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挺颖 《世界历史》2003,(4):118-121
20 0 2年 9月 1 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孔田平研究员应邀在世界历史研究所俄东史研究室作了题为《1 989年以来波兰的变化》的报告。在报告中 ,孔田平着重对苏东剧变以后波兰经济转轨的情况作了介绍 ,同时还对经济改革的成败得失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尤对波兰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2.
刘邦义 《世界历史》2006,2(2):134-144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波兰战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波兰党内“国内派”和“莫斯科派”在以后发展道路上的意见分歧和争论,指出以哥穆尔卡为首的“国内派”主张根据波兰国情走人民民主道路即“波兰道路”是正确的,“苏联模式”是不顾波兰历史传统和民族特点的左倾教条主义观点。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波兰最终没有选择“波兰道路”,而是被迫接受“苏联模式”走上了另一条曲折而艰难的道路。这一历史教训值得人们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3.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民族经济晏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发表,标志我国加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转轨。当前,在我国经济调整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广大民族地区经济和发达的东部沿海...  相似文献   

4.
十八世纪末,波兰贵族共和国被俄普奥三国瓜分和灭亡后,波兰人民经历了123年的亡国生活,备受民族压迫的痛苦,终于在1918年11月恢复了独立,重建了国家。是什么原因促成波兰国家的重建?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它归功于英法协约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奥同盟国的胜利。波兰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则把波兰国家的重建归功于毕苏茨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抹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波兰国家重建的作用。本文试图阐明帝国主义交战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波兰问题的态度和十月革命对波兰国家重建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当前政局走势考论辽宁师大李靖宇当前,俄罗斯正处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经济滑坡和政治动荡互为因果,是这一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在1994年初的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中,出现了新议会组成、新宪法生效、新内阁运作等大事,是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重要标志。但是...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兰得以复国。而此时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实力最强的国家,波兰积极追随法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时,欧洲的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波兰东西两边的苏联和德国实力逐渐增强,处于夹缝之间的波兰的安全受到了重大威胁。为求自保,波兰在德国和苏联之间推行了等距离外交。但由于各种原因,波兰的等距离外交并没有挽救它再次被瓜分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和转轨过程已历经有年。各国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基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的同时 ,也都或多或少地为经济转轨付出了社会成本。在某些国家 ,这种成本是非常沉重的。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 ,是人们十分关切的问题。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成本理论为基础 ,对不同国家经济转轨成本的特点、原因进行一些分析 ,并对如何采取恰当的对策 ,降低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 ,提高社会对改革成本的承受力 ,提出一些看法。一、如何认识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  相似文献   

8.
年鉴是通过条目反映内容,提供信息的,条目选材的价值取向就成为年鉴编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条目选材要体现时代性 我国正经历着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大变革。年鉴要走向市场,并成为市场经济的信息窗,就必须充分反映这一重大变革。年鉴条目要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示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经济秩序越来越显现出其活跃的生机。如何面对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挑战,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使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最佳的发挥,现就博物馆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提出如是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波兰左—右翼政治格局中 ,民主社会主义势力是两分天下有其一。社民党是波兰的第二大党 ,在波兰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工人联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波兰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建党”与“改建党”剧变后 ,在波兰先后出现了 5个自称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 ,它们分别是“波兰社会党”、“工人团结”、“民主社会运动”、“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和“波兰社会民主同盟”。前三个是剧变以后新组建的社会民主党 ,后两个是在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基础上改建成立的社会民主党。其中 ,波兰社会民主同盟…  相似文献   

11.
刘祖熙 《世界历史》2004,22(2):47-56
波兰传统文化由贵族文化演变而来。贵族文化的核心是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民主自由是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一特征 ,它产生于 1 6世纪建立的独特的贵族民主制。波兰是一个开放的国家 ,开放文化是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二特征。波兰是一个民主的国家 ,奉行宗教平等政策 ,宗教宽容是波兰传统文化的第三特征。贵族民主制的极端民主和自由 (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 )造成了无政府主义 ,这是波兰传统文化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2.
围巾包着脑袋,怀里揣着兹罗提(波兰货币的名称),天色微明就向克拉科夫老城进发。有波兰文化首都之称的克拉科夫是波兰的古都,在迁都华沙之前,从公元11世纪开始这里一直是波兰的首都。克拉科夫老城则是波兰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艺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文化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显得力度不够,步子不大,缺少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突破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文化体制的转型相对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有其必然的缓慢和滞后性、以及力求渐进、稳妥的策略选择而外,最关键的是国家还没有适时确立文化体制改革的产业化目标。文化产业是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方式进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的市场主体的总称。产业化是相对于事业化而言的。实施我国文…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波兰华沙的中国城为案例,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田野方法,考察了其历史沿革和现状、转型困境以及未来前景。华沙中国城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中国商品批发中心和波兰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华侨华人社区,也是华商在波兰乃至中东欧地区创业的历史缩影。近年来,随着同行竞争的加剧、税务矛盾、经营模式的掣肘等问题出现,波兰华商面临的挑战和考验日益严峻。从宏观视角而言,波兰华商的发展历程和转型困境也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在海外发展与转型升级的缩影。从传统意义的输出“廉价货”到“质优价廉”,再到如何走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品牌化”发展道路,是当前从事贸易批发的波兰华商,乃至整个中东欧地区华商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1956年10月爆发的波兰危机和匈牙利危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系的变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对1956~1957年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突然转轨,也起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波匈事件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出亚洲,参与欧洲事务的处理,从而大大加强了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影响,同时也开始了挑战莫斯科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领袖地位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安川 《黑龙江史志》2011,(15):57-58
社会转型指的是整体的社会模式变革或转型,中国社会转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新时期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并存、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对农民的双重剥夺、形成了事实上的三元社会结构。由此整个社会面临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分化、社会失范等多重压力,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刘彦顺 《纵横》2014,(10):60-64
在当代波兰的政治版图中,雅鲁泽尔斯基(1923-2014)是一位毁誉参半、颇受争议的人物。在波兰人民共和国时期(1944—1989),他历任波兰人民军总参谋长、国防部长、政府总理、国务委员会主席、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8.
解丽娜 《攀登》2009,28(3):125-127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对大众传播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党报来说,这既意味着一种机遇,又意味着一种挑战。面对这种形势,如何进行新闻改革,如何运用新兴的科技成果为版面服务,调整经营思想以适应出版发行渠道的变化和广大受众的要求,这些都是党报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以后,俄罗斯进入了从传统的高度集权政治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法治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期。私有化、市场化以及民主化造成了俄罗斯贫富差距悬殊、新兴的中间阶层出现和“边缘人群”泛滥等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危机。针对转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普京时代俄罗斯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策略是强调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正和博弈”。俄罗斯“强国家一强社会”的新的治理模式对于同样处在急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波兰1944年华沙起义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进行了论述。作者指出,起义前夕波兰的主要矛盾是波兰人民同德国法西斯的矛盾。华沙军民在起义中同德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最后由于众寡悬殊、孤立无援而失败。作者认为,华沙起义的反法西斯性质是明显的,起义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是不容磨灭的,并且不同意那种认为起义是由波兰“国家军”领导因而应予全盘否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