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引言李(?)《焚書》卷一《答耿司寇》約六千字,是《焚書》中最長的信,也是李(?)駁詰耿定向篇幅最大的一篇論戰檄文,歷來受到人們重視,將其視為《焚書》或李(?)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人們談及或研究李(?)反偽道學的思想,每常予以稱述和引錄。  相似文献   

2.
万历十七年(1589),焦竑考中状元,李贽向焦站提出去北京依从於他的请求,遭焦站拒绝。李贽这次亟想北上的真实原因,是为了远避耿定向。北行计划受阻,李贽只能与耿定向近距离对峙。他由退避改为向耿定向主动挑战,在次年刻行《焚书》,随即遭到当时主流舆论抨击,这成为他个人生活史上一个重大转折,他晚年景况悲凉,最终自尽狱中。将这些经历联系起来看,焦站的拒绝对李贽晚年的生活无疑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李贽《复焦弱侯》异文的分析,揭示了李贽、焦竑、耿定向三人关系中这一被遮蔽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李竞艳 《史学月刊》2023,(3):133-136
<正>李贽提出“道不虚谈,学务实效”(张建业、张岱注:《焚书注》卷三《定林庵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92页)以及“学道贵虚、任道贵实”(《焚书注》卷三《虚实说》,第287页)。虚实之辨作为李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在其求道之态度,在其学术思考、政治理念、日常生活等方面也皆有涉及。正如陈宝良所言:“虚实之辨,李贽论之最详。”(陈宝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26页)从表面看来,李贽在虚实之辨中似乎将“虚”和“实”分别对待。许苏民在谈到李贽的虚实关系时,更关注二者对立的一面,强调李贽对“实”的主张,而忽略了其对“真虚”的坚守(许苏民:《李贽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65页)。陈宝良在肯定李贽虚实之辨重要性的同时指出:“在虚实之辨上,李贽主张不可固执一端,而是应作一个出入虚实之间的‘真人’。”(陈宝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第126页)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李贽虚实关系中融合的一面,然而,对李贽为何主张不可固执一端的深层原因未作进一步解析。所以,在李贽的虚实之辨中,“虚”“实”的本质到...  相似文献   

4.
单国强 《收藏家》2000,(4):34-34
“九如”一词的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天保》六章,注云:人君以“鹿鸣”诗赐臣后,臣即歌此诗以答其君。诗言天下安定,犹如永恒的高山和不息的河川。有第二章曰:“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又言天下获福,犹如月盈日出和南山之寿、松柏之茂,均相继而长新。有第六章曰:“如月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由于诗中连用九个“如”字,后人遂将“天保九如”联用,  相似文献   

5.
李贽《藏书》是一部优秀的史学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其价值不仅脱胎于李贽所处的时代,也源于李贽对前人既有成果的吸收借鉴,其中明中期学者唐顺之学术思想的影响最明显。《藏书》无论在内容、体例还是在思想上,都印有唐顺之《左编》的印记。但在对四书五经、春秋笔法、道统论等诸方面态度上,又表现出与《左编》一定的差异。考之李贽和唐顺之同为王学后学的思想背景,盖两部作品所体现的是涵泳于王学内部不同派别之下的编纂旨趣。李贽《藏书》与唐顺之《左编》之间的联系及差异,体现了明代中期史学思想的内在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6.
宋朝于熙宁八年十二月颁布的《讨交趾敕榜》,向来被认定为时任首相的王安石亲笔"自作"。但王安石自作《讨交趾敕榜》说最早与唯一的史源,只是王安石政敌司马光所作之《涑水记闻》,又显然与宋代内制皆由翰林学士等词臣草拟的制度不合。更为重要的是,榜文以彗星天变来咒诅交趾的核心内容,不仅与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素来主张、"最不信《洪范》灾变之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势若冰炭;特别是与其在当年十月末答宋神宗手诏札子当中,王安石具体所论的该次彗星等天变"不足信"完全牴牾。其实是司马光等旧党以讹传讹甚至有意编造出来的"谤言谤语",目的在于丑化王安石,并非真为事实。《讨交趾敕榜》应是宋神宗本人授意词臣所作,当从王安石文集当中予以删除。  相似文献   

7.
尹伊 《收藏家》2000,(2):44-46
子建才名冠天下,累千年而不衰,尤以一篇《洛神赋》,洋洋洒洒近千言,为历代文人所重。晋人王献之即好写曹植这篇文字,便有了草书、真书诸帖流传。北宋时内府尚存数品,唯其小楷正书已“不完”(见《宣和书谱》),仅残存“于是科焉纵体,以邀以嬉”之“嬉”字以下,至“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句“飞”字以下十三行两  相似文献   

8.
据归元禅寺现存有关史料介绍,归元寺的旧址原是一处私家园林——葵园。园主名王袗,字章圃,曾任明末华州牧,成都同知。据《汉阳县志》记载,王章圃曾随萧良友学习诗。萧良友在明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第一名,少有“神童”之称,曾在史局工作15年,任过国子监祭酒。王章圃还与明代名的“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有密切来往。为了能与人墨客一起赋论诗,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之提出清代言音声训诂之学者,向以“戴、段、二王”并称。王念孙《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下或简称《述闻》)、《经传释词》(下或简称《释词》)四书,为王氏父子平生心力、学诣之  相似文献   

10.
唐重牡丹     
欧阳公牡丹释名云:牡丹初不载字,唐人如沈、宋、元、白之流,皆善咏花,当时有一花之异,彼必形于篇什,而寂无传焉。唯刘梦得有《咏鱼朝恩宅牡丹》诗,但云“一丛千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予按:白公集有《白牡丹》一篇十四韵,又有《秦中吟》十篇内《买花》一章,几百言,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而《讽谕乐府》有《牡丹芳》一篇,三百四十七字,绝道花之妖艳,至有“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语。  相似文献   

11.
郑性之,原名自诚,嘉定元年状元,曾任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兼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是宋朝名臣,《宋史》有传。然而,对其籍贯则诸书所记各异。宋梁克家《三山志》说:“郑自诚状元,字信之,后改名性之,闽清人。”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云:“郑性之,字信之,初名自诚,后改今名,侯官人。”明何乔远《闽书》将郑性之归人侯官县。  相似文献   

12.
著名史学家蔡东藩著的《清史演义》中有言:“袁昶名臣也,以忠谏至祸,同罹惨刑。丹心未泯,碧血长埋。”袁公忠谏至祸是谁为之?他的一生功过究竟如何?我们在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清朝宫中官员履行》、《光绪皇帝石朱批》以及《清史稿》中,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3.
读《巴蜀史志》2000年1期老屯的《嫘祖研究的补充意见》(下称《意见》)后,本着还历史本来面目,特提出几点意见:一、赵蕤《唐碑》不避讳玄宗“隆、基”二字,证明《唐碑》确为赵蕤所撰,非《意见》所言伪作:《意见》言《唐碑》中“典礼之隆”、“奠国基”,犯了玄宗隆基之讳,断言《唐碑》为伪作,从而否定嫘祖故里在盐亭。  相似文献   

14.
一、秦火、项火未尽焚天书秦人一统天下.亦欲统一天下学术.于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由李斯动议焚烧天下诗书。其结果,古人有两说,一曰“先王坟籍,扫地皆尽”①.一曰“秦焚书未全毁”②,其孰是孰非?秦始皇自言“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③。不中用者,即不可用于秦治者.亦即李斯奏章中所言“史官非秦记”、”‘诗书百家语”④。那么”中用”于秦治之书,当不在焚烧之列──从焚书类别上看.是“秦焚书未全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李斯奏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  相似文献   

15.
《续藏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晚年撰写的一部传记体明代史。它同李贽前期撰写的《藏书》在体例、传记立目编排等方面都有差异,特别是在史论方面,《续藏书》给人一种感觉,似乎一味“扬善不刺恶”,谨守绳墨,而《藏书》则独出己意,无所规放,明显不同。然细分析《续藏书》史论会发现,李贽采取得是褒中寓贬的论史方法,实则与《藏书》并无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荣辱观,强调羞耻心于人十分重要。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有关这方面论述的名言警策不少。比如,春秋时期的孟子主张仁政,在他看来:“仁则荣,不仁则辱。”他认为:“人不可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说:“耻之于人大矣。”汉代的桓宽在《盐铁论》中有云:“贤者不容辱。”王安石在《拟上殿进札子》中有道:“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欧阳修则在《魏公卿上尊号表》中有言:“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可以说,千百年来,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儿女恪守为人的荣辱观,明礼义,知廉耻,见贤思齐,从善如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泱泱华夏才无愧于文明之邦,礼义之邦。  相似文献   

17.
陆岗 《旅游》2003,(6):40-41
还记得在电影《卧虎藏龙》中,男女大侠在片碧绿的翠竹间,或飞来飞去,或立于竹梢纹丝不动的场景吗?该片获奖后,有人问导演李安:“片中之万亩翠竹,湖光山色的绝美画面来自何处?”答曰:“来自川南之蜀南竹海。”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落实“一纳入、五到位”要求,使修志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完成《新疆通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志》初稿30多万字,草拟文件、培训材料、责任书、篇目设计,利用现代化修志工具整理资料100多万字。  相似文献   

19.
陈建《皇明通纪》是明人编纂的第一部编年体当代史,虽经朝廷焚毁,而海内传诵如故,受到当时学者的重视,涌现一批续补《通纪》之作。其中《世穆两朝编年史》、《皇明从信录》、《两朝从信录》、《明通纪述遗》是众多续补之作中的代表作。本文逐一将其作者、撰述过程、内容特点等加以考述,由此可窥见《通纪》续补风气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丘良任 《古籍研究》2000,(3):110-112
吴敬梓《木山房诗说》久已亡佚。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说:“先生有《诗说》七卷,是书载有《溱洧》篇数语;他如“南有乔木”为汉江神女之词;《凯风》为七子之母不能食贫居贱,与淫风无涉;“爰宋唐矣”为戴妫答庄姜“燕燕于非”而作;皆前贤所未发。又说:“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