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兰芳方 《神州》2011,(4):8-9
孟子的思想是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孟子在孔子“仁”的基础上,纳入“义”,将“仁义”并举。为何孟子思想中多出了“义’,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了“义”,以及“艾”的内容是什么,本文从以上几个问题出发重点探讨《孟子》“仁义”中的“义”。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秦桧这个名字,人们想得最多的词一定是奸臣、卖国贼,残害忠良的小人。秦桧二字几乎可以算是"民族败类"的一个代名词了。历史上关于秦桧的"罪状"大概有三个:一是求和卖国;二是金国奸细;三是迫害抗金英雄岳飞。然而据笔者考证,感觉这几点历史的定论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3.
孟子荀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与孔子一脉相承,在孝道观上也不例外,但其中不同的地方还是显而易见的。孟子从性善的理论基点出发,重点提出了“亲亲”为主的孝道观;而荀子则从“化性起伪”的角度,强调敬孝要合于“义”。  相似文献   

4.
水一支穿过神禾原人工河道与御宿川大河 (唐称福水 ,后称氵高水 )交汇 ,称交水 ,西入沣。古本《水经注》如此记载 ,今本《水经注》无。《长安志》引《水经注》时 ,将二水交汇为交水句与交水段割裂 ,作为福水源头 ,曰“福水即交水也”,曲解了《水经注》的原义 ,在学术上造成混乱。后世以氵高水为交水者 ,其源盖出于此  相似文献   

5.
池桢 《史学月刊》2004,(6):120-122
孔子、孟子和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三者关于君主问题的论述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力图通过对三位思想家有关君主问题论述的具体分析,为其间的发展变化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来。  相似文献   

6.
韩清 《沧桑》2012,(3):142-144
作为2009年开始从网络上流行开来的新兴"被X"格式,新闻媒体有颇多深刻的社会学角度的解读,而语言学界对此现象所做的专题研究尚少,鉴于此本文以现代汉语新兴"被X"格式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学是一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学术思想。其所倡导的仁爱,民本,德治观念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文化的繁荣。但这种学说的不足之处亦不少,首先在社会发展观上,儒家不仅不赞成积极的变革进取,反而要求恢复古制,这种消极的复古主张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其次,儒家思想缺乏民主自由的精神,片面强调家族观念和集体利益,束缚了人们个性的发展。最后其创始人孔子歧视妇女和广大劳动者的思想也是极其窒息人性的,不仅毒害了国人的价值观,也是造成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传统的核心之一是“孝”。在以父权为中心的封建制度下得以实现和维持,并服务于封建政治统治。在现代公民社会中,传统“孝文化”应该有其新的基础,新的内涵和新的保障,“孝”应从以“家庭子女责任”为中心向“社会政府责任”为中心转变。从而更好的发挥“孝文化”的作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韩国都是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自"周公制礼乐"始,人们的生活开始迈向文明。从古代筵席中的礼制中便可看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座次的安排到坐法,无不受着礼制的约束,违者就是非礼。虽说现在的人们对于很多礼节性的东西都遗忘了,但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的礼节还是要继续践行并延续下去。下面将就中国和韩国这两个重视礼仪的国家来进行比较,分析下重视饮食礼仪的意义和他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呼健 《神州》2013,(12):18-1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国中期的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孟子,提出了一些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思想来为统治阶级所服务,其中就包含了与民同乐这一较具有人文色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始作俑”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学对孔子所说的“始作俑,其无后乎”这句话的诠释都与孔子的思想相抵牾,也不合于历史真实。根据对考古材料、古字材料的分析,结合献,我们对该句重新作出解释,认为“俑”之本义当是杀人以殉。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性善论是中国社会德治理论的前提与基础,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今,深入剖析其消极影响,对我国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戚忠娇  包虹 《神州》2013,(3):26-26
在中国,农村家庭养老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孝"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断发展的今天,"孝"被作为当代家庭的道德规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美德,也是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纽带。事实上,大多数子女在生活中仍然坚持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孝顺老人,是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现在,大力弘扬传统孝道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子荀 《神州》2012,(24):22
作为儒道二家的正统传承者,孟子与庄子的学说一同流传千古,泽被万代,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养成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为了实现各自的理想境界,孟、庄分别提出了"集义"与"坐忘"的践履功夫,两者虽然在思维方式上呈现出对立之势,却又在表现形式上互为补充,并在终极关怀的维度上达到了统一,其在形式、方向和目的等多个层面上都有着可供研究对比之处。  相似文献   

15.
尹梓签 《神州》2013,(16):56-56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长期以来,这句俗语体现着民众对孝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体会。孝在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究竟应该居于何种地位,有何意义呢?在当今这个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里,孝道早已被人忘之脑后,人们为了金钱利益和权欲而麻木不仁,而我们这一代应该将这种绵延了几千年的精神文化传承下去,推己及人,让人人行孝之道。  相似文献   

16.
将人力所不及的“命”与经过艰苦的精神探索和卓绝的人生实践可以挺立起的“义”明确地加以划分,并进而为“知识分子”找寻到努力的方向,是孔孟思想中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因素,而“知识分子”切中要害的社会批判和挺立自我则是孔孟“义命分立”的核心内容,但“义”与“命”分立的不彻底也是孔孟思想的重要局限。  相似文献   

17.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特别重视人的精神境界的修养和提升。孟子提出的浩然之气说是其道德意志和道德目标修养的最高境界,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就今日而言,浩然之气说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正气,实现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平天下”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信条和政治理想。但以往人们对它的理解则有失偏颇。人们主要是从献身社会、治理社会的角度去阐释它,但实际上,儒家修齐治平说,还重在讲求对社会的如何治理,以什么样的思想去治理,最终要治理到什么样的社会状态的问题。“平天下”重在一个“平”字,这就是要用“平均”或“均平”的思想和方法去治理社会,要建设一个以“均平”为特征的至公至正的理想社会。但是,儒家平天下思想范畴中的平均或均平,并不是今天人们所理解的平均主义,而是在礼所规定的等级秩序上的均平,是一种各安其分、尊卑有序、秩序规范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邱丽 《黑龙江史志》2013,(17):129+131
人性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要的地位,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从先秦到近代聚讼纷纭。其中,孟子的人性善的论点是中国人性论史上最经典的论述之一,对中国人性论有着重大的影响,并成为儒家人性论上的正统。  相似文献   

20.
亚圣孟子在战国时代以善辩闻名。他在与人言谈交锋中抨击诸侯征战的无道,阐发自己的"仁政"思想,教人以生活的智慧。在《滕文公》上下两篇中详细记录了孟子"好辩"的原因、方法和"辩"中所体现出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