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昕 《风景名胜》2011,(9):172-172
如今网络发达,我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甚至开始怀疑,导游这个行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身为导游,我理所当然地在朋友中充当着"旅游顾问"的角色。在向我咨询旅游问题的朋友中,有一类人是我最鄙视的——有个朋友,就连去个上海,都要缠着我问半天,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坐高铁便宜还是自驾便宜?一等座跟二等座有什么区别?火车站有地铁吗?开...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一个朋友,去年买黄金,赚了27%。""我的一个朋友,前年把买房的钱全买了一只股票,翻了十几倍,1间房变成10间房了。""我的一个朋友,买那个XX理财产品,去年有9%的回报呢。""我的一个朋友,把所有积蓄都做了P2P投资,每年的回报率有18%。"我猜,你也常听人说起"我的一个朋友"的故事吧?这个朋友,投资经历惊天地泣鬼神,可是,你总是听说他赚钱的故事,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亏钱的故事。当然了,投资赔钱的故事再普通不过,谁也不稀罕听,只  相似文献   

3.
谢泳 《江淮文史》2013,(6):165-166
近几年来,每有朋友问我,现在有什么好读的文史杂志,我总是随口就说《炎黄春秋》、《同舟共进》,然后再加一个《江淮文史》。前两家知名度很高,而《江淮文史》知道的人还不多,但经我介绍,很多人也找来一读,读后连呼好杂志!好杂志!  相似文献   

4.
八月青海     
“八月该去哪儿?海边、草原我都去腻了,就连爬不上去的雪山我也去过了,我还能去哪儿?”朋友在电话里问。“去青海!”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因为八月是青海最美的季节。”  相似文献   

5.
三毛4岁了,是个特别喜欢探究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比如,3岁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地球上有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3岁半的时候他会问:“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的身体,看不到我的脸?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身体的前面,看不到我的背?”……近期他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人长大了要结婚?为什么非要长大了才结婚?”他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我能回答,有的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和知识范围。尽管我屡次被他问倒,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好奇是科学的源泉,保持一颗好奇心很重要。所以,不管是查书还是上网,我都尽量给他一个科学的解释。有一次,我们讲到地球上…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木木:我20多岁了都没有尝试过恋爱。20多年没恋爱过不稀奇,可20多年没被任何男生喜欢过的,很少吧。虽然我没有惊人的美貌或是魔鬼的身材,可我好歹也是一个健健康康的正常人。我的性格让我能交到很多朋友,却也只是朋友。念着所谓的名牌大学,也算多才多艺,也算见过世面有点情调,却只有过单恋。单恋的人是最可怜的,就算采取行动,最好结果也只是依旧做朋友。  相似文献   

7.
“我收藏中国老股票,就是想让中国人扬眉吐气,让世界了解中国!”席建清10年前的这一愿望,在他撰写的珍藏本《中国老股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后得以实现。每一枚股票都有一段历史,席建清每“次淘宝”也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邓小平向美赠送“小飞乐”启发了他收藏老股票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讲真话     
课上,两个学生为什么是诚实争执不休,其中一人问:老师,说真话重要吗?当然!我答。那你会说谎吗?会,常常。孩子们露出错愕的神色。我想起朋友小孩的一篇周记,便找出来念给他们听。父亲在阅读一本书,名叫《死前要做的99件事》,其中一件是,过诚实的一天。我说:这有什么难的?父亲说:不难?那你明天试试吧!第二天一早,妈妈正准备送我上学,婆婆进来了,问妈妈:你看上去很累,昨晚睡得不好吗?妈妈答:是的,昨晚看电视到很晚。  相似文献   

9.
树的眼睛     
中考在即,每当夜深人静,我倦怠时,便会望望窗外的树。那树上一个个小洞,就像一双双眼睛,是我的朋友在天堂看着我呀!这时我就会充满了干劲儿,继续学习。那是一年春天,我去医院看奶奶。在病房里,就感到有个小家伙盯着我。我猛一回头,就撞上一个男孩清澈的双眼,很大,很亮。他穿着大人的病号服,瘦小的身躯掩藏在衣服里。“什么事?”我问。“你有红领巾吗,大姐姐?”小男孩问。“当然有。”我甚是自豪。”我可以借你的戴吗?同学们都有了。”小男孩又问。我抽出红领巾,递给了他。他很高兴地走了。此后,只要我一去医院,那个小男孩总会和我玩,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期间,涌现出众多文武兼身的先烈。当时与孙中山齐名的黄兴(克强),是军事行动的重要指挥。为革命工作需要,他的行踪,很带有点神秘色彩,他是神枪手,从海外南洋进出大陆几十次,甚至还乔装过“和尚”呢! 我国现代大画师齐白石在其“自述”一书中,谈到他壮年时在桂林与一姓“张”的“和尚”邂逅相遇的趣事: 有一天在朋友那里,遇到一位和尚,自称姓张,名中正,人都称他为张和尚,我看他行动不甚正常,说话也多可疑,问他从哪里来,经何处去,他都闪烁其辞,没曾说出一个准地方,只是吞吞吐吐“唔”了几声,我也不便多问了。他还托我画过4条屏,送了我…  相似文献   

11.
漫步香溪洞     
莫伸 《丝绸之路》2011,(1):32-34
对陕西安康人来说,香溪洞是他们的骄傲。 记得几年前到安康,朋友接待我时,问我到过安康的什么地方游玩,我说没有。于是他们推荐,有个香溪洞值得一看。后来因为公事。我又陆续到过几回安康,每次大抵如此经历。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总是容易忘记"第二人"。例如,我们都知道哥伦布第一个发现了新大陆,但谁会记得和他同船而行,第二个登陆美洲的水手?曾经征服过无数观众笑点的印度喜剧《三宝大闹宝莱坞》有一段经典对话:以苛刻著名的某大牌教授为了激发学生努力向上,问道: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众学生答曰:阿姆斯特朗。教授又问:那谁是第二个呢?偌大的课堂,顿时鸦雀无声。的确,我至今也记不起第二个登月的宇航员,尽管我曾经专门向专家求教过,也曾得到过  相似文献   

13.
李玉文 《旅游》2012,(5):55-59,54,3
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北上草原了,像有些人之于西藏的情结,我则独爱内蒙草原。我选择的方式永远是骑行,似乎不认真经历那每一寸土地和空气,就会怅然得好像没有去过一样。骑行会很累,但却不会错过每一眼的风景,都会扎扎实实地刻在心里,而且必须是独行。一路上有无数的人问我,你是个女孩,为什么不找个伴一起走呢?我语塞。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许是自私,怕别人跟我分享了草原,因为在我的旅途上,草原应该是属于我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4.
人在世间,总有很多的牵绊。孝顺父母的儿女,他在乎父母的健康、顺心;有人喜好赚钱,股票的涨跌、生意的盈亏,一切的得失都让他很在乎。有的人在乎别人的一句话,有的人在乎别人的一个眼神,有的人在乎人家的褒贬,有的人在乎朋友的真心。"在乎",在佛教里就叫做"执着"。如果一个人处处留情,处处为家,哪里能有真爱?大钱也要,小钱也贪,哪里有尊严?在乎春夏秋冬的阴晴不定,在乎天地日月  相似文献   

15.
相伴的深情     
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离别,人总要经历无数的各种形式的离别,小到丢了一个物件,大到失去一个爱人,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人和物之间会有感情吗?如果说把这个物解释成动物,甚至植物,也许很多人就可以理解了,因为这些都是有生命的物。可是我想说明的是,这个物是实实在在的包含着那些没有生命的物品的,包括你用  相似文献   

16.
有电视制片人找过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做脱口秀,我问他我这么说行吗,一口气问了几十个,他都说不行,我说那我就没什么想说的了。有一天罗永浩在一家餐厅和朋友吃饭,忽然有个年轻人走过来和他打招呼:罗老师!他还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你,但是我听你的声音认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定向接待     
徐昕 《风景名胜》2012,(7):168-169
有朋友问我:身为导游,你一定对酒店业很了解吧?被朋友这么一问,我便细数了一下:偌大的北京城,数以千计的酒店,这么多年来我带团住过的,竟然不过十来家而已。而真正常住的酒店,其实只有三四家,而且它们居然都在北京城的同一个角落,彼此之间步行只需十分钟。放眼全国,那些带团常去的城市,常住的酒店也永远只有那么几家。我带团整整12年了,效力过不下20家旅行社,各家社的操作风格不尽相同,但是一路上使用的“套路”,竟然没有太大的分别,真是奇怪。  相似文献   

18.
掐着指头去看戏 杨源是福建省政和县极其偏远的一个乡村。每到农历二月初九这天,村里总会来一些城里的客人,上这儿来看戏。今年的二月初八,我和几位朋友就约好早早来到了杨源,却不期与几位来自省城的大报记者及省内的一些摄影师相遇,彼此相见,格外高兴,还相互问道,你怎么知道这里有戏? 杨源的古戏演得还是颇有名,也很有味的。我一位曾在这里当过两年县委副书记的朋友也是位摄影师,曾组织福建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到此采风过。看过也拍摄过这戏的朋友都说好,竭  相似文献   

19.
纳西族某山寨有个外号叫“大话客”的人。他总爱胡扯乱编一些叫人不可信的大话,用打睹来骗取老实人的钱财。上过他的当,吃过他的亏的老实人可多啦。这“大话客”就凭他的一张舌,两片唇,捞得不少“油水”,得意极了。一天,他又耍弄他的拿手把戏,对一个叫若都的老实人说:“我们俩来打个睹:我讲给你一件我亲身经历过的事,听后,你要是说‘不信’,就得输给我一只大公鸡和两条猪肉。”“要是‘说信’呢?”若都问。“我  相似文献   

20.
徐昕 《风景名胜》2013,(4):168-169
经常听到人说,旅行要趁早——嗯,我觉得这样的观念可以改一改了:旅游,年龄真的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你想出发,任何时候都不晚。一个旅行社的朋友找到我,请我帮忙带一个团,由于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待瑞典旅行团,所以特别叮嘱我,团里的客人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请我务必多加关照。我想了想,看来他们还真是不了解北欧人:虽然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这十多年来,我所带的每一个北欧旅行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