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公典盘铭重新梳理认为该盘当为齐器,是齐国公典为嫁到邿国之女所作媵器。"子姜首"称谓,"子"当系美称,"姜"是姓,"首"是名,"邿"当为夫国国名。""为动词,非连词,当训为"往嫁"。"于终有卒"表示在终老的时候能有所依靠。  相似文献   

2.
宰兽簋铭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98年第8期罗西章《宰兽簋铭略考》,载有周原博物馆 1997年8月征集的西周宰兽簋铭文拓片,铭文第9行有关册命赐物的记录,原释文作:“易(锡)女(汝)赤市、幽亢、敡勅,用革。”其中“敡勅”一物,原未作说明。覆按铭文拓本,“敡勅”二字分别作图一:1、2之形。图一:1 金文仅见,左边偏旁与本铭“易”字及其他已确识的“易”字有明显的差异,原释为“敡”,恐不确。实际上,此字左偏旁应即“川”字异构。这种写法的“川”数见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资料,旧释为“川”  相似文献   

3.
作册般铜鼋铭文新释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射,与获、贯射四、无废矢一样,在当时都是记录射礼的专门术语或固定句式,也是射礼文辞有别于田猎文辞的显著标识;铜鼋既是铭功的庸器、展示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也是颂扬商王射技武功的纪念物,三者并不矛盾;铭文记载了同一日王所举行的弋射和射鼋两种射礼;当时可能是把鼋悬挂在两个立柱之间作箭靶的,这说明商周时代的射礼曾经历了一个从田猎竞射到射牲、再到射侯的发展历程,而铜鼋所反映的正是由实射动物到射侯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4.
山西晋城拴驴泉石门铭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一直以来未能得到较为充分的认识,山西大学赵瑞民、赵杰先生对铭刻进行科学勘查及考释以后,引发了学术界的重视,多名研究者对铭文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是铭文中的一些问题仍未能完全廓清。拴驴泉一名虽暂未发现于史料,但《晋书》后燕与西燕之战中所提及"深涧"或即指此。另外,作者对汉魏时期栈道修治管理、郎官制度、"下曲阳"地望、"碥"字释义等方面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90年丰宁县大阁镇出土的契丹大字陶壶铭文作了补释.释读了寺,认为竞是契丹大字 , 可释为人名"留温"或"留恩",光意思为"撰".  相似文献   

6.
李学勤 《文博》2013,(1):16-17
日光镜是西汉铜镜中最多见的品类之一。如《长安汉镜》一书统计,在汉长安地带发掘的1100余座汉墓中,共出土铜镜300多面,日光镜竟占92面,其年代自西汉早期下至新莽。按该书所说日光镜,是特指一种形制偏小,圆钮,钮座环以连弧纹或索状纹的铜镜,同书所列日光草叶纹镜、日光四乳铭文  相似文献   

7.
能原镈传世两件,均铸有铭文,分别为48字及60字,为便于称述,现将铸有48字铭文的称为甲镈,60字铭的称为乙镈。甲镈传于光绪庚寅年(1890年)为渔人得之于江西瑞州(今高安县)东廓外锦江中,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乙镈土于江西临江县,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件镈的年代,《殷周金文集成》  相似文献   

8.
江陵出土吴王夫差矛铭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11月,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5号墓出土1件青铜兵器,因其形制与矛相同,故一般称之为矛。器中脊两侧近基部有错金铭文两行8字:"吴王夫差自乍用(?)。"春秋时期的吴国铜器传世较少、铸有铭文的吴国兵器,过去只见有戈及剑,这件吴王夫差矛的出土,是近年来吴国铜器的重要发现。这件铜矛铸造工艺极为精美,与江陵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堪称为吴越兵器中的双璧,是稀世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9.
逨盘补释     
逨盘为西周重器,出土后,经李学勤、裘锡圭、王辉、何琳仪等先生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得铭文的释读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但在某些文字构型的分析和词语的诠释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就其中盭和于政、明(?)于德和幽明厥心三个词语的训释问题进行补充证明。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毛公鼎铭文中的吉(jí)应为巩固义;闬(hàn)应为谙习义;■(zhuān)应为专擅义。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86年第1期刊登了陈贤芳同志《父癸尊和子尊》一文,介绍了两件重要的青铜器。特别是后者,铭文长达三十七字,记述了贵族在宗庙中进行祭祀及受王赏赐等事。是研究金文及古代礼制的宝贵资料。陈文对此铭已有考释,读后颇受启发,但其中还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要探讨。首先将铭文重新隶写如下: 乙卯,子见在太室,白□一,耴琅九,  相似文献   

12.
一、兹字补释甲骨文有一个(?)字,象两束丝之形,本当是丝字,隶定应写作(幺幺)。《说文》:“(幺幺),微也。”应是引申义。卜辞的(幺幺)用作兹,为指示词或指示代词则是借音字,传统称之为假借字。周代金文以及后代文献,兹用作指示词或指示代词均为近指,近似于此,大体上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近公布的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的释读提出若干商榷和补充意见,涉及字形分析、字义解释、通假读破,以及断句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速盘补释     
速盘为西周重器,出土后,经李学勤、裘锡圭、王辉、何琳仪等先生深入细致的研究,使得铭文的释读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但在某些文字构型的分析和词语的诠释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就其中"盭和于政","明隋于德"和"幽明厥心"三个词语的训释问题进行补充证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季姬方尊的铭文进行重新隶释,认为器主当是(?)季姬,铭文内容表明周王嫁女所赐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16.
白于蓝 《江汉考古》2001,(2):55-58,54
《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由文物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笔者近日审阅是书,感觉内中释文和注释中仍有部分可商榷者,故草成此文,以就正于方家。一    子孙以其祭祀不屯。[二七]                (《老子》乙简一六)[注二七]:“屯,简文为‘屯’字的省形。《说文》:‘屯,难也’。裘按:从字形看,似为‘乇’字。”    按,所谓“屯”字,原篆作“”。从字形看,此字既非“屯”字,亦非“乇”字。郭店简中“屯”字作“”(《缁衣》简一)、“”(《老子》甲简九);“乇”字作“”[…  相似文献   

17.
刘洪涛 《考古与文物》2013,(1):102-108,112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的释文十分精审,但偶尔也有释写不准确之处,例如本文所讨论的“鬼”、“害”、“惠”、“(器)”四字.造成这种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整理者在写释文的时候没有充分注意古文字的形体特点.本文想藉此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在释写古文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形体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尤家庄战国墓地出土铜灯的铭文中“龙阳”是楚国地名,“邑子”,文献习见,在铭文中是墓主的同乡。秦墓中伴出楚漆器、楚铭文和秦铭文,这为墓葬之中多元文化共存提供了新颖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字补释     
本文在胡厚宣先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卜辞和铜器铭文的考察,重新探讨了商代卜辞中的字,指出它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异体形式,加“王”符以别于复数“我”所表示的殷商集体,是一个用于特定场合的异体专用字。  相似文献   

20.
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发掘报告以及该墓出土的春秋铜器铭文在《东南文化》1988年第3、4合期上发表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对这些铭文的研究考释成果也陆续面世.近来笔者读到了三篇有关这一课题的论文,即:周晓陆、张敏两君所著《北山四器铭考》(以下简称周文),商志(?)、唐钰明先生著《江苏丹徒背山顶春秋墓出土钟鼎铭文释证》(以下简称商文)及曹锦炎先生著《(?)(六阝)编钟铭文释议》(以下简称曹文).这三篇文字虽然在对铭文的释考上有分歧,但都有独到的见地.笔者读后受到很大启发,引起了对该课题的研究兴趣.本文拟将笔者通过研究得到的一些极不成熟的想法,及学习上述三篇成果后产生的一些久思不得其解的疑窦就教于学界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