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代酒价,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有趣话题。《学斋占哗》记载,宋真宗问宰相丁渭:“唐朝时酒价多少?”丁渭说:“每升三十文钱。”真宗问根据何在?丁渭引杜甫诗句的“速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为证。  相似文献   

2.
古代酒价,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有趣话题。《学斋占哗》记载,宋真宗问宰相丁渭:“唐朝时酒价多少?”丁渭说:“每升三十文钱。”真宗问根据何在?丁渭引杜甫诗句的“速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为证。  相似文献   

3.
正《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通常印象,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在《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这得先从"斗"说起。古时量酒用的斗,跟现代称粮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这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相似文献   

4.
杜甫与草药     
江娜 《文史月刊》2012,(4):60-60
杜甫以诗闻名于世,后人称为“诗圣”,其实杜甫与药物也打了一辈子交道,采药、种药、洗药、卖药,从没消停过。这一方面因为他自己是个“药罐子”,身子骨多病,时不时的需要“来两付”,买不起药,只好自己动手了。另一方面也是为清贫的生活所迫,卖药的钱好歹还能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5.
胡学彦 《古今谈》2005,(2):51-54,62
浙江历史悠久,是中国文明发源地之一。据王国维先生考证,早在唐代穆宗时期就已有图书出版了。唐著名诗人元稹为《白氏长庆集》所作序中有言:“扬越间多作书摹勒乐天及予诗,卖于市肆中也。”王先生认为“夫刻石亦可云摹勒,而作书鬻卖,自非雕版不可,”因而断定“唐之中叶吾浙已有刊版矣。”文人著述就更早,汉代的传世就有好几部,如,据史书记载,  相似文献   

6.
正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家多难,到了唐德宗时期,外患频频,军阀割据,时不时还发生灾害饥荒,百姓过日子相当艰难。京畿一带经过了四年歉收之后,贞元三年(787)迎来了生机,"是岁最为丰稔",一斗米的价格是一百五十钱,一斗粟价格是八十钱,粮食比往年便宜了  相似文献   

7.
蒲坂桑落酒     
在我国古代璀灿的文化中,酒与诗是紧密相连的。三国建安才子曹植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更有斗酒诗百篇的美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由此诗不仅使人们想起了名誉中外的杏花村汾酒。当今在人们心目中只有茅台、汾酒、五粮液等八大名酒,岂不知在古舜都蒲坂,今永济市内出产的桑落酒,源远流长,古今传盛名。  相似文献   

8.
《文史天地》2022,(2):94-95
<正>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考证,新中国成立后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唐朝白居易的《问列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到了宋朝,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神州民俗》2006,(12):59-59
在唐朝开元时,天下十分太平,据传长安的牡丹盛开,而唐玄宗在内殿观赏牡丹时,问咏牡丹的诗是哪一首,而陈修奏道,当然是李正封,其诗有一句曰:“天香在染衣,国色朝酣酒。”  相似文献   

10.
廖保平 《文史月刊》2011,(12):41-41
北宋时,宋真宗请他的宰相王旦吃饭,饭后顺带送了王旦一壶酒。 王宰相回家后,想看看皇帝赐他的是什么好酒,就拿了个酒杯,想倒杯酒来尝尝。他揭开酒壶,一看,我的天啊,哪里有什么酒,竟是一壶的珍珠宝贝。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酒史,源远流长,自传说中的杜康、仪狄酒以来,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酿酒与饮酒的历史传统.对酒的认识,世人历来褒贬不一,有人骂它祸国,有人谓它伤身,特别是把它与“色”相连后,酒几乎成了罪犯的代名词,但始终没有影响人们对酒的爱好,甚至有人达到了嗜酒如命的地步.尤其是历代文人学士,借酒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如曹操“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与酒有关的名篇名句,可谓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12.
酒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曾留下了无数的佳话。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咏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谓酒助诗兴,诗溢酒香。中国是世界上酒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不仅各种名酒如数念珠,而且酒名  相似文献   

13.
“溜须”     
"溜须"一词源于宋朝名相寇准。 寇准有个副宰相(即参政)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了汤污。丁谓瞧见,忙上前将汤污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地揩拂下来,并将胡须梳理整齐。后来,人们就称丁谓这种行为是"溜须"。  相似文献   

14.
谢亚鹏 《文史天地》2014,(11):70-73
正有唐以来数不胜数的诗人中,王绩最得酒中真味,才是"醉里得真知"的典型和代表。大凡说起唐代诗歌,特别是说起初唐的诗歌,王绩总是绕不开、躲不过的一位诗人,就连元人辛文房编撰的《唐才子传》开篇第一人说的也是王绩,说他"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当时著名的神通才子,也不是因为他的特立独行——号称"斗酒先生"。实在是因为他是盛  相似文献   

15.
陈章 《文史天地》2009,(6):61-62
无“奸”不商。原为: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相似文献   

16.
昆山大儒徐元文应长兄徐乾学之命而作的《斗酒诗》,以七绝组诗的形式评论了在长兄家中聚会时品尝的各类名酒,兼具文学与史学价值:它既还原了明清士人阶层"诗酒之会"的场景,又保留了为时人所钟爱的多达三十种酒的名目、产地、外观、口感、原料、酿法、口碑以及相关典故等形形色色的信息,称得上是一篇研究古代酒史的重要文献。现以徐元文笔下产自"北五省"的蓟酒、沧酒、潞酒、墨露和桑落酒为例,结合其他传世诗文,讨论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诗酒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典故。  相似文献   

17.
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封建王朝大多铸造了铜钱。各个王朝每年铸造了多少铜钱,献记载并不全面、详实。唐朝在全盛时期曾经创造过一年铸铜钱100万贯的记录,但只有一次。一般说来,在北宋以前,中国封建王朝每年所铸铜钱数在20万贯到33万贯左右。北宋是我国历史上铸造铜钱最多的王朝。在宋真宗时期,铜钱年铸造量已超过100万贯。宋仁宗时期,铜钱年铸造量已达300万贯。以后一直保持在每年铸造铜钱300万贯以上。宋神宗时期,每年铸造铜钱竞超过500万贯。据专家估计,北宋铸造铜钱总数应在3亿贯以上。  相似文献   

18.
彩礼安顺、曾走一带的苗族,把男女婚姻这个终身大事看得比汉族重,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大得多。为了结婚时给女家送彩礼,传统习惯是:男孩从生下地的那天起,当父亲的就要砍下一根竹子,据下三尺六寸长的一武分简。从此,卖鸡要往竹筒里丢点钱,卖蛋要往竹筒里丢点钱,卖包谷、卖辣椒、甚至卖草鞋都要往竹筒里丢点钱。这些钱丢进去就不能取出来。直到这个孩子长大成人,结婚办酒时才把竹简破开,将这些有十几二十年的钱取出来作为彩礼钱。如果还不够,或卖牛,或卖猪,或向亲友借贷,当父母的再想别的办法。造条婚姻的第一步是选条。安顺、普…  相似文献   

19.
这首《登高》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间,旅居夔州时之作,历来对此诗评价甚高。如清朝杨伦认为此诗:“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而早在明代,胡应麟就推崇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诗薮》)。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其光辉诗篇彪炳千秋。晚清著名诗人郑珍,其现实主义的诗作,亦名传遍选。黎汝谦《巢经巢诗后集引》曾言:“吾观先生晚岁之诗,质而不俚,淡而弥真,有老杜晚年境界。”但何以如此,语焉不详。为之聊述浅见,以求指正。一境遇巧合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审言,是当时有名的诗人。“诗是吾家事”,良好的家庭儒染,使诗人受到直接影响。诗人自幼刻苦好学,且敏颖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襄。”(《壮游}))又尝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创作的深厚富博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