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宏艳 《攀登》2008,27(5):123-126
日本的政党政治是在二战以后形成的,因而它与西方政党政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第一,自民党能够在完全竞争的多党制条件下,以优势地位执政长达38年之久。第二,政党内部派阀林立且活动持久。第三,自民党直接参与政府运作,成为政府运作的中枢神经。第四,日本的政党政治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国会和在野党功能弱化,各政党没有明确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2.
政党政治是日本近代史(1868~1945年)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原敬内阁到“5·15事件”),日本历史学家对此有许多高见。然而,却很少有人从国家政治权力及结构变化对政党政治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而我国史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显不足。笔者不揣粗陋,试而论之,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相关档案及文献资料,从制度史研究的角度,对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的沿革、机构设置、职能以及人事和经费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相对于晚清与北洋政府而言,南京国民政府的侨务机构设置比较健全,在侨务工作的开展、协助政府积极利用海外侨力、保侨护侨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抗战期间海外华侨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奠定了行政基础。但与此同时,机构的不断调整、人员配置的不到位,特别是经费上的捉襟见肘,成为困扰侨委会工作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电话的发明与使用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但电话收费问题从其使用一始也随之出现。在最早接触这一新事物的上海人,特别是为了招揽生意方便的商业团体,由于不满电话公司增加话费,于1924—1925年就曾为电话收费问题与电话公司进行斗争过。双方的态度都比较强硬,不曾放弃自己的要求,以致造成不小的损失与不便,持续了半年之久,双方做出让步,但也没有最终的解决。此次电话费加价风波,为按次计费制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5.
浅析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意识形态层面的劣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民党从1924年改组到1949年从大陆败退的20多年时间里,在与中共的竞争过程中,其意识形态层面始终处于一种劣势。这种劣势有其特定的成因,主要是三民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缺陷、1927年的清党反共、国民党执掌政权后的社会条件和自身实力的限制以及蒋介石的军事统治思想等因素,这种劣势的表现及其特点,主要是形式化、肤泛化,缺少学理支撑;口号与时代脱节以及由于党内派系造成的分裂和破碎。这种意识形态层面的劣势直接导致国民党组织内聚功能、社会动员能力、实施有效社会控制能力的弱势,这样一个弱势的独裁政党在面对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内聚功能的中国共产党的竞争,其胜负是不言自明的。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20年代初正是北洋军阀派系间长期陷于混战之际,日本军政当局派遣大量间谍以各种身份作掩护,在华进行广泛的情报搜集,同时还施以所谓“谋略”,操控军阀间的争斗,策划政变,扶植代理人,以维护其在华利益。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后,日本当局认为直系的军事行动对其满蒙权益构成严重威胁,囿于华盛顿国际体系的制约,日方采取暗中援奉倒直政策。1924年10月“北京政变”的发生,固然与冯玉祥受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影响有关,但也与日本陆军利用直系内部矛盾、通过间谍活动拉拢冯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1932年7月31日下午3时,美国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开赛第二天,男子100米短跑预赛鸣枪发令。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吸引了众人好奇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1896年5月,沙俄政府诱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同盟条约》,紧接着又签署了《东省铁路合同》,从而实现了它蓄谋已久的愿望,就是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进而吞并这一地区,并把它做为瓜分中国,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基地。但是,表面上沙俄政府不得不表示尊重中国主权,通过中东铁路的修建、经营,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全面侵略。因此,从中俄密约的签订到沙俄政府及其残余分子在中东铁路统治垮台,围绕中东铁路的路权问题,展开子长期、错综复杂的交涉。交涉的核心就是尊重还是侵犯中国主权问题。本文就是对1896年到1924年9月中东铁路路权交涉,作以简要,概括地叙述。  相似文献   

9.
所谓政党政治,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是指某一资产阶级政党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上台组织内阁,行使资产阶级权利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典型形式。 战前日本政党政治,自1918年9月原敬政友会内阁成立起,至1932年5月犬养毅政友会内  相似文献   

10.
1924年中苏复交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4年5月31日,中苏两国代表在北京正式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其附件。这标志着中苏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是两国外交史上的转折点,是当时两国朝野关注的大事。 一 复交前的相互摸底 自本世纪起革命运动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两大民族,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沙皇俄国政府鲸吞蚕食中国领土、巧取豪夺在华的种种特权利益,给中华  相似文献   

11.
1923—1924年的海军“沪队”独立事件苏小东1923年4月8日,北洋政府海军的数艘舰艇和驻沪海军机关自上海发出通电,公推原第一舰队代理司令林建章为“海军领袖”,宣告独立。这一事件,沸沸扬扬地持续了一年半,海军史上称之为“沪队独立”。在北洋军阀统治...  相似文献   

12.
父亲: 今天果夫兄说:“你说‘问我要回家吗?倘要回家,叫我回去一星期’。”我因为好久没有回家了,所以我想要回家一次。我校定于旧历七月十三缴费,所以我定于初六日动身回家,望大人差一个人来,和我一道回家。  相似文献   

13.
1918~1932年间,辽宁、热河两省曾爆发过多次大规模瘟疫,与此有关的档案材料大多保留在辽宁省档案馆,兹特选辑刊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近代到现代,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政治制度的组织和运作都是以政党为依托。考察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荣与衰的交替,社会的进步与倒退,均与新旧宪法体制结构内部对政党政治模式的不同选择息息相关。正是由于近现代政党政治模式的迥异,使日本近现代形成截然不同的战争发展时期与和平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家藏有一枚银币,从币文的译音上推测是东欧拉脱维亚的。拉脱维亚对我来讲是个陌生的国度,因此,在网上寻找相关资料。从拉脱维亚驻中国大使馆的网站www.latvianembassy.org.cn/cn/latvia.htm上。我找到了与钱币有关的内容,根据我的理解,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6.
1924年1月21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病逝,噩耗传到中国,正处于国共合作高潮中的两党人士联合举行了一系列追悼活动,以下分段叙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出版的《廖仲恺年谱》(陈福霖、余炎光著,湖南出版社1991年9月版,以下简称《年谱》),在记录1924年廖仲恺的活动方面,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但也留下了若干本可弄清而没有弄清的问题。本文试作几点考订。  相似文献   

18.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乘第二次直奉战争正酣之际,突然由热河前线回到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曹锟。战争形势急转直下。把持中枢的吴佩孚因此败走江南。在政局混沌之中,本已失势的段祺瑞复出,执掌了国家最高权力。他为什么能出山?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当时各种矛盾冲突的调和的产物。笔者对此表示怀疑,现进行辩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政府,随即驱逐傅仪出宫,推黄郛为看守内阁,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欲以倾向革命之名助长他自己的声威。此时奉系军阀已进入华北,北京政权实际上是张作霖、段祺瑞、冯玉祥三派的联合政府。吴佩孚战败后,直系军阀的主力退到长江流域。旧军阀的政权倒了,新军阀的政权还没有巩固起来,段祺瑞、张作霖企图收买人心,巩固其统治,借口共商国策,也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在广东国民党内部,亦由汪精卫首倡“孙段联合”,意在造革命舆论加强革命声势。经过段祺瑞派许世英跑广州、汪精卫跑天津,最后商定孙段会于北…  相似文献   

20.
卞岩 《民国档案》2006,(2):7-10
1932年6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筹备与苏联复交,不久,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外交组拟具“中苏复交问题方案”。本组史料反映了中东路事件平息后中方筹备中苏复交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