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文人的政治命运求因程遂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心理结构,以开明、开放和科举选官为特征的唐代政治环境,促成了唐代文人功名化的政治理想、多样的入仕途径和广泛的政治参与。文人积极的入世情怀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极大地影响了一代士风和整个社会风气;大批文人的入...  相似文献   

2.
唐代隐逸兴盛成因的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霞 《史学月刊》2005,(2):105-110
唐代隐逸兴盛的成因对把握唐代隐逸的特质、风貌及其与唐诗的关系意义重大。这一风尚的盛行与唐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密切相关。政治上 ,唐代帝王对隐士优渥褒扬是刺激唐代隐逸发展的强大动力。科举制度方面 ,士子科举落第、仕途的挫折、中晚唐科场的流弊以及高隐制举的设立都使唐人的隐逸行为较前代变得更为频繁。从思想文化方面看 ,带有传统隐士色彩的隐居习道风气的盛行使唐代道教徒式的隐士大大增加 ;佛家遁迹山林的修行方式、清静超脱的人生境界也吸引着唐代文人奔趋山林。从经济基础看 ,唐代日益普及的私家园林 ,成为唐人实践仕隐两兼、满足其恬淡的隐逸情怀的理想境地 ,并构成唐人践履隐逸、满足其优游于出处进退的三径之资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与东南文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太宗与东南文人李长期以来,学者们在探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时,对于历朝政权组织的沿革倾注了极大的心力,而对构成古代政治主体的“政治人”则缺乏通贯和具体的分析①。毫无疑问,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这方面起了开风气之先的划时代作用。但这仅是初...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大量数据,从时、空、类型等三个方面描述了唐代岭南文人的社会流动,即从不同时期岭南流动文人的数量分布来看,有唐一代岭南流动文人的数量一直处于小幅波动但持续平稳的增长之中,且后段的数量要大大高于前段;从不同时期岭南流动文人的地理分布来看,唐代流动文人在岭南的分布异常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五管"及以广州、桂州为轴线的各州,各期州数的多寡与人数的增减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从不同时期岭南流动文人的流动类型来看,向上的、水平的流动都是后期比前期的多,向下的流动则基本持平,表明岭南在唐代后期越来越富有吸引力,而文人大批量地到来,又会对岭南文学风习的涵养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改善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5.
从迁谪诗文透视作者的心理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封建社会历史,文人学士无一不是“奋厉有当世志”,欲将胸中万策“致君尧舜”,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由于他们的不凡才华,也往往容易旗开得胜,踏入仕途。而当他们行走在文学与仕宦的双重轨道上时,文人的充满理想色彩的正义、耿直的人格、品性又常常与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政治现实发生冲突,甚至格格不入。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文人入仕,遭贬流放乃至坐牢砍头的命运,成为封建文人不可改变的人生悲剧。大凡物之不平则鸣。文人一旦遭到贬谪,所学的圣贤之道受到非议,理想破灭,壮志难酬,内心忧愤,抑郁难伸,于是,一…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我国商贾诗创作的一个高峰,商贾诗的繁荣与当时社会商业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于商人的关注以及文人对商人态度的改观是分不开的。研究唐代的商贾诗,对于我们研究唐代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顾建平 《文史博览》2009,(11):56-57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似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 文人与酒关系密切名声最大的,大概要数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了。郭沫若说:“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据统计,现存的李白的诗文作品,  相似文献   

8.
顾建平 《湖南文史》2009,(11):56-57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似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许多轶闻趣事。 文人与酒关系密切名声最大的,大概要数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了。郭沫若说:“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据统计,现存的李白的诗文作品,  相似文献   

9.
《文博》2016,(2)
新发现的张子渐墓志出土于西安地区,具体信息不详。张子渐墓志由唐代著名史学家韦述撰文,记载了志主与韦述以及周边诸多文人间的交游情况,对于深入了解文学史与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意义。张子渐的仕宦历程具有典型性,为我们研究唐代进士出身官员的迁转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10.
内供奉僧滥觞于唐玄宗设置翰林院,从此始有僧人入内谓之翰林待诏,供奉朝廷。在唐代,把侍从皇帝左右的高僧大德习惯上称为"内供奉僧",似与把侍从皇帝左右的近臣称作"内供奉官"如出一辙。内供奉僧是佛教与唐朝政治结缘的产物,深刻反映了唐代皇权政治对佛教的某种需要。唐代内供奉僧出入禁省,或亲承顾问,或讲经化导,或斋戒诵经,或论难儒、道。他们还长期积极活动于宫禁之外,临坛度人,传扬经典,弘扬佛法。内供奉僧借助其特殊身份,为佛教在唐代的繁荣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并为佛教在唐代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积极贡献。内供奉僧还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唐代政治领域到处留下了内供奉僧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李学更 《神州》2014,(2):248-250
李白杜甫的山水画绘画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真心冥、宛相似与融心神、元气淋漓,此四个命题,几乎囊括了唐代山水画美学的文人认识的美学要点的核心,并且,李杜的山水画美学思想,对唐及以后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唐代是我国山水画实践与山水画美学结合的关键时期,是研究绘画美学必须专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旧时代的文人很注意自己的“名实”。文人作画不屑与画工为伍,一个原因是不愿受权势或金钱的奴役;另一个原因就是“名实”,即用以标榜身份清高的“虚”名。古代文人在后一方面几乎无人幸免。在政治生活中,文人们根据自己的立场突出前者,政治上无所作为时便抬出后者自我安慰。很  相似文献   

13.
<正>文房是中国传统文人著书立说、修身养性和燕闲清赏的重要场所。文房用具则投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品性与根骨。它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古雅的生活方式,一种旷逸的生活态度和一种致精的生活追求。"文房"之名,源起于南北朝,专指当时国家典掌文翰之地。及至唐代,"文房"一词始渐指代文人书房。而文房用具从狭义上说,当属笔、墨、纸、砚。其肇于先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这些与文人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文人的前途和命运的最大因素是仕宦与婚姻。魏晋以前,"婚姻重门第",世族和庶族之间极少通婚;自唐末五代以后,实行了科举取士制度,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婚姻重进士"的观念。金朝灭北宋后,亦实行科举制度,进士受到社会的普遍尊崇,在婚姻观念上,也延续了唐宋时期"婚姻重进士"的风习。进士与官宦联姻,会给男女双方都带来实际的利益。一方面,举子攀龙附凤,借助于权贵的力量,能在仕途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官宦之家"榜下择婿",有利于巩固家族的利益。金代文人也有一些风流韵事,但为数较少,且受到时人的疵议,这与唐代文人对此类艳情故事津津乐道、大肆宣扬形成了明显的对照。可见,与唐代社会相比,金代的世俗风气已不那么开放和宽容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人的书斋陈书金中国历代文人书斋的室名别号,大都有特定的寓意,或以自勉,或以言志,或以寄情,或以明愿。唐代诗人刘禹锡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亮的“茅庐”及西汉文学家杨雄的“玄亭”相提并论,借以表达其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老学庵...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对于佛教义理的熟悉在唐代的士大夫中间是较为突出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真正从精神层面上去接受,更多的是从用世的角度来“借用”,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情感的抒发服务。  相似文献   

17.
刘小凡 《丝绸之路》2022,(4):99-104
中国古典诗歌的吟诵为古代文人所特有,以其兴发感动的独特作用,为表达内心情感的有效工具,吟诵被认为是诗歌创作的本质和基本要素。在经历了唐代中期诗人“苦吟”的高度发展之后,成为古代文人所普遍使用的读书方式。但在中国语言文字改革之后,变成了一种濒临灭绝的小众文化,现在是被文学和音乐学领域致力恢复的一种古文表达方式。它与现在所谓朗诵不同,也与文人的歌唱不同,是以其不需记谱,通过依照汉字声调与腔调的结构而创作吟诵调的方式,和见字即能唱的即兴表达特点,而构成的一种为古代文人特有的读书方式。本文依照文人吟诵文化的演化过程来论述其特点和性质,探析吟诵如何成为古代文人所特有的一种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8.
郝秀聪 《神州》2012,(23):3-4
佛教是自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的,迄今已达2000多年,对中国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且不断融合中国本土的儒、道逐步实现自身的中国化。佛教于隋唐时期兴盛,太宗先道后佛,留心学问,普及佛典,常与高僧交往,尤其是玄奘法师。此后的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等都信仰佛教,因为皇家的重视和推广,所以唐朝佛教各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等如日中天,佛教精英辈出。更值得注意的是,唐代禅宗的确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实现。禅宗相对于印度本土佛教有了很大改观,它是一种更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理想体系。对于文人,他们对佛教更多的理解为一种哲学体系,所以文人对于佛教的认识是透过迷信与民俗信仰的表层,深入到其宇宙观的内层的。  相似文献   

19.
王玫  鲁渤 《中华遗产》2007,(9):56-67
放浪形骸、寄情山水、服食炼丹、玄想清谈……这种自由而自我的生活方式不仅在六朝名士中流行,而且让很多唐代诗人乃至后世文人都羡慕不已。"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唐代诗人眼里,浙东山水正是被六朝名士的风流雅韵所浸染,方才变得可爱起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政治是经济的反映,“一切社会变化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求之于各该时代的经济”。唐初政治的发展,社会比较稳定,国力日益增强,是与唐代经济持续发展有密切联系。安史乱后,政治日趋腐败,至唐亡尚维持一百多年的漫长时间。这政治的衰亡过程,也是与当时社会经济衰而复苏,兴而复败相联系的。唐代经济的发展,是国内重视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