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公毛泽东三上庐山(1959年、1961年、1970年),外婆贺子珍四上庐山(1959年、1960年、1962年、1966年),庐山与两位老人家有着不解之缘. 在庐山我见到了曾接待过我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的老同志,和他们连谈了两个晚上. 庐山的老同志彭毓炎处长是当年的招待所所长,他清楚地记得1960年外婆贺子珍在庐山看望林彪的情况:“你外婆后三次来,都是我负责接待.每天我都要去问候她,安排一些相关事情.她从我这里知道林彪上山来了,便要求前去看望.”  相似文献   

2.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一旦与名山胜地相结合,更加显示出它独具的风格.庐山在道教史上称为三十六洞天的第八洞天,(《云芨七签》卷二十七)道教所谓的洞天乃上天遗群仙统治之处.由此可见,庐山在道教史上的地位与道徒们对庐山的推崇.庐山得名主要有三说,每说均与道教相关.一是因周初匡俗在此结庐寻仙求道,后登仙而去,山故名匡山或匡阜;二是西周早期方辅与李聃骑驴入山修仙炼丹,后得道,仙去唯庐独存,故得名庐山或辅山;三是说匡俗为西汉初人,因其父助刘邦夺天下有功而封越庐君,匡俗兄弟七人不愿为官,结庐山中修炼寻道,人们于是称此山为庐山或匡庐.以上诸说虽为神话,但至少可以说明,先于道教的存在而存在的庐山,其得名以及被人们所认识,是与道士、方术之人以及神仙家们最早来山活动分不开的.庐山的文化与道教有着深刻联系.也可以说,庐山文化是以道教文化为起点,然后才得以开发和被人们所认识的.  相似文献   

3.
“奉召”上山 1946年7月下旬,蒋介石电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程潜去庐山,我以随员身份一同前往,在庐山牯岭呆了一个多月。现在回忆起当时耳闻目见的几件琐事,感到也能反映当年国内政治、军事风云变幻中的某些侧影。 这年夏季的庐山,虽然如往年一样凉风送爽,盛暑如秋,但自从7月中旬蒋介石登上庐山之日起,除了国民党政府中央各院、部、委  相似文献   

4.
散叶     
<正>蒋介石爱吃"庐山三杯鸡"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庐山美庐居住时,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庐山三杯鸡",并且这道菜还是蒋夫人用来招待贵宾和政界要人的必备菜。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去台湾后,一直没有忘记"庐山三杯鸡",并把三杯鸡的做法在台湾加以改进,加入一种台湾当地盛产的叫"九层  相似文献   

5.
快乐之旅     
正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快乐的暑假,因为爸爸答应带我去庐山玩。没去庐山之前,就听说:庐山的云雾特别美,是人间仙境。我充满期待地坐上了开往庐山的汽车,大约6个小时,庐山终于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导游带我们去仙人洞。朝云出岫,乳白色的云雾缠绕着景色秀丽的庐山。云雾时淡时浓,飘飘悠悠,像玉带、像大海、又像从天而降的银河……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午饭后,我们来到桃花潭——漂流的地方。我和爸爸上了一艘船,是那种充气船,我们俩焦急而兴奋地等待着漂流。开始漂流了,不一会儿功夫,人们互相打闹起来,只听见  相似文献   

6.
吴镇 《钟山风雨》2014,(6):19-21
正一1959年7月底,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结束了前段的神仙会议,即将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在八中全会召开前夜,江渭清从庐山上打电话至江苏省委,通知我立即上庐山。第二天我就登上了长江轮船。上船以后,我看见南京军区的唐亮、许世友两位将军正坐在轮船前头的大休息室里,我与他俩早就相识,他们也是刚接到中央的通知去庐山参加八中全会的。七月的江面,正值盛夏酷暑,空气闷热,江水混浊,船行缓慢。我的心情也很迷茫,不知前  相似文献   

7.
庐山别墅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武超 《南方文物》2002,(3):116-117
庐山别墅历经百年风雨,由最辉煌时的近千栋,锐减到现在的600余栋,主要分布在牯岭的东谷(含云中片区)、芦林、河南路、大林沟等地段.此外,在庐山东南的太乙村也保存着十来栋民国时期的老别墅.牯岭东谷和云中片区是庐山老别墅最集中也是保护相对比较好的区域.本文试就庐山别墅的保护与利用及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1970年8月25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了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当时我正在九江供电局庐山分局工作。开会之前,就接到上级指示,要求把所有重要别墅的电气线路,认真、仔细地检查一遍,保证暑期不出现任何问题。我被派到180别墅去检杏.  相似文献   

9.
1970年8月25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了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当时我正在九江供电局庐山分局工作。开会之前,就接到上级指示,要求把所有重要别墅的电气线路,认真、仔细地检查一遍,保证暑期不出现任何问题。我被派到180别墅去检杏.  相似文献   

10.
从60年代起,我们一直担任陈伯达的秘书。1970年中央在庐山召开九届二中全会,我们俩未参加,在北京留守,是由缪俊胜同志(当时也任陈伯达秘书)陪陈伯达去的。1970年9月7、8日,缪俊胜同志从庐山来电话,通知我们说他和陈伯达几时几分乘飞机回京,让我们准备去接。9月初的北京天气不好。那天我们坐着老俞开的车,冒着瓢泼大雨去西郊机场接他们。飞机降落之后,接人的都兴致勃勃地迎上前去。我们也一样,看到朱老总、董老他们先下飞机。陈伯达是最后下来的,他穿着灰色的夹大衣,表情显得灰溜溜的。他给同时下机的人打招呼,人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概述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北邻长江,东滨鄱阳湖.庐山遗产区面积302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500平方千米.北至濂溪墓,东至高垄关帝庙,南至温泉,西至通远.  相似文献   

12.
贺伟 《纵横》2007,(11)
从1927年6月初上庐山,到1970年8月最后一次上庐山,前后40多年的时间里,朱德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共领导人中与庐山结缘时间最长的人。火莲院、359号别墅、诺那塔、植物园、五老峰,至今犹回荡着朱老总爽朗的笑声。他亲自引种的四川春兰,如今已开遍庐山,和庐山人一起,怀念着宽厚质朴的朱老总,念叨着他的传奇经历、庐山往事……  相似文献   

13.
出席九届二中全会·签发六号简报 揭批陈伯达 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前夕,我突然接到通知,要我带着北京市的中委和候补中委去庐山开会。我记得同我一起去的,有吴忠、杨俊生、黄作珍、倪志福、刘锡昌、张世忠、聂元梓等。  相似文献   

14.
到过泰山,去过庐山,也游过黄山,这回去依兰又见过了奇特的烟耸山.在古城依兰江北、巴兰河边林区公路西北20公里处有座烟耸山。来到烟耸山下,抬头望去便使人感到:真乃是奇奖学光异彩的大好景观。烟耸山是在一片广阔的草地上拔地而起,顶天立地的耸立在人间。据讲,山高足足有百米,  相似文献   

15.
相传苏轼参禅前的境界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颇有哲理,耐人寻思.参禅时的心境便是这“庐山烟雨浙江潮”,可以想象,晚春时分,黄梅时节,雨雾蒙蒙,庐山云雾缭绕,恍如仙境. 然而想象只能是想象,只有真正的踏入庐山,才会发觉庐山的千面,千像,才会深深地感喟语言的乏力,感喟镜头的无力,顺着曲折回旋的盘山路向上,路边郁郁葱葱的林木高大粗壮,三百多个弯路曲折回旋,令久不晕车的人都未免头晕目眩,据说当年毛主席上庐山曾问这条公路有多少道弯路,工作人员回答三百九十六道弯,毛主席感慨的同时赋诗一首:“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相似文献   

16.
姚欣 《南方文物》2014,(3):181-185
<正>庐山,千古名山。苏东坡曾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进入20世纪,葱茏俊秀的庐山成为中国五光十色的政治舞台,与中国现代政治的关系紧密相联。在中国近代史上,庐山披挂着浓重的政治色彩。1926年11月26日,北伐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第一次来到庐山。10天后,国民党中央首次在庐山开会,研究"整理军事政治问题"。蒋介石从此便格外钟情于庐山。从1926年至1948年(抗战时期除外),蒋介石有15个年头在庐山常住,运作国民政府中枢机器,召开有关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的会议。庐山成为国民政府"夏都"、"政治山",南京政府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17.
吴浪  成姿 《旅游纵览》2022,(6):133-135
笔者介绍了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的概况,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庐山西海风景区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资源;打造文旅地标,突出自身特色;加强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采取多种措施,减弱季节性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智力支撑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庐山西海风景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力  吴俊松 《华夏地理》2007,(4):126-137
它就是庐山。 虽不在五岳之列,但声望绝不在其下。有人被庐山有形的松涛、无形的云雾征服;也有人为历史文化墨客在庐山留下的诸多文化烙印而痴迷。总之,庐山一直以来都是受游客青睐的风景名胜地。  相似文献   

19.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夏都庐山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地位极其重要,而当时庐山存在的殖民主义空间与“夏都”身份极不协调,这些促使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庐山的建设以恢复民族的尊严。在南京国民政府主导下,庐山建立了组织完善的现代行政管理机构,收回了牯岭租借地的主权、加强了市政建设的现代化,而这些以及具有民族风格的“三大公建”的兴建都充分体现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建设庐山中对民族主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庐山文物部门于50年代初征集到清代安徽省“绩谿县儒学记”铜印一枚.该印系清代乾隆时期朝庭颁给谿县儒学使用的印记.也是目前存世不多而保存较好的县级儒学使用的印记.现藏庐山博物馆.此印由黄铜铸造.通高11厘米,其中钮高9.1厘米,为直钮.印边长8.5、边宽5.4、厚1.9厘米.印文右为“绩谿县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