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雕史话     
张英 《收藏家》2003,(4):54-55
微雕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起源于中国,初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延续4500年。在这数千年的微雕工艺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不少工艺大师和微雕家。但其雕刻方法基本有两种:立体微雕和平面微雕。在各种辅助手段(如放大镜等工具)尚未出现的古代,微雕艺人及微雕大师是如何进行这种细致工艺的制作呢?他们只能凭借意念、感觉来支配控制自己,精雕  相似文献   

2.
2020年3月西安市长安区小居安村建设工程项目M19中出土了一批武周时期微雕器物,该批器物造型精致,且同类器物出土较少,罕有相关研究,为明确其材质、工艺,采用超景深显微镜、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微雕的成形与彩绘工艺包含刮削、打磨、钻孔、抛光、贴金等,其微雕本体材料是以Ca、P为主要元素的羟基磷酸钙,结合风化后普遍存在的蜂窝状孔洞,认为其材质应为骨质。  相似文献   

3.
无锡鸿山越墓是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陵的贵族墓葬,墓葬年代为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该墓葬出土了青瓷器、陶器、玉器、琉璃器等随葬器物千余件,其数量之多,器类之全,为江浙一带越国贵族墓葬之最。鸿山越墓出土的玉器玉料精良,造型奇巧,工艺细腻,纹饰繁缛,神采灵逸,寓意奇幻,显示出超然的个性。鸿山玉器是"工"与"艺"的完美结合,是"形"与"意"的完美结合,鸿山越墓出土的玉器有龙纹玉覆面、蛇凤纹玉带钩、龙凤首玉璜、双龙首玉璜、龙首玉璜、螭凤纹璧形玉佩、出廓龙纹璧形玉佩、双龙管形玉佩、兽面纹形玉佩、凤鸟形玉佩、盘蛇神兽纹玉管、云纹削形玉佩等1,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玉器中独领风骚。鸿山越玉精美、流畅、灵逸、奇幻,不仅有着繁缛细密的局部纹饰,还有着流畅不滞、纤若毫发的"微雕"工艺。  相似文献   

4.
<正>翻开长沙市博物馆厚厚的玉器藏品账册,在众多的珍贵玉器中清玉占据了半壁江山,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部清代玉文化史。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玉器能像清代玉器那样与众人形跟影随、不离分秒,探究其中因缘,解析清玉特征,是下文谋篇之意。一、神灵崇拜的玉史话"上天"造就了人类知美的观感和本能。"上天"还用亿万年时光造就了征服人类观感的美丽石头——玉。当先民以玉事神时,它就在大美  相似文献   

5.
微雕多传奇传奇扬美名微型雕刻,是中国工艺美术中最小最奇的艺术,她不但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让人难以置信。因此,这一类的传奇人物、传奇故事就不胜枚举了。早在三四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甲骨文上刻划记事,其细微之图案小若米粒;在唐代,有艺人能在一支笔管上刻一“幅从军行”,  相似文献   

6.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人类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人类交往”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乍看起来,它们之间似乎也毫无联系,但是,如果我们把两者放在“大航海时代”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不难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只有当西欧人要求与东方人进行直接交往时,哥伦布才有可能发现美洲,唯有美洲被发现,才有世界海道大通和全球性人类交往形成。本文循着这一逻辑思路,将哥伦布这个国内外史学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置于人类交往史的位置上,旨在客观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纪念他首航美洲500周年。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将实(古)物作为一种资料见证历史、复原历史或解释文化、推演人类行为时,其真实的意义恰好相反,我们是用历史的、文化的、人类行为的角度阐释实(古)物的丰富内涵与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面向大海     
当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在太空中遥望自己的家乡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惟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因为覆盖了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的大海,是蔚蓝色的。而我们这期的主题就是大海,那片久违的蔚蓝色。  相似文献   

9.
自然环境是人类及其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当我们宏观地审视史前文化的发展过程时,离开了对相关人类文化生存环境的考察,就很难得出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前看来,歌谣似乎是一个离现代人越来越遥远的文化事象,似乎是现代生活中日益褪色的“古典”。然而当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倍感孤独、寂寞、空虚、惆怅的时候,我们总想象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压力可以被解释为人类在面对挑战和具有威胁性的情况时的一种反应,也可以说是人体对身心平衡受到影响时的一种反应。当人们承受压力时,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也会适度绷紧。生活偶尔有一点压力是难免的、正常的,正常的压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是,如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元第三个千年到来之际,世界地图上似乎已没有"空白",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似乎再没有人类没有到过的地方.然而隐蔽在亚洲的几个山脉和沙漠中的偏远地区仍在等待着人类去探险、发现和研究.蒙古的阿尔泰地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图一).到目前为止,这个地区的考古学研究仍是空白.  相似文献   

13.
人类自从心中初孕向往文明的萌芽,似乎从来不甘心向命运屈服。掀开厚重的人类文明史册,我们可以从古旧发黄的字里行间寻觅出当初曾辉煌而跳跃的一幕:就是天水这一黄土,曾掩埋忠骨,曾包藏苦涩,曾隐匿财宝,曾遗落秘史。当我们触摸到一段历史的残骸,祖先们隔世的余温便会温暖我们的手指,自豪和光荣便会从心中升腾。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国农业文化的摇篮,属黄河流域的渭河上游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一期彩陶和农业遗址,时间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农业遗址基本接近,因此,大地湾是人类农耕文化的最早渊源地之一。华夏农业从神农氏起,由采集经济开始…  相似文献   

14.
王艳芬 《世界历史》2005,(3):129-131
当大家习惯于谈论大国或强国外交时,我们对书架上满是像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外交的相关著作也就习以为常了。于是乎,给读者的感觉是,在这个世界上,似乎也只有大国或强国外交了。的确,从历史上看,外交似乎一直是大国或强国的专利,但诚如《20世纪澳大利亚外交史》①作者汪诗明  相似文献   

15.
孙凌霞 《神州》2014,(3):165-165
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口的增多,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当由于人为的乱伐森林而造成水土流失所引发的一次次洪水肆虐而冲毁了我们的家园;当由于人们的破坏生态而造成草原逐渐沙化;当漫漫风沙也肆无忌惮地入侵我们的城市时,世人逐渐觉醒了,终于提出了"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这一强有力的富有时代意义的口号。"环境保护"也从此成了公众所关注的热点。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又是主渠道之一,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环境专章及其渗透教育是一重要环节,在教育和培养新世纪环保主人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世界》2013,(4):132-133
当音乐响起,我们又回到那个熟悉的镜头前,共进早餐,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不知是巧合还是历史的有意着笔。'昭苏'一词,似乎已经隐含了种种隐喻与象征。之前对昭苏的印象只是伊犁的一个县。很多时候,地图上的认识,已经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习惯。而昭苏对我以及很多人是陌生的,就如同某个我们隐约知道的人,却一直未能谋面与相识。我们以为知道昭苏,其实我们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想象。当你走进昭苏草原,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广阔的梦境。那泛滥的色彩似乎是对你目光的一次挑逗,黄色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马丁·盖尔归来>和<档案中的虚构>[1]中文版图书的发行,我们认识了娜塔莉·泽蒙·戴维斯(Natalie Zemon Davis).她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新文化史、女性史和微观史学的领军人物,并于1987年荣膺美国历史学会会长桂冠.当读者们仍着迷于她在<归来>中所展现的16世纪法国乡村的社会生活画卷时,当我们还为<档案中的虚构>中所揭示的赦免诉讼状背后的文化逻辑而感慨时,戴维斯教授的另一部著作<早期现代法国的社会与文化>又被翻译出版.  相似文献   

19.
陈虹 《神州》2012,(35):72
素描也像若干其它技能一样,是一种一时间内可思考几件事物的思维活动,因为有意识的思维似乎一时只能思考一件事,而当我们绘画时候的下意识思维却必得兼顾许多事物。所以,学画的整个过程要求我们下意识的思维和一定数量的  相似文献   

20.
瞬间与永恒     
瞬间与永恒代表着两个极端,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可是,当你对这个话题深究下去时,你就会发现,它们竟然是那么地富有内蕴,值得细细品味。瞬间有很多种,而最值得品味的,莫过于美的瞬间了:当最后一抹夕阳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显得美丽而略带凄惨时,这是美的瞬间;当最后一缕星光划破黑夜的宁静,召唤着新生的太阳时,这亦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