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晚期,英国的劳工立法是领主阶级为应对人口危机,由王室政府主导的一场大规模的社会立法运动。劳工法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上层建筑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劳工法的内容及其实施力度呈现了减弱的趋势,这一过程见证了封建旧秩序的衰落;另一方面,劳工法不断颁布,对当时的社会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劳工法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劳工危机,维持了社会稳定,旧秩序的诸多内容因此得以保留。同时,君主政府借此在社会经济领域逐渐树立起了新的统一国家权威,促进了国家政权从分散的封建式政权向统一集权的民族国家政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介绍的是美国和拉美国家的拉美史学者对拉美新文化史的贡献。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有两大类,一是由年鉴学派派生出来的各种观点,二是马克思主义各流派的观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拉美史学观点发生了新的转向,其中之一是新文化史的出现。关于新文化史,拉美学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一致的定义,但对新文化史的特征,拉美史学者却有明确的描述。如埃里克·范·杨在《新文化史来到古老的墨西哥》一文中提到,新文化史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心态研  相似文献   

3.
面对黑死病流行之后的人口危机,英格兰议会多次颁布劳工法令,试图限制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研究中世纪英格兰的劳工法令,对于了解当时英格兰王室应对危机的方式,进而理解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劳工法令的效果上,对法令本身缺乏足够研究。本文通过研究指出,中世纪英格兰劳工法令在颁布之初得到严格执行,并有效遏制了劳动力价格上涨。另外,在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劳工法令是英格兰王室政府协调利益集团关系和干预经济社会生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正驻墨西哥特派记者李强火车淡出拉美在墨西哥,人们出行一般都开车或坐大巴,甚至选择价格昂贵的飞机,却很少搭乘火车。其实不止墨西哥,对拉美地区的居民来说,乘火车出行都是新鲜的体验。墨西哥只剩55节客运车厢运行在两条观光线路上,危地马拉近千公里的铁路线被当地人拆去卖了废铁,巴西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大城市之间没有铁路客运,阿根廷铁轨上运行着的是20世纪60年代产的二手车。  相似文献   

5.
拉美在独立运动刚结束时有17国,到20世纪初增至20国。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这些国家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外交政策,其差异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拉美国家处在同一地域范围,在历史上有着共同的遭遇,独立后对外又面临着共同的使命,因此它们的外交政策在一些事关拉美全局的问题上仍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鉴于此,拙文试图以拉美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循着20世纪初拉美国家外交政策转变的轨迹,探讨内中的原因,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值得重视的产业关系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对劳工、劳资关系的关注与研究始终与其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在很多问题上甚至是超前的。劳资关系及其相关的制度、法规是现代社会的中心,对其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斯、恩格斯当年正是从工人生活的苦难感受中,走上创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路的。西方有许多专门的研究机构(仅英语国家中的产业关系研究机构就有几十个)和杂志,有劳工和工会博物馆。不仅劳工法已成为法学院的固定课程,劳资关系是政治学、社会学的重要内容,社会史、政治史、妇女史中的劳工问题无法避免,就是劳工史本身也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进展。  相似文献   

7.
14世纪的英国劳工立法是英国政府为了应对黑死病的不良后果而颁布的立法,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笔者将从国外、国内两方面概述这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论文梳理和分析了孟加拉海外劳工移民的发展变迁与特点、孟加拉移民汇款及其对家庭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孟加拉海外劳工移民政策与管理机构的变迁,并对孟加拉海外劳工移民政策进行了展望。孟加拉国是全球劳动力最密集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出国务工寻找新的劳动机会并带回巨额汇款,成为推动孟加拉经济发展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鉴于移民汇款的重要性,近些年,孟加拉政府积极调整海外劳工政策,加大对海外劳工的技能培训。同时,制定移民汇款的激励措施,鼓励孟加拉海外劳工通过合法渠道汇款以增加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9.
张龙平 《史学集刊》2023,(5):131-14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的国际劳工组织为保护劳工权益而生,最初将工作重心放在欧洲,对其他区域关注不足。在亚洲代表的倡议下,召开亚洲劳工大会、解决亚洲劳工特殊问题被提上国际劳工组织的议程。日本和印度较早地主导了亚洲劳工大会的相关议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方面积极参与其中,但因各国政府态度不一和中日关系紧张,相关议程进展缓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亚洲秩序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开始谋求主导亚洲劳工会议,为此与印度之间曾发生短暂的举办权之争。作为妥协的结果,1947年印度顺利举办亚洲劳工预备会议,而拟于中国召开的正式会议却因国共内战而流产。亚洲劳工大会的具体筹备过程体现了亚洲劳工大会与劳工权益、亚洲秩序和国共政争的复杂关系,被赋予了超越劳工议题之外的意涵,显示了劳工权益保护背后所牵涉的国际秩序与国内政治角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1942年11月,为了补充日本国内劳动力的不足,在日本企业的要求下,日本政府制定了《关于向国内移进华人劳工事项的决定》。自此,日军开始从中国大陆强掳中国人到日本做劳工。至日本战败时,有近4万名中国劳工在日本的矿山、码头、工地做苦工,死亡近7000人。  相似文献   

11.
赵小婷 《沧桑》2014,(1):64-66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而劳工立法是"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新政"的劳工立法对美国乃至世界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罗斯福"新政"的劳工立法作进一步的探讨,深入了解当时工人运动的状况,将更加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而劳工立法是"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新政"的劳工立法对美国乃至世界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罗斯福"新政"的劳工立法作进一步的探讨,深入了解当时工人运动的状况,将更加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简论1929年的《工厂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工厂法>,是20世纪20年代未30年代初工人生存状况十分恶劣、劳资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勃兴及国际国内社会舆论所造成的压力与推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京政府初期秉承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维护劳工权利的初衷.该法具有移植性、继承和超越性、超前性等特点.它的制订使民国法制更趋完备,也将现代国家的建构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劳工常常被看作是与自然资源、资金、技术等同类的经济要素,只重视劳动成本,忽视了劳工作为社会活动主要参与者的角色。近年来,劳工地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弥补了传统地理学研究的不足。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人运动、劳工组织和地方劳工控制体制,劳工市场的空间分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农区劳工地方化逐渐成为劳工地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竹君 《民国档案》2003,2(1):57-62
劳工 ,从狭义上说 ,系指被雇用从事生产或担任劳务并领受工资之人 ;从广义上说 ,也包括收入比普通工人丰厚 ,地位比普通工人优越的职员。本文所说的“劳工”是指广义上的劳工。劳工福利 ,指工人在劳动报酬以外 ,由工人组织、资方或政府举办的旨在改善劳工生活、增进劳工智能的设施 ,如工人住宅、医院、图书馆、文化补习学校、文体娱乐场所等等。劳工福利政策系指政府为了改善劳工生活、增进劳工智能而制定的办法和措施。抗战时期 ,劳工福利得到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 ,到抗战胜利时已形成了体系和规模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试图对抗战时期…  相似文献   

16.
高艳芳 《黑龙江史志》2013,(17):251-252
上世纪70年代,海湾国家石油产业迅速发展,面对巨额石油美元的涌入,海湾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但这些国家本土劳动力严重匮乏以及自身人才结构失衡迫使政府大量输入外籍劳工,致使出现外籍劳工比例过高的状况。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外籍劳工的确为海湾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文化、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朱适 《安徽史学》2011,(1):93-99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限制外国人在墨拥有财产的新宪法。此后不久德国外交部长阿瑟·齐默曼发电报给墨西哥领导人卡兰萨,提议双方建立同盟关系。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全国,不久卡兰萨宣布没收英国在墨西哥的最大投资——铁路。这一系列举动严重激化了墨西哥与美国和英国的矛盾。1917-1918年,美英之间就如何处理与卡兰萨政府的关系问题产生了巨大分歧,但由于需要美国的帮助,英国政府最终作出了妥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英国失去了在墨西哥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对拉美地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论文梳理了海外中国劳工保护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探讨了海外中国劳工保护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和新形势下创新与提升的应对举措。研究显示:海外中国劳工保护制度经历起步探索期、规范建制期、调整拓展期、发展完善期的演进轨迹,展示出一个清晰和完整的兼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制度谱系。海外中国劳工保护制度演进有五种驱动力:理念转变、国内发展需要、国家实力提升、国际形势转变以及关键节点催化。海外中国劳工保护是我国海外利益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背景下,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来重新审视海外中国劳工保护制度的演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以英国、加拿大两国国家档案馆的原始史料为基础,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运输的时空为经纬,对1917年3月至1918年7月,一战中8万多名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赴法的历史进行整理研究。如对一战中英军中国劳工的运输线路、承运情况所遇到的困难做了详尽的解析;介绍了中国劳工在威廉角与皮特洼劳工滞留营地、中国劳工的秘密过境与加拿大政府书报检察制度等情况以及英军运输中国劳工的全部过程与运输人数。8万多名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虽然仅是中国劳工援战的一个环节,但时至一战百年之际却仍属于新鲜的发掘与书写,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冷战与拉美游击运动的兴衰(1961-196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娟 《安徽史学》2010,(5):49-53
20世纪60年代,古巴革命的成功及共产主义势力在拉美地区的不断增强打破了美国主导的泛美体系的国际格局,拉美游击运动登上了冷战的历史舞台,并成为当时第三世界最强劲的地区势力,但最终在双方冷战战略的调整和竞争地位的转换中以失败谢幕.因此,这一时期拉美游击运动的兴衰是冷战对第三世界地区势力发展影响的典型案例,对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