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洋 《丝绸之路》2012,(4):36-37
谈家大院是甘肃省康县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合院民居建筑,也是甘肃省保存较少的穿斗式结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集建筑、雕刻、文化于一体,内涵较为丰富的建筑,也是康县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该建筑深受四川民居建筑的影响,对研究陇南地区与四川建筑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宁宫--满族民居式的皇帝寝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阳故宫中的清宁宫是皇太极大内宫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院落中一正四厢五个寝宫中的中宫,位于高台院落的最北端,坐北朝南,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住所。沈阳故宫的清宁宫无论在院落形式,平面布局,室内空间的分隔与联系,还是外观形态、装饰特点,均体现了满族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俗。但它同普通的满族民居相比尺度更大,用料更讲究,装饰更华丽,施工更精细,更具有皇家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是我国古村落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有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省份之一。其中粤东北的梅州市是客家化发展的中心,客家人的传统民居是其古村落建筑最重要的代表。在秦以前,五岭以南称作南越,被视为“蛮夷之邦”,“化外之地”。秦以后,秦始皇派赵佗开发南越,梅州地区属南海郡。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居地理问题的研究属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传统民居地理不同于关注今天的现代民居地理和关注过去的历史民居地理,它既关注现存的传统民居,也关注现已不存但尚有文献记载的传统民居。传统民居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传统民居的选址与布局特征、传统民居形式与风格的分异状况、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影响传统民居的地域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探讨传统民居地理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地理学、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传统民居地理研究尚存在很多不足,历史地理学者、人文地理学者有责任、也有能力参与中国传统民居地理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兆宏 《丝绸之路》2006,(12):16-18
在我国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客家人传统民居——土楼,它不仅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吸引着许多专家、学前来考察调研。  相似文献   

6.
海幢寺前身是南汉千秋寺地。《广东通志》云:“海幢寺在河南,盖万松岭福场园地也。旧有千秋寺址,南汉所建,废为民居,僧光牟募于郭龙岳,稍加葺治,颜日‘海幢’”。千秋寺为南汉拱卫兴王府(广州城)28寺之一,属南七寺。  相似文献   

7.
晋东南地区包括长治市和晋城市,传统民居遗存非常丰富。以晋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99个村落,将每个村落60%以上的传统民居形态作为该村落传统民居类型的划分标准,运用聚类分析法做分类,得出窑洞、房窑混合、二层楼屋、一层土石木房屋4个类型区。并用GIS做核密度分析,得到各类型传统民居的主要分布区。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两个层面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晋东南传统民居类型的形成机制,认为自然环境是基础因素,地形地貌及建筑资源的分布影响着传统民居的修建材料、建筑环境及类型分布。人文环境包括明清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文化和明清社会动乱,对传统民居的立面形态、细部装饰、院落布局的样式等有一定作用,是晋东南传统民居类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湖州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民居上,有着丰富的木雕作品。其种类多样,并呈现出与小地域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相关联的现象,有一定的艺术、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9.
满族是长白山区的主要民族,其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东北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满族人的居住从穴居、半穴居一直到泥墙草房的满族老屋,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一直到今天仍为包括其他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民族所采用。遍布在长白山区的满族草房,代表了本地区基本的民居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既是满族居住习俗的载体,也是满族风情的主要表现形式。满族草房以草苫盖,以泥砌墙,火炕、锅灶、烟囱、门窗等独具特点,因其在长白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一直延续至今。对满族草房有效的加以保护和利用,可以丰富长白山文化的内容,同时也是一项很具潜力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楠溪江古村落民居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本文就其形成、规划、建筑特色等,对楠溪江古村落的民居作了整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青城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镇内完整地保留有甘肃省内规模最大的清至民国时期的四合院民居建筑群。本文从历史沿革、建筑风格、价值评估方面对青城镇古建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客家人生活在中国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他们的传统民居,或宛如城堡的圆形、方形土楼,或分殿堂式、同龙式的围屋,令中外游客和建筑学家惊叹不已。这些世人称奇的民居确为中国客家地区所仅见。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居的家居卫生习俗,既有实用性,又取得了与自然的和谐协调。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居的家居卫生习俗,既有实用性,又取得了与自然的和谐协调。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秦皇岛山海关区多处保留较完整的四合院被列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文章选取东四条11号、穆家胡同2号以及东三条12号等三座典型四合院,通过介绍其建筑格局及保存现状,彰显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五代十国的闽国,城市从今天的东街口向南扩建到于山、乌山以南,三坊七巷附近的江水冲积形成的土地,便成了城市的中心腹地。从唐末到明清,原本十分乡野气息的水乡泽国“通潮巷”(今衣锦坊)、林阴小道“山阴巷”(今文儒坊)等街巷,渐渐地被官家、富绅、文化人的居所占据,形成了今天以南后街为中轴的叶脉状古民居建筑群,进而成为近现代福州文化的重要集聚地。  相似文献   

17.
天水胡氏民居主体始建于明代,包括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宅院,是一组典型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较完整地保存了从明到清民居古建筑的格局和风貌,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明清古建民居的重要实例,具有较高的游览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陶琼 《旅游纵览》2013,(6):313-316
在挖掘民族文化旅游的今天,民居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版块成为民俗文化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以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民居中普遍存在的朴素的生态因子加以合理的分析和运用,对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发掘隐含于传统民居建筑技巧和美学理念中的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本研究旨在挖掘我省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同时,探讨纳西族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在当今旅游业发展大环境中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其现状和走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四川三台县文化局、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对郪江崖墓群中的6座进行了清理发掘。这些崖墓均依山势开凿,由墓道、墓门、墓室、侧(耳)室组成。建筑为明显的仿木结构式样,为研究复原东汉至蜀汉时期的民居建筑结构形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1937年8月起.日机近百批近千架次狂轰滥炸广州,炸死六千多人、伤八千多人、毁屋四千多间、沉船近百艘。最恐怖的是1938年5月末6月初.几天内日机十四批近百架次狂炸,商店、民居、学校、医院……甚至屋顶铺上法国旗的长堤中法韬美医院都不能幸免。广州市内到处炸成瓦砾场.市中心永汉路、惠爱路、长堤……一堆堆焦土残砖.一排排染血尸体。最惨的是大东门东北的黄华塘村。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村民死伤九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