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在血吸虫疫区最流行的一句口号是“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口号源自于毛泽东同志对防治血吸虫病的指示。以及毛泽东同志1958年撰写的著名七律诗《送瘟神》。  相似文献   

6.
吴志菲 《文史精华》2012,(8):16-22,1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口号曾经响亮地流行了20余年。这口号是几近2000万人青春岁月的写照。抑或几乎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历史印记。因为这句口号.“上山下乡”深深烙印进无数正值花样年华的知识青年的命运中。  相似文献   

7.
唐正芒 《百年潮》2007,(3):64-65
“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是20世纪70年代曾经传遍中华大地的口号。它虽产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但口号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它对促进领导机关作风转变、改变落后面貌、推动农业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即使在今天,它对党中央号召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仍不失其借鉴作用。考察这句口号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快乐修志     
2006年年底,笔者去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取经。得知该办公室正在提倡一句口号,叫做:“快乐修志”,乍一听到,颇有几分意外甚至是惊讶。常言道:“得志者不修志,修志者不得志。”编写地方志书仅仅是一个职业,仅仅是凭着一种契约精神和责任感而为之。青灯黄卷,单调枯涩,辛苦清贫,何快之有?何乐之有?但仔细去想,却悟出此话的大道理!于是便生出感动,便生出了些许感慨。  相似文献   

9.
陈虹 《百年潮》2003,(6):24-26
1968年3月24日晚上,江青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召开的驻京军队团以上干部万人大会上,就“杨余傅事件”讲话时,斥责了所谓“二月逆流是个什么东西”后,气急败坏地连呼了三句口号:“打倒谭震林!打倒谭震林!打倒谭震林!”并用右手高举着一个档案袋,向台下听众大声说:“我之所以有气,一、我曾经保过他;二,现在我们有确凿的证据,谭震林是个大叛徒。”说完又将档案袋向大家晃了晃,示意证据就在她手里拿着。江青这一宣布,顿时激起到会的不明真相的人跟着狂呼,整个  相似文献   

10.
胜利之本源于党的英明领导 比较注重政治学习且又年龄稍大一些的人都曾牢记这样两句话:“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样点石成金、掷地有声、富于哲理、指导践行的几十个字,不仅仅是一句宣传口号,而且是中华民族世代志士仁人追寻真理、历尽曲折、前仆后继、谋求振兴,用实践的血泪总结出的致理名言。  相似文献   

11.
30多年前一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在一夜之间响彻全国城乡,霎时就掀起了上山下乡的狂潮。有人说那是一场洗礼,有人说那是一场灾难。对那场运动的是非功过现在不管怎么评说,对亲历过那场运动的人来说,也是一段难以忘却的岁月。说起“上山下乡”、“知青”等词语,全国上下没有几人不知道的。可提起顾立清,大概没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2.
轰动一时的英舰“紫石英”号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潮》1997,(4)
我军为何炮击英国军舰?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下,沿西起鄱阳湖口、东至江阴要塞的千里长江北岸,积极准备渡江战役。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经过半个月谈判,在北平拟订了国内和平协定,于4月15日送达南京政府,等待它在4月20日以前作出答复。  相似文献   

13.
常家树 《百年潮》2005,(5):49-52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为了配合对中国的军事进攻,向中国境内派遣了大批特工间谍,秘密潜入各地,想尽一切办法刺探中国军事情报.其中,日军特工总部打入国民党中央政府核心的间谍,对中国初期战局威胁最大,造成中国军队封锁江阴要塞全歼日舰于长江水面的军事计划破产,几乎置蒋介石于死地,为此,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也付出生命代价…….  相似文献   

14.
旧日本关东军虎头要塞修筑在虎头周边完达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整个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等5个阵地组成。虎头要塞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遗留下来的极其重要的罪证遗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一役的战迹地。虎头要塞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被当年日本关东军吹嘘为东亚首屈一指的“北满永久要塞”,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虎头要塞由于战火的摧毁而被深深埋于地下。 1991年11月,虎头要塞遗址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我们会同省革命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数次考察了要塞遗址。1977年4月旅游局清理整修一部分虎东山工事对外开放。1994年12月至1995年5月1日虎林县文物管理所对虎东山要塞地下工事另一部分通道进行了清理,在清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Make love!Don’t make war!"上世纪60年代末,这句反战口号风行一时,成为国内译界的经典考题,经由墨子老师指点,终获妙解--"兼爱,非攻。"与这句响当当的口号一起流传至今的,则是游行队伍中夺目的反战标志。和切·格瓦拉的头像一样,这个标志如今  相似文献   

16.
<正>过去,我们总认为,物质文明靠劳动,精神文明靠活动。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是喊几句口号,搞几项活动,其实不然。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是喊几句口号的面子工程,而是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宣贯机制、载体机制、服务机制,努力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真正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企业的决策行为、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转化为哈烟厂集体的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共同的生存发展智慧。那么如何有效协调企业文  相似文献   

17.
扮演样板戏中的杨子荣,为他创造了演艺生涯中最耀眼的辉煌,也为他的一生带来了起起伏伏“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这是30多年前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一段对白。“痛!痛!痛!”“贴!贴!贴!”“早贴早轻松!”这是时下在电视上热播的一个药品广告中的几句说唱词。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是一位经历过人生浪尖和谷底的人物——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主人公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塑造一代英雄杨子荣,是童祥苓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收到今年第一期《江苏地方志》,看到拙作《人志资料要追根寻源》发表了,甚为欣慰。你们还为我配了一幅“江阴要塞古炮台”照片,使文章更生气一些。加上位置比较显著,十分醒目,或许更多地会引起读者注意,作为文章作者,自然感到十分满足。在此,谨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9.
“苍蝇蚊虫传疾病,老鼠麻雀偷食粮,六万万人民齐上阵(嗯),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光!”老一辈的人至今对此可能还记忆犹新;“鼠雀蚊蝇,害人妖精,除尽四害……”的顺口溜依然琅琅上口。当时的口号就是:“发动群众,统一行动,男女老少,各显神通。”回想50年前那场空前绝后的全民除“四害”运动,很是值得今人玩味。  相似文献   

20.
李春华 《纵横》2008,(9):26-29
1938年8月中旬,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汉会战正酣,在国民革命军武汉卫戍总司令部的礼堂内,针对长江防线上马当要塞失守责任的军法会审正在秘密地进行,会审的对象是担任马当、湖口要塞指挥部司令的陆军第十六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