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锦屏本地苗族木商向政府状告外省木商使用冲铅银两假币的诉讼案件。收集到的两件状词,一是道光七年(1827)由李荣魁带头起诉到贵州布政使司批转黎平府的公文,又由黎平府作出处理公告;另件是光绪十三年(1887)姜名卿等向黎平府递交的状纸。两起案件相隔60年,因为假银泛滥、受害深重后才产生诉讼,政府行文禁止后,仍禁而不止,所以少数民族的木商、林农和从事木材运输的农民工,受假银之害至少在80年以上。但从外省木商之滥用假币,折射出清水江木业之兴旺。  相似文献   

2.
<正>《长青》杂志是全国垦区100多个农场中唯一的场级刊物,历经从1991年创刊时的手抄本到油印本又到铅印本,16年共发行19期,先后有26人担任过编辑,目前已有6人去世,7人因病退出,13人尚在工作。这13人中创刊时的16名老编辑现仅剩4人。“老复转”们这种前赴后继,没有报酬、甘愿奉献,续写长青篇的事迹,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3.
溧阳孙勤良泉友近日来沪,携南宋叁佰铅质酒牌一枚,长87、宽36毫米,重34克。面“使府酒务”,背“细酒拾捌界叁佰”。实物开裂严重,所以没有墨拓。十八界会子始造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初出时一准十七界会子五,但随即逐年贬值。景定五年(1264年)在贾似道主持下发行新的银关子,一准十八界会子之三。银关子又称见钱关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者首篇铅同位素考古研究论文究竟发表于何时?新近有文章说,“我国学者首篇铅同位素比值研究的论文”,是1985年发表的。这一说法是失实的:一、根据该文注释所引,1985年之文仅是一篇关于铅同位素方法的介绍性文字,并非研究论文;二、真正的研究报告其实前此一年即已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5.
西汉龙纹铅饼自1913年首次报道以来(图1),迄今已有整九十年了。这些年来在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湖南及北京等地铅饼屡有出土和发现。由于在汉城故址、西汉墓或汉四铢半两同时出土,所以,铅饼存在的年代也与西汉同期是可以成立的。但铅  相似文献   

6.
铅同位素分析方法常用于判断铅矿石含的产地。牛津大学的S.Wolf等使用铅同位素方法分析一批来自埃及Fustat的伊斯兰铅釉陶制品。这批器物时间跨度从公元8世纪至14世纪,牛津大学的R.Mason已作了器型学、年代分类、岩相学和工艺学研究,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批器物是由埃及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温苏 《安徽钱币》2005,(4):50-50
去年.笔者集得背上下星永历通宝一枚,该钱生坑,但不结锈,包浆呈浅灰黑色,稍厚,掷地响声暗哑,稍磨开边道,证实其为铅质。该钱径26mm.穿65mm,厚2mm,重7.24g.铸制精美,与铜钱无异。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队在配合航空工业部 61 3研究所、洛阳得天置业有限公司两个单位基建考古工作中 ,发掘清理出东周时期的墓葬 5 0余座。这两处墓葬区位于西工区凯旋中路南侧 30 0米 ,涧东路南头西侧 60米 ,原东周王城遗址区内 (图一 )。其中 C1 M72 2 6、 70 39、 72 5 8、72 5 6、 72 5 7五座墓葬较为重要 ,现报告如下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一、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墓壁光滑 ,口、底等大 ,墓内填土均经夯打 ,夯层清楚 ,每层厚 6-1 0厘米。除 C1 M72 2 6为东西方向 90°(以头向为准 ) ,其余均为南北方向 0…  相似文献   

9.
为了证明激光烧蚀MC-ICP-MS铅同位素分析考古艺术品-罗马银币的可应用性,选择14枚取自英国大英博物馆的银币样品,并已知其制造地来源。其中,7枚为公元196年罗马制造,另7枚为公元197年LAODICEA制造。用激光烧蚀MC-ICP-MS同位素分析,并用传统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两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10.
龙纹铅饼探     
师小群  党顺民 《文博》2004,3(1):51-54
龙纹铅饼的发现和研究,始见于1943年《泉币》第19期蔡季襄著《汉西域大夏秦国马蹄金考》一文,据称:“敝藏有铜、铅两种……其形制与汉武帝之马蹄金饼绝相类似。正面以水涡纹为饰,惟背面中央,有方形爪字印款两枚,沿边复有古代拉丁希腊文字一圈。”这就是所谓“希腊文”铅饼的由来。  相似文献   

11.
铅同位素考古:20世纪国际上关于铅同位素分馏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有关铅同位素分馏的讨论,涉及到铅同位素考古的科学理论基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①从冶炼矿石到获得金属这样的过程中,铅同位素组成不发生改变。其主要人物有Russel,Farquhar和Barnes;②类似冶炼过程中的非平衡蒸发将会相当大地改变铅同位素组成。其主要人物有Budd和Pollard/Heron。  相似文献   

12.
铅同位素比值作为探索青铜器产地和矿料来源的指示剂而被广泛采用,为论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仿古范铸实验。测试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出土古铜锭含铅量大多在1%以下,样品中添加铅的含量远高于铜、锡料所带入的微量铅。结果证明,青铜器铅同位素的指示意义是不确定的,并且在冶铸过程中可能存在铅同位素的分馏。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艺文志》是1995年出版的一部大型地方性书目类工具书。该书是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科研攻关项目,由首任所长赵国璋先生集聚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省内一大批地方文史和文献方面的专家编纂而成。其特点可以三点撮出:一是收录全。凡江苏省籍人士的著、编、注、评、校勘、增补、翻译类作品,均加收录。对于那些仕宦、移居、流寓入苏士人,其作品集也酌加收录。二是体例精。全书采用"以年系人,以人系书"的整体架  相似文献   

14.
2004—2006年,登封南洼遗址出土了风化严重的白色项链2004M18:1,发掘者认为是二里头阶段的白陶(高岭土)制品。为验证此出土文物的成分与制作年代,扫描电镜、XRF成分分析显示为铅基玻璃(PbO-Al2O3·K2O-SiO2)。2004M18出土人骨14C测年结果为北宋。又对该遗址有北宋纪年M26:2耳珰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亦为铅基玻璃(PbO-Al2O3·SiO2)。白色项链、耳珰的扫描电镜、XRF成分分析结果一致,与14C测年结果也基本吻合,故2004M18出土项链应该是北宋时期的。两座墓葬形制规模相对较小,但均随葬玻璃器皿。这从某种程度也说明了玻璃制品随着技术的成熟,其消费群体也开始扩大,玻璃制品消费日益大众化。这种铅基玻璃的出现比文献记载提前了4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
钱伯泉 《新疆钱币》2002,(3):7-7,F003
二十年来,我在乌鲁木齐的钱币市场上陆续收集到大历元宝铅钱5枚,它们的大小和重量都不相同,直径26-29mm,穿宽4-5mm.重量5.7-7.8g。每一枚钱的正面和背面充满了黄白色的碱土包浆(见封三彩照)。  相似文献   

16.
铅白(2PbCO3·Pb(OH)2)、铅丹(Pb3O4)、密陀僧(PbO)是我国古代制造的三种铅的化合物.历代彩绘艺术品中大都作为绘画颜料应用.在长久的自然环境中,这三种铅颜料都会逐渐变黑.根据对敦煌莫高窟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洞窟颜料的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分析可知:历代壁画、彩塑中变成棕褐色的颜料全部是二氧化铅(PbO2).通过对铅颜料化学反应原理的探讨、铅颜料变色的模拟实验等棕合研究,初步认为:紫外线、H2S气体、相对湿度等是影响铅颜料变色的主要因素.而紫外线对铅颜料变色影响最大.在高于60%相对湿度时,密陀僧会引起变色和颜料薄层的粉状化,在80%相对湿度时特别严重.铅丹在相对湿度为80%时,表面变色严重.由于敦煌彩绘艺术中没有分析出硫化铅(PbS)颜料,由此证明,敦煌石窟受H2S气体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运用显微观察、荧光拍照、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对#87北魏造像碑、#99隋代佛头、#54宋代残破佛头和2件泥塑佛像残块表面彩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北魏和隋代造像红色为朱砂,绿色为石绿,白色为方解石;隋代造像面部肉色为硫酸铅和朱砂的混合物,眼黑为炭黑;宋代造像表面红色为铁红,白色为方解石;泥塑残块#1表面蓝色为石青和石绿的混合物,#2表面为朱砂,判断其制作年代不晚于唐代中期。白灰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具有亮白色荧光反应,与碳酸钙粉末混合有机胶制成白灰层的荧光反应一致,判断古代样品白灰层中可能存在有机胶结质。在元素分析过程中,铅(Pb)一直存在,而在物相分析中并没有发现Pb的化合物。同样问题在早期关中出土墓葬壁画分析中同样存在,是否与彩绘工艺本身有关,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8.
京铅,一般泛指清代各产铅之地运往北京铸造铜钱的铅。古代贵州西北部的毕节、威宁、水城等地盛产铅,由于地处乌蒙山脉,属云贵高原腹地,山高且险,交通不便,大小货物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因此,当时产于黔西北的铅要往北京城,只能靠人工陆运至四川永宁(今四川省叙永县)装船,顺永宁河水运至长江边再集运至北京。陆路艰险崎岖,人力搬运量小,路途甚远,因而运费很高。对于长期以来军政费用依靠川、鄂、湘等省协济的贵州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新发现的汉中平五年雒阳县男子□□卿买地铅券是冥世的土地私有权凭证和早期道教实施镇墓安魂、驱鬼解谪活动的遗物。买地铅券的实质是镇墓文,它袭用阳世土地买卖契约的格式,注入了冥间隔断死生、厌镇鬼神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长清仙人台墓地出土青铜器以铅锡青铜为主要材质类别。春秋早期至中期之初,仙人台M3、M2及M6青铜器的铅料与同期中原、汉淮地区一致;中期中段,仙人台M4青铜器开始应用来自长江中游的新的铅料,仍与中原各地基本同步。仙人台春秋诸墓见证了春秋青铜器的第一次铅料演替过程,并可确定新铅料的广泛应用始于仙人台M4阶段,对研究先秦金属流通模式及东周青铜器断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