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梦源 《风景名胜》2020,(2):0027-0027
川西北高原不同于四川其他地域的地形地貌,它背靠青藏高原又与横断山脉相连具有独特的地理因素,具有地域独特性高原山地气候,极具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历世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的礼品主要珍藏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民族文化宫和雍和宫。礼品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仅民族文化宫就珍藏有各类礼品800余件(套),其中清代礼品有40余件,它们既有反映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宗教器物,也有反映雪域高原丰富物产和人民勤劳智慧的生产生活用品。今天,这些礼品已成为见证历史的文物精品。藏传佛教兴起于公元10世纪。在我国主要流传于藏、蒙古、门巴、  相似文献   

3.
卓克基藏语含意为“地形像桌子”,全境地处海拔2700米以上的川西北高原地带,境内崇山峻岭,河流湍急。卓克基土解放前为“四土”之一土,“四土”的藏族又称嘉绒藏族,说嘉绒语,嘉绒之意为接近汉族的溪谷居民。  相似文献   

4.
炉霍,原名‘霍尔章谷”,意为“岩石上的蒙古人。相传历史上炉霍土司系蒙古族后裔,而且官寨建在岩石上,故称“霍尔章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置屯时取名“炉霍’,因炉(打箭炉,即康定)至霍尔为入藏要道,故名。从地理位置上讲,炉霍地处川西北高原山区,鲜水河上游,距州府康定291公里,距省会成都657公里。县城海拔3250米。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夏季温暖,冬春寒冷,空气干燥,风沙较大。由于地处山原地带──高原逐渐解体向山地转化的过渡形态,大地构造属川西地源繁。但也有茂密的森的森林和透高原绿洲。可分为用材林、…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的神秘和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高原藏民用以栖身的特殊居所,也是大有讲究,带着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浓浓的藏传佛教色彩.  相似文献   

6.
林森 《中国土族》2009,(1):50-51
青藏高原的神秘和文化之美,无处不在。譬如帐篷这一高原藏民用以栖身的特殊居所,也是大有讲究,带着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浓浓的藏传佛教色彩。  相似文献   

7.
沧桑看云 《旅游》2012,(1):84-87
因从小生长在川西北农村山清水秀的自然怀抱,对山的崇敬和水的迷恋近于宗教般的虔诚。闲暇之时,常呼三两志趣相近之友纵情自然山水,追寻白云苍狗,骑行荒郊野外,攀爬雪山峡谷,畅泳高原冰湖。十数年来,不断游走于川藏腹地、青藏高原、甘南草地、秦巴余脉。曾先后登顶雪宝顶、骆驼峰、雀儿山及四姑娘群山中的大峰、二峰、三峰等5000米以上的多座雪山。常年的户外经历,使我对川西北冰雪世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更在其难忘的行走与攀登经历中留下了宝贵的印记,雪宝顶山下的平武县虎牙大峡谷冰瀑奇观,就是我在寒冬腊月、呵气成冰之际屡屡追寻光影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以四川省成都平原片区、川东北片区、川南片区、攀西片区、川西北片区五大片区为例,分别通过探讨资源类型结构、优良级资源结构特征、特色资源评价三部分内容,研究四川省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特征,最后得出结论:五大片区中成都平原片区资源量最为富集,其次为川西北片区和川东北片区,川南片区和攀西片区的资源数量相对较少;成都平原片区的优良级资源最为富集,其次为川西北片区和川东北片区,川南片区和攀西片区的优良级资源相对较少;五大片区各自拥有独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黄龙仙境     
黄龙位于川西北高原,坐落在岷山主峰雪宝鼎下,是一道山沟,景观奇特,堪称人间仙境。去年10月下旬,我游完九寨沟,曾到过那里。从松潘古城乘车往东,大约行60多华里,翻过一片雪雾茫茫的山岭,下到前面的山腰,就见下边的沟底林木苍黛,周围雪峰环簇,那便是黄龙的入口处。 黄龙背依白雪莹莹如嶂的  相似文献   

10.
霍巍 《山茶》2011,(7):114-121
进入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中,最引人瞩目的景观,也许莫过于高耸在山谷之间的座座碉楼了。这些完全采用石板和石块层层累砌起来的碉楼形态各异,八角、六角、四角……有的高达数十米,在其分布最密集之处,犹如一片石砌的森林直指蓝天,分外壮观。然而,千百年来笼罩在碉楼之上的层层神秘面纱,却始终没有被彻底揭开。  相似文献   

11.
伍振 《中国西藏》2013,(3):74-79
大美的青海,有太多的或人文和自然景致,雪域高原,孕育出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之藏传佛教文化,有人告诉我,你不能错过"天使的一滴眼泪"青海湖,更不能错失了与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缘分。一场小雪把西宁妆扮地分外妖娆。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元7世纪藏传佛教在雪域高原初兴,其后大量佛教寺院的营建,对佛事活动所用佛教造像的需求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促进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产生。在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发展的最初阶段,西藏本土缺乏大量成熟的艺术家和工匠从事藏传佛教造像的创作,使得当时的西藏僧俗信众必须雇佣大量外来艺术家进行佛像创作活动。这些外来艺术家所属地区囊括了西藏周边所有的区域,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中原汉地、东北印度地区、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  相似文献   

13.
戚明 《中国西藏》2008,(6):54-63
十三世纪藏传佛教艺术传入祖国内地,如仰覆莲花,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支以藏传佛教美术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考察队伍历时两个月,对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省十余个县市的藏传佛教美术遗迹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4.
“嘉绒”全称“嘎尔嘉尔木察瓦绒”,意即“东方嘉木墨尔多山系的热带农区,简称为嘉木绒或嘉绒”。 嘉绒地处川西北高原的岷江及大渡河上游。东南方向至雅安市的宝兴县,南至甘孜丹巴县,西至壤塘县中塘,北至黑水县及理县部份地方,中心地带有马尔康县、金川县、小金县,这里生活的民族叫嘉绒藏族(又称察柯)。他们以农为主,兼营牧业(河坝为农业,  相似文献   

15.
凡是到川西北大小金川和岷江流域的人,一踏上这块高原的土地,就会感到自己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河水像一条条哈达在群山中蜿蜒,圣洁的雪山虚幻迷离,五彩经幡在风中摇曳飘动,雄伟的碉房静静地矗立在寨落或山间,墙上那醒目的各种图案令人浮想联翩。 图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嘉绒山寨碉房墙上的图案独具特色。 嘉绒人居群山间,为抗御冬日严寒、夏日  相似文献   

16.
楚翘 《中国西藏》2017,(6):F0002-F0002
11月6日至8日,第七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召开。此次研讨会以"知恩报恩"为主题,得到了广大藏传佛教界人士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共收到阐释文稿80余篇,通过主旨发言、大会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深入开展藏传佛教教义教规阐释工作。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每年一届,旨在引导藏传佛教僧众继承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感恩祖国,利乐众生,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7.
曼巴扎仓作为藏传佛教寺院的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它在教育过程中贯穿着公益价值和医学人文教育思想,在医学实践中把藏传佛教的身、语、意概念用之于医疗叙事,从而使安多藏区的曼巴扎仓成为雪域高原的医疗中心。曼巴扎仓的医学叙事及其实践为消解当下的医患紧张关系提供了某种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8.
石棺葬最早出现在辽西的红山文化和西北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其各自独立起源,在当地亦非主流葬俗.约商周之际,典型石棺葬出现在川西北的岷江上游地区,很快成为流行葬俗,其随葬器物显示浓郁北方草原色彩,这使学界久将岷江上游石棺葬来源指向西北氐羌民族.近年考古发现表明,自公元前4千纪始,甘肃南部史前文化便向川西北迁徙,石棺葬传入岷江上游,并渐扩至川西南、滇西北、藏东等地.云南元谋、永仁等地发现年代偏早的石棺葬,其与川西北地区石棺葬显非同一系统,族属亦不相同.其在西南地区的文化演进过程中的角色,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西藏高原上,藏传佛教发展了一千多年,在众多大大小的寺院里。我们会看到一个古老神奇辉煌宏丽的世界,看到藏民族独特的风情、优秀的艺术才华、非凡的想象力和杰出的创造性,高原寺院成为西藏文化的荟萃之地。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10到15世纪的500年中...  相似文献   

20.
淡泊斋主 《神州》2011,(7):68-73
三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已使报恩寺受到严重的破坏。现将淡泊斋主40年前所写文章刊发,以见其当年风貌。两次出差平武,均闻报恩寺之名,但来去匆匆,无暇往访。因为甲武地处川西北高原山地区,《禹贡》梁州之境,周秦时为氐羌地,汉为阴平道,西魏置龙州,隋为平武郡,唐改为江油郡,宋又改为龙州,元为龙州宣尉司,明改为龙州宣抚司,清改为龙安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