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界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新化、方法化五个方面并结合其内在逻辑关系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只有从更深刻、更全面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才能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洪彬 《攀登》2009,28(1):12-16
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学术界就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回顾党的十七大以来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并使我们不断深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为改革开放顺利推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功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伟力,宣告了抹黑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论调的彻底失败,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活力,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继续中国化的实践源泉和强大动力,为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时代课题,创造性孕育了鲜活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将在继续指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必将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4.
曲青山 《百年潮》2022,(11):5-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并科学阐述了一个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政治意义的命题,这就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个命题是对我们党成立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伟大历程的全面回顾和深刻总结,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和高度凝练,也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的重要政治宣示,明确的庄严历史责任,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5.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握正确方向,明确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改革力量,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这个理论命题有失偏颇,因为马克思主义除了与时俱进这个理论品质之外,还有科学性、开放性和批判性等。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王军 《神州》2013,(32):155-1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提出,那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这个被受世界瞩目的前提而提出的,其意图和目的是要建构与指导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体系来支撑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以及完成实现小康社会和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这才是中共中央在二十一世纪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的理论前提。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界、教学界、研究机构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意图和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出于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者是出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去完成、实现小康社会和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来重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历史,同时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1)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这个理论命题有失偏颇,因为马克思主义除了与时俱进这个理论品质之外,还有科学性、开放性和批判性等.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邹谨  冯泽明 《攀登》2010,29(4):35-40
胡锦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性;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树立了光辉典范;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21,40(5)
《论十大关系》基于矛盾分析方法,从十个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毛泽东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运用了调查研究法、统筹全局法、群众路线法和批判思维方法,对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既有方法论贡献又有理论贡献,成为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指路明灯。《论十大关系》基于中国实际破除苏联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态度与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会在解决矛盾中不断产生新矛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谈中国事和解中国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得出的科学结论。本土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围绕中国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从发展着的时代课题中不断阐发新的理论的精神主动和理论自觉,内嵌于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沈鑫雨  谢勇才 《沧桑》2013,(4):85-87,10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普及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行性与针对性。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优势与劣势、所面临的外在机遇与威胁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黎恒 《黑龙江史志》2010,(3):113-1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大众化这一伟大工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和课题,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王宇环 《神州》2013,(23):167-168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丰富的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世界新形势,推动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丰富的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世界新形势,推动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务和根本体现,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科学总结了自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的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座丰碑。因此,有必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攀登》2021,(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回望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高度重视理论学习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国情和理论联系实际;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等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经验,对我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雷显华 《沧桑》2012,(2):96-98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于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内生性要求;科学认识和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须处理好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要紧密结合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