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宗炎   《广西文史》2006,(3):3-8
沈鸿英是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军阀集团中一个重要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任过镇守使、军长、总司令等要职,统兵最多时达数万人,声势显赫,炙手可热。特别是在旧桂系末期,他的势力迅速膨胀而与陆分庭抗礼,陆荣廷的垮台与旧桂系的失败和灭亡,都与他有着绝大的关系。因此,探讨沈鸿英与陆荣廷的关系及其恩恩怨怨,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旧桂系的历史,尤其是弄清旧桂系失败和灭亡的内部原因,都将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陆荣廷从一个流浪儿当上了广西都督、两广巡阅使,湘、桂、粤联军总司令,直至护法军政府授予“元帅”等头街,在旧军阀领域中雄称一霸。后来又从其巅峰上跌落下来,退出历史舞台。陆走上仕途之前,在龙州呆了20年,可以说,他的前半生大部分是在龙州度过的。那么,为什么他能在龙州如此安心呆下去?又能坚持抗法那么久?什么力量驱使他的行动?对龙州的影响如何?等等,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16年5月3日,护国军湖南总司令程潜,从护国军根据地靖县出发,经过绥宁、城步、武冈,于5月22日到达邵阳城.进城后,他请友人岳森出任县长.岳森欣然答应的同时,对程潜说:“我在长沙听说,汤芗铭封了刀子,不杀人了,还有人说他也想宣布独立了.” 汤芗铭是袁世凯的死党,拥袁称帝的始作俑者.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杀后,湖南局势动荡不安,袁世凯便派汤芗铭进驻长沙,出任湖南都督.  相似文献   

4.
《广西文史》2004,(2):12-17
以1894年陆荣廷35岁接受清廷招安为界,他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半生。陆荣廷的后半生,春风得意,步步高升,享尽荣华富贵。尤其是在他事业的鼎盛时期,曾任“两广巡阅使”(相当于清朝时代的“两广总督”),管辖两广地盘,拥兵10余万,不仅成为“西南实力派之栋梁”,而且在全国也是颇具政治军事影响的显赫人物。时人曾有“北冯南陆”和“北张南陆”之说,即陆荣廷在政治影响方面可与北洋军阀中的直系军阀头子冯国璋(此人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相比,而军事实力方面可与称为“东北王”的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相比。  相似文献   

5.
陆荣廷,桂系军阀首领。李宗仁说他枪法如神、重义气、有领导天才,是“统治广西10年,威震西南数省,号称‘南中国第一人’的传奇人物”。在李的回忆录里,还对陆荣廷的事迹,作了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记述:  相似文献   

6.
陆荣廷,桂系军阀首领。李宗仁说他枪法如神、重义气、有领导天才,是“统治广西10年,威震西南数省,号称‘南中国第一人’的传奇人物”。在李的回忆录里,还对陆荣廷的事迹,作了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记述:  相似文献   

7.
正1915年12月,在经过"推戴""劝进"等一番鼓噪之后,袁世凯终于当上了"中华帝国"的皇帝。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激起了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昆明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正式点燃了护国反袁的战火,随即组建了讨袁护国军,兵分三路向袁军发起进攻,以蔡锷为总司令的护国第一军挺进四川,李烈钧率护国第二军出师广西,唐继尧的护国第三军进  相似文献   

8.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山西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对国家民族抱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热血青年,纷纷加入同盟会,并成立了以谷思慎为总干事的山西同盟会分会。金应豫先生也加入了同盟会。  相似文献   

9.
同盟会纲领是一个包含有狭隘的种族主义和具有时代先进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旧混杂的政治纲领,由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所依靠力量的新旧混杂,决定了其革命纲领的新旧混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本来就是一个基于策略考虑而鼓动革命的利器,因为缺乏资产阶级力量基础,孙中山只能把革命包上反满种族革命的外衣,以实现最广泛的民众动员;反满革命无非是实施将种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策略手段而已不应将同盟会纲领及其体现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割裂来看,尤其不能因“驱除鞑虏”包含有一些狭隘民族主义而判定孙中山把政治革命变成种族革命,是一种倒退,并由此忽视和低估同盟会纲领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0.
同盟会纲领、种族革命与孙中山革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盟会纲领是一个包含有狭隘的种族主义和具有时代先进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旧混杂的政治纲领,由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所依靠力量的新旧混杂,决定了其革命纲领的新旧混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本来就是一个基于策略考虑而鼓动革命的利器,因为缺乏资产阶级力量基础,孙中山只能把革命包上反满种族革命的外衣,以实现最广泛的民众动员;反满革命无非是实施将种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策略手段而已不应将同盟会纲领及其体现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割裂来看,尤其不能因“驱除鞑虏”包含有一些狭隘民族主义而判定孙中山把政治革命变成种族革命,是一种倒退,并由此忽视和低估同盟会纲领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辛亥革命和“三&;#183;二九”黄花岗起义90周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就有一批福建青年和闽籍爱国华侨,向应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号召,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11月9日,福建省福州的革命党人在当地同盟会组织领导下,武装起义一举成功。13日成立了福建都督府,推举孙道仁为都督,主持省内军政事务。  相似文献   

12.
1905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宗旨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国内志士仁人相继响应。后来,蒋翊武等人在湖北成立了文学社,接受同盟  相似文献   

13.
徐渊 《钱币博览》2006,(3):22-25
“中华革命军义饷凭单”是辛亥革命时期以“同盟会本部”名义发行的筹饷票券。笔参与编的《辛亥革命时期货币》一书,收录有五元面值的该券一张。其正面居中为白日图案及交叉的青天白日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其上方为“中华革命军义饷凭单”名称.下侧为“五圆”面值.右边为“同盟会本部发行”。左边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月日押”字样,外绕花框,四角分别有“5”及“五”字面值数。背面为发行“要则”五条.内容如下:“本部为接济各地义军军需起见.特发行此义饷凭单,分百圆、五十圆、十圆、五圆四种”;“新政府成立后,持有此凭单可向新政府银行照数取换国币”;“新政府成立后.持有此凭单在本国内无论何处均可通用”:“本凭单得由所有转让与他人”:“本凭单发行时盖有三印为据。如未盖印及印迹不符作为废纸”。  相似文献   

14.
陆荣廷诗歌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荣廷是清末民初政坛上权势显赫的风云人物。军阀争雄年代,他纵横阖,驰骋沙场。曾任广西副都督、都督、广东督军、湖南省长、贵州宣抚使、两广巡阅使、两广护国军司令、南方军政府总裁等职,显赫南方一霸。他不是诗人,但偶尔写诗。这一“偶尔”就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剖析这一背景,对于了解陆的志向、揭示陆在某个历史阶段的心理内涵,以加深理解陆的史迹,弄清那个时代的历史背向,有着深刻的意义。也许有人说,陆的文化素质低,幼时仅念一年私塾,怎能作诗?其实,只要简单回顾陆的成长史,就不难理解陆能坦然抒怀的缘由。陆生于今武鸣…  相似文献   

15.
晏苏 《百年潮》2022,(9):88-89
<正>“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据说,这两句诗出自护法讨袁慷慨牺牲的同盟会会员、护法军政府鄂军总司令蔡济民的《书愤》。由于表现出对袁世凯篡夺武昌首义胜利果实的愤懑,还表现了因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沉痛之情,所以经常被人引用,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6.
梅祖家祠,位于广东潮阳谷饶深洋村,由民国年间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结义兄弟陈梅生所建。据陈梅生后人介绍,陈早年在汕头经商,后创办“柿饼行”,稍后,到上海经商,发了大财。他后来跟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并与陈炯明、马育航(音乐家马思聪的父亲)三人结为拜把兄弟,由陈炯明掌管政治年事,马育航组织宣传鼓动,陈梅生负责军需后勤,一起出来打天下,后囡弓育航在上海遭暗杀,陈炯明与孙中山政见不合:陈梅生于1921年回乡购地筹建“梅康里”,至1924年正式动工兴建。  相似文献   

17.
季凉 《炎黄春秋》2003,(8):76-76
于右任,陕西人,清光绪年间举人,1906年,在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民呼报》和《民立报》,宣传革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由于他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而遭到袁世凯的追捕,迫于当时形势,他回到家乡,组织陕西靖国军,自任总司令。北伐战争时期,他为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无奈而去台湾,结发妻子和儿女则留在大陆。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护法运动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以岑春煊、唐绍仪等为代表的国民党稳健派,以唐继尧、陆荣廷为首的滇桂系地方实力派,国会议员,护法海军等几大势力的联合行动。几大势力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走到“护法”的旗帜之下,建立起了“有名无实”的护法军政府,又为争夺护法的领导权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形成了以“西南联合会议”取代“军政府”的方案,最终,“有名无实”的护法军政府与“有实无名”的西南联合会议合并,大元帅孙中山被排挤,黯然离粤。西南几大势力暂时形成了一个脆弱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席正铭聪颖好学,胸怀大志,在贵阳陆军小学读书时便阅读革命书刊。立志反清。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期间,组织学生二百多人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枪声打响后,他组织600多人的学生军,自任总队长,参加武装战斗。后又追随孙中山,参加反袁斗争;投身护法军政府,受命为黔军总司令。不幸被奸人诱杀。留有诗集一部,是住文武兼备的将军。  相似文献   

20.
谭平山(1886——1956)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一生的革命历程十分坎坷,突出体现在大革命失败后,他脱离了共产党组织,建立了中华革命党,被认为是走上了第三条道路。那么,谭平山是怎样脱党的?造成他脱党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谭平山,广东高明县人。他早年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同盟会、国民党。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他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