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韬  夏立栋 《文物》2022,(12):42-57
<正>高昌石窟寺遗址中的吐峪沟石窟历经久远,唐西州时期名“丁谷寺”,此地“危峰迢遰、清溜潺湲,实仙居之胜地”[1]。近十余年来,在吐峪沟遗址发掘出大量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的壁画图像。近期刊发的《新疆鄯善吐峪沟西区中部高台窟院发掘报告》(以下简称《发掘报告》)呈现了该区遗址2013~2016年四次系统考古发掘的工作成果[2]。四次发掘共清理并临时编号50座洞窟,  相似文献   

2.
吐峪沟石窟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西距吐鲁番约50公里,是吐鲁番地区目前已知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这里曾经是中原佛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最早交汇的地区,自北凉至麴氏高昌统治期间(5~6世纪),吐峪沟开始了大规模的佛寺建造与石窟开凿活动,其中  相似文献   

3.
吐峪沟石窟     
现属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位于高昌故城东北约15公里的火焰山吐峪沟内。现存洞窟41个,分布于吐峪沟东、西岩壁,为高昌地区早期石窟代表。早期石窟开凿于南北朝,晚期到唐。壁画保存不多,残损严重。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穷人的麦加     
韩连赟 《丝绸之路》2007,(11):30-33
出吐鲁番向东,沿火焰山南麓走312国道,便能到达誉满西域的高昌故城,再向前10公里就到了吐峪沟大峡谷的南口,这里便是我们寻觅的"小麦加"——吐峪沟麻扎。别看这个麻扎规模不大,在新疆乃至西北的穆斯林心中,它却赫赫有名。来自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的信徒,你走他来,不分民族,怀着各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高昌吉利”的铸作时间和钱币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吉利”无疑应是高昌国铸造的铜币。所谓独立存在的高昌国,历史上计有:5世纪后期先后由阚氏、张氏和马氏相继统治的高昌王国,6世纪至7纪中期由麴氏建立的高昌王国,9世纪后期至13世纪末则有高昌回鹘国。收藏和研究钱币的人都知道,回鹘统治时期的高昌国,曾经铸造和通行单面回鹘和双面回鹘的铜币,而“高昌吉利”则为汉铜钱,因此,“高昌吉利”铸作于高昌回鹘国的观点可以排除。  相似文献   

6.
高昌王国处于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之上,往来客使的供物、差役等杂差科是阚氏高昌赋役制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柔然永康十年闰三月,焉耆王北赴柔然汗庭,途经高昌,得到高昌王国的供顿招待。《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所收《阚氏高昌永康年间(466-485)供物、差役帐》是记录焉耆王经过高昌王城时百姓杂差科的总帐。阚氏高昌杂差科分为供物、差役两部分。供物主要是木薪、苜蓿、土堆葡萄、酒等,同时也征用百姓驴、车等运输工具。差役主要有烧炭、取桢、作瓨等。阚氏高昌的杂差科在麴氏高昌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夏立栋 《考古学报》2022,(2):201-224+289-290
<正>一引言高昌,即今东天山地带的吐鲁番盆地。已发现石窟寺遗址十四处,洞窟总量约四百余座,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火焰山和西部盐山山脉多条河谷的两侧崖壁上,自东向西依次为斯尔克普沟中的忙得古尔、连木沁石窟,吐峪沟中的吐峪沟、苏贝希石窟,胜金沟口的胜金口、七康湖石窟,木头沟中的柏孜克里克、伯西哈、乌江布拉克石窟,葡萄沟石窟,大、小桃儿沟石窟,雅尔乃孜沟中的雅尔湖、交河沟北石窟(图一)。目前,仅吐峪沟、柏孜克里克、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德国吐鲁番探险队一共在新疆地区进行了四次"科学考察"活动,其中曾三次到达吐鲁番地区,围绕着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哈拉和卓墓地、吐峪沟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盗掘活动,获得了大量的文物。除此之外,探险队成员还与吐鲁番当地社会的各阶层都有广泛的联系和接触,也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盗掘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末吐鲁番社会。  相似文献   

9.
浅论高昌国时期的民寺寺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君 《敦煌学辑刊》2002,(1):106-111
高昌王国存在大量由私人舍宅舍田建立的民寺 ,其寺主极其频繁的各类世俗经济活动格外引人注目。本文拟从任命方式、职能范围等方面 ,对高昌王国民寺寺主的性质作一初步探讨。指出这一现象与高昌王国佛教超阶段性的世俗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正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促成了民寺的大量建立 ,而民寺寺主实际上是建寺檀越实现建寺初衷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氏高昌王国自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国人杀马儒立嘉为主,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智盛降唐,历十王约一百四十余年。因高昌地处中西交通的要冲,遂成为东、西方使者、商贾往来的必经之地。与此同时佛教当然也传入该地。早在北凉王朝初期,佛教在高昌地区就很盛行,统治者带头信佛,僧人译经讲法甚多,一派宗教繁荣景象。氏时,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高昌佛教出现极度繁荣。氏高昌佛教的兴盛,与众多佛教徒虔诚地布道,高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以及高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氏高昌时,僧尼众多,据唐沙门慧立《大慈恩…  相似文献   

11.
杨文清 《新疆钱币》2004,(2):51-51,53,F003
西州回鹘是9世纪中叶西迁回鹘的一支,以吐鲁番和北庭(今吉木萨尔县)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史称(火)州回鹘,又称高昌回鹘,其首府设在高昌城(今吐鲁番市高昌故城)或称亦都护城(Idikut-xzhri),“Idikut”一词来自“Idik—kut”(“圣福,神圣的陛下”,为我  相似文献   

12.
高愚民 《新疆地方志》2012,(4):41-42,45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高昌北郊的戈壁荒滩上,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古代高昌人去世之后,就埋葬在这里,古墓群现距离吐鲁番约40千米。墓地长约5千米,宽约2千米,共发掘清理了500多座古墓葬,年代为西晋到唐代中叶,墓葬按家族分区埋葬,以砾石为界,界限分明。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上万件珍贵文物,有干尸、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器、木器、金器、石器、古币及丝、棉毛织物等,被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在这些珍贵文物中,有一类造型诡异奇特、形象恐怖怪诞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就是镇墓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至神龟元年(518)间高昌王国的内徙活动,认为在柔然、高车与北魏三方角逐西域的政治格局下,处于柔然和高车争夺焦点上的高昌为求自保而以内徙的形式谋求北魏的保护。北魏出于经营西域的战略考量却只同意将要求内徙的高昌东迁于伊吾一带,借以控制丝路交通、牵制柔然和高车。这不仅导致高昌内部政局发生动荡,而且也使得两次内徙活动未果而终。  相似文献   

14.
王素先生的《高昌史稿·统治编》是作者计划撰写的约200万字的《高昌史稿》的第一编,其他四编分别是《交通编》、《政制编》、《经济编》和《文化编》,据说有的已经完成有的还在撰写中。《高昌史稿·统治编》共六章:第一章“姑师与车师前国(先秦至西汉中期)”,第二章“高昌壁垒(西汉中期至西晋)”,第三章“高昌郡(上)(前凉至段氏北凉)”,第四章“高昌郡(下)(西凉至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第五章“高昌国(上)(阚氏、张氏、马氏王国)”,第六章“高昌国(下)(麴氏王国)”,后附“高昌统治年表”。自本世纪初以来…  相似文献   

15.
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鲁番新出土的阚氏高昌王国永康九年、十年高昌出人、出马护送外来使者文书,记录了来自漠北的柔然汗国、北印度的乌苌国、南朝刘宋、塔里木盆地南沿绿洲王国子合、南亚次大陆的婆罗门、塔里木盆地北沿的焉耆国的使者,透露了出使原因及经过高昌往返于柔然汗国的路线。公元5世纪下半叶,送使文书所出的高昌,在柔然汗国控制西域、交通南北时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两汉至且渠大凉王国(公元前48年—公元460年)为吐鲁番历史上的地名开创期,分为四个时段,一、车师王国时期有交河城、石城、兜訾城及万度、其养、乾养、柳婆、摩诃演、阿虎、喙进等地名。二、戊己校尉时代为汉语地名奠定期,有高昌、柳中、高宁、横截、白艻等诸壁的出现。三、高昌郡时期建一郡五县:高昌、田地、横截、高宁、白艻等县。四、大凉国建有高昌、田地、交河三郡及高昌,横截、高宁、威神、白艻、田地、酒泉、交河、盐城等九县。  相似文献   

17.
麴氏高昌国张氏之婚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麴氏高昌国张氏之婚姻宋晓梅割据吐鲁番盆地的氏高昌王国,自公元499年嘉即王位,至贞观十四年(640年)为唐太宗所统一,历时一个半世纪。高昌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又远离中原政权,一个以汉族为主而形成的政权,何以享国如此之久?确实耐人寻味。诚然,外部的...  相似文献   

18.
高昌王室写经题记中,屡次以“兵革”与“疫病”、“寇贼”与“疫厉”、“寇贼”与“疫疾”并提.考察诸史,高昌王国六至七世纪疫病的流行极有可能与突厥入侵有关.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地区4世纪的石窟或已被破坏殆尽,或被后期石窟完全重新改造利用,现存的早期石窟年代为5世纪至8世纪,根据石窟形制和壁画题材、风格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北凉至高昌国前期,第二期为麴氏高昌王国时期,第三期为唐西州时期。这些早期石窟受到龟兹石窟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也对敦煌石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位于新疆东部天山南麓,汉代称“车师前王国”,十六国至唐代称“高昌”。唐开成五年(840年),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人从蒙古草原西迁中亚,其中一支在高昌建立回鹘王国。在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中国与西方交往的主要路线,而吐鲁番地处古代东西交通孔道。不仅是多民族聚居地,而且有许多来自西亚、中亚的外国侨民在当地定居。东西方不同宗教文化在此交织荟萃,除印度佛教外,还流行西亚火祆教(Zoroastrianism“琐罗亚斯德教”)。据《魏书·西域传》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高昌民间信仰的“天神”属于什么宗教,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