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芷抗倭     
杨芷,字文植,湖北安陆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进士。同年初,如吴江县。时值倭寇骚扰吴郡,知县杨芷捐俸加固城池,百姓亦争相出资在松陵甘泉桥、平望袅腰桥、长老桥等处建造敌楼。凡险阻要害之处均以木栅封锁,并征集教练、义勇数百人,督造战船百余艘。杨芷戎装树旗扼防江上,逻卒哨探不绝,令农民且耕且守,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抗倭开始于元末,明万历年间结束。 第一阶段:洪武年间(1368-1398)。外交途径无法解决倭寇问题,明朝决定实行海禁政策。洪武十三年(1380年),日本官府牵连胡惟庸事件,明朝断绝了与日本官方的关系,开始在沿海建设大规模的防务工事,先后派汤和、周德兴防倭。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日本南朝已经被北朝所并,南朝浪人与海盗商人相勾结,倭寇之祸益烈。但由于此时明朝国力强盛,防御有方,终洪武之世,海禁严格,海防晏然,倭寇并未酿成大祸。  相似文献   

3.
何珍 《文史天地》2009,(8):50-53
他聪明好学,擅长诗文,流世著作十余种;他二十七岁中进士,步入仕途,造福一方百姓;他善兵法谋略,抗倭立奇功;他品行不端遭非议,最终死于狱中。胡宗宪的一生令人钦佩,更令人叹息!  相似文献   

4.
明嘉靖三十四年五月甲午(公元一五五五年农历五月),王江泾镇(今浙江省嘉兴县北三十里)旌幡猎猎,鼓角齐鸣,杀声惊天。数千湘西土兵如蜂聚蚁集,截住一大群侵扰我国的倭寇奋勇厮杀。永顺士兵拦击在前,保靖士兵猛攻于后。保靖士兵攻围得法,闪展进击,与众回异。但见他们数十人一队,背靠背列成方阵,拒  相似文献   

5.
八千里路云和月,抗倭战线长达1.8万公里; 三十功名尘与土,抗倭战争历经超过三百年。 这就是中国的海上长城--明朝沿海抗倭防线。在这个特虽策划里,我们将告诉你鲜为人知的历史和现实。 海上长城其实就是"海防",不过中国人采用了修筑城墙的防御战略:建设城楼卫所于险要之地,主要城市建封闭长城包围,藏兵于城墙之内,沿海岸线布防,从而形成一条巨大的"海上长城"。从更广的意义上说,物质的防卫工事、  相似文献   

6.
焦宏与东南沿海抗倭辛振强焦宏,字克明,河南叶县人,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统六年(1441年),耀为户部右侍郎。焦宏为官二三十年,不仅多次平反冤狱,施惠于民,...  相似文献   

7.
明朝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战争,是一场对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的国际战争(对于这场战争,朝鲜称为“壬辰、丁酉倭乱”,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1537—1598)统一日本,遂于1592年4月进攻朝鲜,势如破竹。应朝鲜政府之请,明军自7月起陆续入朝抗倭,并于1593年1月赢得平壤战役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明代嘉靖年间,朝政腐败,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江南苏州地区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又是物产丰饶的渔米之乡,一度倭患严重。曾历任苏州府同知、兵备佥事与苏淞兵备道副总兵的任环率领军民奋起抗击倭寇,保境护民,竭尽全力,立下不朽的功勋。他虽没有戚继光、俞大猷那么出名,却也堪称名副其实的抗倭英雄。  相似文献   

9.
正陈璘(1543—1607年),字朝爵,号龙崖,广东韶州翁源县龙田铺(现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周陂龙田村)人,是明朝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英勇善战,有勇有谋,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他参加了两次:"抗倭援朝",他率水师与日本水师决战露梁海,全歼日军,功居首位;"播州平乱",他率部出偏桥,智取海龙囤,居功至伟。然而,每次立功之后,他总要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明史·陈璘传》对他的评价是:"璘有谋略,善将兵,然所至贪黩,复被劾褫官。"纵观陈璘一生,在战场上,  相似文献   

10.
倭患是明代最大的外患。处于东南沿海的潮州,倭患相当严重,抗寇斗争也非常激烈。《潮州志·大事志》中记载明代潮州盗寇倭祸及官军平寇御倭事100多宗。潮州海盗首领与外来倭寇相依倚,纵横闽广沿海。肆行劫略。乃至“北虏南潮”一时代替了“北虏南倭”之论。①由此可知。潮州乃是明朝抗倭斗争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探讨,诚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明嘉靖年问(1522~1566年),倭寇数次大举袭扰莆仙沿海一带,给莆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攻占兴化府城(今莆田荔城),在城内盘据了两个多月,四出抢掠。又连续攻破岐头,平海;同时,虎视仙游县城,弄得仙游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12.
翻开明代抗击日本倭寇的历史记载,查看广西东兰韦氏族谱的记述,细听壮家老人世代相承的传说,就获知明代袭任东兰土知州韦正宝、韦虎臣、韦起云三代都是率领壮族兵,前往闽粤江浙一带抗击倭寇,屡建奇功的民族英雄。这一家三代有的阵亡疆场,有的遭受奸臣陷害,有的含冤离世。他们为保卫祖国海疆前仆后继,鞠躬尽瘁,名流千古。父子同出征明武宗正德年间,日本海盗入侵我国闽粤江浙沿海,大肆掠夺财物,抢劫商船,屠杀居民。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明朝启用张经为总督东南军务大臣,他曾到过广西,素知广西壮族兵作战勇敢,认为“寇强民弱,非借…  相似文献   

13.
正一代名将戚继光于明嘉靖中后期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靖海澄边的彪炳功勋一直为华夏儿女所铭记,但世人熟知的往往是他选练义乌兵建立"戚家军"、创立适应南方薮泽地形的"鸳鸯阵"以及作战英勇等方面事迹,而对他重视情报、"先知"情报以胜敌的作战方法知之不多。面对阴险狡诈的倭寇,戚继光曾振聋发聩地指出,那些不明敌情而只会打硬拼式的"舍命战"和"糊涂战"的指挥官,只  相似文献   

14.
出我意料的是枫桥竟与一座雄奇巍峨的关楼紧紧连在一起。 原来这就是明代为了抵御倭寇建筑的"苏州三关"中唯一留存至今的珍贵历史遗迹:铁铃关。  相似文献   

15.
高升 《大众考古》2022,(3):43-47
<正>《抗倭摩崖题记》位于普陀山东南岬角一处崖面之上,与洛迦山隔洋相望。碑文主要记录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抗倭名将俞大猷等人率军在普陀山抗击倭寇,并歼敌于普陀山洋面的场景。这次普陀山之捷,彰显了抗倭将士一往无前、英勇抗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1592-1598年中朝两国在联合御倭战争过程中取得了巨大胜利,但明朝也因此国力大耗,辽东边防大坏,满族乘机起兵,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致使明朝在不到半个世纪后终告灭亡。尽管如此,援朝抗倭的必要性应予以肯定,因为它不仅粉碎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明朝的罪恶企图,而且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沧桑》1993,(4)
提起明代的抗倭英雄,人们都会想起俞大猷与戚继光,而任环这个名字便感到很陌生了。这也许由于为他过早去世,官位也较低,名声未著。但他的抗倭功绩同样不可磨灭,而他的英雄气概、报国精神更堪与俞、戚二将媲美。任环(1518—1558)字应乾,号复庵,山西长治人。在少年就读府学时,他就胸怀大志,以“充海阔天空之量,养先忧后乐之心”自励。嘉靖十九年(1595)乡试中举,四年后中进士,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任苏州同知时,倭寇入侵苏州,知府不善军事,任环便担起抗倭大任。后因抗倭有功,先后提拔为按察佥事、布政使右参政。由于他舍身抗倭,多处受伤,加上长期积劳,所以40岁时就过早辞世。死后朝廷追封他为光禄卿,并令苏州等地建祠奉祀。  相似文献   

18.
许云樵《姑胥》一书指苏州古来有“六门三关五鼓楼”。铁铃关便是“三关”(浒墅关、金阊关、铁铃关)之一。铁铃关位于苏州城西,毗邻枫桥,枕傍大运河,易守难攻,曾在抵御倭寇中发挥了作用,故又称枫桥敌楼。该楼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抵御倭寇而建,与此同建的葑门敌楼和木渎敌楼,均已被毁。因此铁铃关是苏州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抗倭关楼遗迹。 明代中叶,日本在内战中溃散的武装浪人,窜踞我沿海岛屿,并勾结我沿海地区盗匪凶徒,侵入我国沿海和长江、运河一带,烧杀抢掠,史称倭寇。据《民  相似文献   

19.
20.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鱼龙潜跃,海水汤汤。而后 海水退去,海底升为平地,但未有人迹,唯见菖蒲离离, 蒹葭苍苍。又不知历几劫几世——至迟可以追溯到三 千年前,有最早的一批先民来到此地,筚路蓝缕,筑塘 辟田,团泥为屋,亦民亦渔,繁衍后代,代代相生不息, 聚为村落,名曰蒲岐。其后人烟愈稠,村落演为小镇, 就有了崔巍的城墙,扬波的城河,店肆相接、百作皆备 的街衢;有了城隍庙,关帝庙,东岳庙;有了清响于夜 风中的笃笃梆声……而靠海吃鲜的余绪始终不坠,那 道高高的城墙七百年拦不住浓烈的鱼腥味。 ——许宗斌《蒲岐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