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贺利平 《沧桑》2013,(1):96-99
在人类思想史上,幸福问题是一个"永恒问题",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对究竟什么是幸福的问题都进行过思考,提出过自己的见解。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的幸福观比较,从伦理学与道德哲学视域下,提出道德是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从"幸福指数"的现代释义误区,影响幸福生活的关键要素,以及如何追求道德指数的提升等三个方面来谈如何过有德性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
王艺诺 《神州》2013,(32):173-173
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又常用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几乎每个思想家都论述过幸福,亚里士多德便是其中的一位对幸福问题洞察全面而深刻的哲学家。他在古希腊城邦生活的背景下,通过批判地吸取柏拉图等前期思想家有关幸福论述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以至善为起点,通过德性的完满实现来获得幸福,从而将德性幸福论完善并发展到了一个顶峰。通过研读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从中可以探寻当今社会人们如何获得幸福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王欢 《神州》2013,(16):233-233
本文汇总了1994年至今中国大陆广告幽默化的主要研究成果。笔者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将其分为:解读类研究、转述类研究,操作类研究、文化整合研究、学术类研究和实证类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平 《神州》2014,(5):28-29
"德性即知识"是苏格拉底著名的命题,这个命题对西方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局限于哲学领域,而且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本文以柏拉图初期对话篇为线索,对德性即知识命题中知识的内涵以及命题的意义进行具体的考察,认为德性即知识的真意就是一种谦逊的自知其无知,并向真知不断接近的道德努力。  相似文献   

5.
佛教传入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外来宗教如何在中国传统思想支配下为民众所接受.作为佛教艺术也不例外,出现了许多与儒教和道教思想相融合的题材,或者纯粹中国式的题材.从最新调查的材料“伴虎行脚僧图”入手,对其形成和演变以及与“玄奘取经图”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对研究佛教艺术的中国化、世俗化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艳 《文史月刊》2012,(Z3):31-32
德性和规范都是道德系统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本文从分析孔子德性思想视域中德性和规范之关系的特质出发,并得出结论:德性与规范相比,德出具有绝对的优先性,真正的规范只有一条,即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相似文献   

7.
片面最惠国待遇在近代中国的确立郭卫东曾有西方学者将片面最惠国待遇视为“在条约中具有最深远的后果并成为外国人在华享有一切让与权的主要根据的条款”①。但对这样一项人所共知的重要条约特权的研究却相形不够,论者多限于一般性地转述条款内容,而对其在华确立的具体...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自由观被当代共和主义思想史家一并纳入共和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宏大体系中。然而,十四五世纪人文主义者对自由的理解没有局限在共和主义的框架内,"德性"这个充满伦理色彩的概念才是布鲁尼、帕特里齐、斯卡拉等人文主义者权衡自由的准绳,他们以"德性"为中心展开的政治思考可称为"德性政治"。在德性政治的统摄下,自由说到底是对德性的嘉奖,在政体争辩的背后,上层统治集团是否具备德性才是关键所在。德性政治一方面决定了自上而下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决定了由内而外扩张征服的合法性。我们一则需要肯定人文主义者崇德、重德、立德之说不失为改善社会风气的一种策略;再则必须警惕在德性名义下的精英主义与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20世纪前期中国最具有前瞻性意识的思想家,他以大半生的时光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形成了其包容宏富的经济发展思想。其中农业发展思想尤为重要,他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达到了当时其他思想家和设计者未能达到的高度,对今天中国如何加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意义。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近代以来,关心中国发展的思想家大多重视农业的发展问题。孙中山比他的前人和同时代人都更重视农业的发展问题。孙中山因“生而为贫困…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为关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研究主要从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两方面进行,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做出重要理论贡献,也为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缺乏权威性著作和系统性论述,经验问题研究多于学理性研究,静态描述多于动态分析,宏观理论研究多于中微观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尚林 《沧桑》2013,(2):62-65
如何有效地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党悠久的历史中,毛泽东与邓小平同志作为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对于权力制约思想都有着独到的见解。通过对二者权力制约思想的相关比较,总结其方向的一致性,探究其权力制约思想的起源、侧重点、实现方式的差异,从而对当前权力制约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依据目的论和功能论等思想,探讨了幸福问题,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幸福观。在他看来,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思辨是最大的幸福。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为人们追求幸福提供了一种独到的理论视角,成为我们构建和实现当代幸福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跨越时空影响了西方近千年。公正的德性融合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学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正产生于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由人们日常习俗逐渐演变成为社会最为重要的德性之一,它是最完美的德性,是使人倾向于做正确的事情,使他做事公正,并愿意做公正的事的一种品质,是一切德性的总汇。公正就是"守法"和"平等"。在社会转型历史机遇期背景下,道德建设与社会发展速度不协调,存在着诸多不公正现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公正德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儒家德性思想的血缘根基葛晨虹众所周知,血缘关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历史起点,血缘氏族的彻底解体与历史性地保存,使东西方走向了不同的文明之路。而这一历史性的分界,终使"血缘关系"成为了中国特有的思想文化的逻辑起点。中国固有的这一同步于历史的逻辑起点,造就了...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鉴镜的段义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在西方学界和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但中国地理学界对其认识还非常欠缺,相关研究更是迟滞。针对目前常见的对段义孚的研究是否属于地理学以及如何把握和推广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回应和解释,并探讨了段义孚的思想与学术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面镜子,段义孚不但具有开创精神,而且40多年的坚持更是令人敬佩;广泛取材于历史、人文以及其他学科,经验的方法,流畅生动的文风值得学习和推广;对其的专门研究应当得到鼓励;其理论不但具有较大普适性,而且是治疗人文素养和精神欠缺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6.
2011年2月号1.赫尔曼·保罗:《呈现历史:认知德性如何塑造历史研究》解释与叙事话语是近年来广受历史哲学家关注的问题。然而,受此趋势的影响,他们始终而且几乎只关注历史学家出版的成果,因而忽视了历史研究是一项集阅读、思考、讨论、写作  相似文献   

17.
如何进行中西方史学比较研究以及在新的世界史背景下认识中国史学传统,是当今中国历史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海内外学人倍加关注。刘家和先生长期从事希腊、印度与中国的古史研究,近些年来开始从思想的层面检视中西方史学,因为有着深厚的古史研究基础与通贯中西的理论修为,刘先生总能见人所不能见,于中西史学颇多新识,尤其是在方法上多能予人以启导。当然,由于中西方语文背景与思想进路的迥然不同,双方史学的比较研究,特别是西方的逻辑理性与中国的历史思维如何对接与融通,仍然存在诸多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怡 《神州》2013,(1):132-133
本文采用Fairslough提出的批评性语篇分析框架,从转述方式、消息来源和转述动词三个方面对比《中国日报》和《路透社》在报道2012年东盟外长会议未发公报这一事件时所用的转述引语,试图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揭示报道者隐藏于转述引语背后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考察语言与意识形态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9.
梁丽 《沧桑》2011,(4):84-86
吴景超,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一直都在关注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对中国的人口、都市教育、政治制度等问题都做过认真的研究。另外,他对中国工业化的问题有着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吴景超的工业化思想就今天而言仍然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对我们的现代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将从吴景超工业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工业化思想的内容来探讨、评价吴景超的工业化思想。  相似文献   

20.
姚继荣 《史学月刊》2001,(2):140-144
历史教育思想是白寿彝先生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史学功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关注历史教育,从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历史教育和如何进行历史教育的问题.他的历史教育思想,反映了他对于历史科学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自觉认识,对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