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点摘编     
以友好为主流的唐蕃关系恰白·次旦平措所著和何宗英所译的关于唐蕃关系的论文发表在《中国藏学》2008年第一期。唐蕃关系的历史进程中,有时发生战争,又通婚交好,那是民族之间最初发展关系阶段经常发生的。大量的藏汉文典籍、碑铭等文献资  相似文献   

2.
疾病与唐蕃战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唐朝与吐蕃的战争中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对双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山 (原 )反应是唐军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非川战役和青海战役中败北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唐军始终无法对吐蕃腹地形成威胁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上的海拔高程分界线———赤岭也由此成为唐蕃双方实际控制范围的分界线 ,唐人在近百年时间里只能据守海拔相对较低的赤岭以东的河湟谷地。吐蕃人虽然天生适应高海拔 ,却受制于高原人特有的畏热体质 ,在对唐朝展开进攻时往往刻意选择凉爽季节 ,这就限制了其作战周期和战略主动性。疾病始终是影响唐蕃战争格局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0,(9)
正唐蕃古道是公元7世纪初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而开通的,它是中原王朝与西藏高原吐蕃王朝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所开辟的"陇道""高平道""河西道""羌中道"以及"吐谷浑道"联通了中原地区与西部地区以及青藏高原,为唐蕃古道的开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长安,拉开了唐蕃关系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小勃律地势险要,唐蕃两国先后围绕此地爆发多次战争。在唐人的观念中,小勃律一直作为“唐之西门”存在。随着开元二年和天宝六载唐军两次征讨的胜利,小勃律先后设置镇军,由“西门”转变为唐朝掌控的边州,完成了自身的内化。唐军征讨小勃律的行动不仅与其边土观念的变化紧密相关,而且同以小勃律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小勃律与突骑施和大食等政权的关系、唐蕃战略形势有所关联。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与吐蕃交往的二百余年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唐蕃交往过程中,有摩擦,有战争,面对不断地战争,双方亦采取会盟的方式争以取暂时的和平,而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之间和亲,为双方带去了和平与安宁。唐代"涉蕃诗"作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王朝与吐蕃交往过程中的战争、会盟、和亲等都有所描述,成为历史书写中的一种特殊的记载方式。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书《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所见的两次战争分别为:发生在727年吐蕃进攻河西瓜、肃二州的唐蕃战争,为该时期双方间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战争.这次吐蕃行军,取道青海通河西及西域的一条间道--玉门军道;吐蕃再次进攻肃州的时间为759年,仍取道玉门军道,其间双方进行了一次神秘的肃州谈判,此为史书所缺载.  相似文献   

7.
达西 《中国西藏》2014,(1):12-15
玉树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之所以神奇,除了有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和壮丽景观的结古寺、摩崖石刻、嘉那玛尼、可可西里等名胜古迹和著名景区外,还因为这里是唐蕃古道的要冲。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它起自陕西西安(即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全长3千余公里。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便经过这条古道从长安到达拉萨。它像一条长  相似文献   

8.
公元7世纪到9世纪是东亚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区域内的东西方向几乎同时兴起了两个超级大国——唐帝国与吐蕃帝国。两大帝国在前期有过一段有好的往来。但是,随着国家利益的冲突,唐蕃摩擦逐渐增多,最终演变为全面对抗。双方战争持续了170余年,对东亚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佛教在吐蕃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钵阐布娘.定埃增和贝吉云丹翻译佛典,布道弘法。为了摆脱唐蕃之间累年征战造成的国内人力物力枯竭的局面,他们积极奔走,促成了著名的唐蕃会盟,唐蕃实现了和平。本文的重点是刊布甘肃省藏敦煌古藏文佛教文献中由两位钵阐布校对过的佛经题记。  相似文献   

10.
历史时期汉藏人文地理分界线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曾有三次较大的变动。文章论述了三次汉藏人文地理分界线的形成、摆动与稳定及其环境意义。认为,雪山(祁连山)—黄河分界线是唐蕃依据地理条件最有利原则下的一种势力范围划分;六盘山—陇山分界线是地理条件决定下的唐蕃分界线;唐蕃以后汉藏人文地理分界线的缓慢西移并最终稳定在河洮岷一线,汉藏民族的经济理性行为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会盟贯穿吐蕃王朝的始终,形式上既有王朝之间的盟约,也有君臣之间的会盟,有议事会盟,也有兴佛盟誓。本文主要讨论吐蕃与唐之间涉及议定边境的四次会盟。即河源会盟、清水会盟、赤岭会盟和长庆会盟。会盟对于安定唐蕃边境有积极意义,客观上避免了战争造成的严峻后果,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正唐蕃古道路网结构的考古发现与重构余小洪和席琳在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新唐书》等历史文献勾勒了经长安过鄯城(西宁),途经截支桥(玉树)、閤川驿(那曲县),到达逻些(拉萨)的唐蕃古道主干道。根据考古发现,还可勾勒出南、北两条次干道以及各条支线。本文依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构建了唐蕃古道的路网:由主干道、次干道、各条支线共同组成的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并将唐蕃古道的线路变迁概括为早中晚三期。唐蕃古道与丝  相似文献   

13.
建中四年唐蕃通过会盟划定双方疆界,是中古时期中原政权与相邻政权之间会盟定界的代表。就疆界形态而言,在黄河以北、剑南及其以南区域,唐蕃疆界以自然山川为限隔,略呈线形;黄河以南、剑南以北,则是由"唐方守界—闲田—蕃方守界"组成的疆界,为带状。二者皆可基本考实。此外,盟文还以若干补充条款,规定了这一疆界尚未涉及之区域的管辖问题等。建中会盟仪式完成后,唐蕃于边境竖立界碑,并将双方盟好之事历告边州,以此确定"疆埸",这项事宜持续了数月才告完成。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正《唐蕃古道路网结构及沿线文物遗存考古调查与研究》本书是西藏民族大学考古学博士余小洪和席琳的倾力之作,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对唐蕃古道陕西段、甘肃段、青海段、四川段及西藏段沿线的文物遗存进行了专业的研究并编撰成书。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一条著名的交通路线,与丝绸之路多有重合,其沿线分布有古城古堡、石窟壁画、寺院建筑、摩崖造像、金石碑刻简牍、墓葬等大量文物遗存,本书专业解读这些文物遗存的分布、性质、特征及保存现状,研究古道形成、发展及变迁的原因,古道各路段的特点与地位以及与周边  相似文献   

15.
“我的车轮下面就是唐蕃古道,当年护送文成公主出嫁的马队就沿着这条路进藏。”司机的语气很熟练,也许他跟许多旅客都作过类似的介绍。透过路边树林,可以看到青藏铁路时隐时现的身影。在它的左侧,湟水在发出潺潺的水声。  相似文献   

16.
《华夏地理》2006,(6):60-65
"我的车轮下面就是唐蕃古道,当年护送文成公主出嫁的马队就沿着这条路进藏."司机的语气很熟练,也许他跟许多旅客都作过类似的介绍.透过路边树林,可以看到青藏铁路时隐时现的身影.在它的左侧,湟水在发出潺潺的水声.  相似文献   

17.
走进土乡     
互助土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枕祁连山,南临湟水河,东接甘肃省,西望青海湖,是中国夏都西宁市的后花园,是中国南丝绸之路和蒙藏两地藏传佛教文化圈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它更是“唐蕃古道”上的一颗遗珠。在3425平方公里内,有耕地89.62万亩、草山面积97.2万亩、林业用地26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2.03%。  相似文献   

18.
刘拴虎 《丝绸之路》2009,(17):36-37
我们从西宁出发,乘汽车沿109国道向西藏驶去。所走的路线,就是当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去吐蕃(现西藏)所走唐蕃古道的一部分。它又是当年内地和西北藏族等少数民族经贸交流的主要通道,因而又被称为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19.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北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邻,东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相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南及西南同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和那曲地区交界,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接壤。因地处中原通往西藏的唐蕃古道上,玉树自古就有“唐蕃古道”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交通史上,有这样一处外表朴素,蕴涵丰富的地点,它承载着松赞干布堂皇迎亲的风光,也见证了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威武。在唐蕃古道的尽头,一条不为人知的蕃竺古道默默蜿蜒在中尼之间,而吉隆,也在古道的风霜里沉默了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